APP下载

转作风旨在限权力

2013-09-04卫思宇

西部大开发 2013年4期
关键词:作风中央民主

转作风旨在限权力

新一届中央力倡转作风,党政之风为之一新。群众感叹:转作风,是动了真格了。

不过,这次转作风,动了真格,见了实效,至今仍有问题不时曝光:面对群众责问,有人称“国务院太遥远”,有的矿泉水瓶装茅台、有的红塔山盒藏“熊猫”,还有机关食堂吃燕鲍翅……不一而足。社会将某些地方政府对八项规定的应付心态,总结成九字经:“观望风,变相吃,慢三拍”。

如此的情况,说明个别地方政府对中央八项规定看轻了、看浅了、看走眼了。或是这些地方政府认为八项规定转作风,只是些鸡毛蒜皮,因而他们转小了;或是他们认为中央只是要吹一阵风,因而他们转慢了;或是他们认为中央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转歪了。我觉得这些地方政府应该好好想想:转作风,为什么新一届中央领导如此重视?转作风,为什么社会民众如此关注?

我认为,投注在作风上的目光,与其说是要看住人,不如说是要看住这个人手中的权力。所谓作风问题,莫不是权力突破应有边界、背离应有准则的失控、失范问题。比如大吃大喝,花的既是公帑,还可能在推杯换盏中搞寻租;再比如文山会海,占用资源不说,更降低了行政效率。所以,转作风不仅是简单的转思想、转行为,而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权力运行的规范问题。好的作风,本身就是建立在对权力的合理认知、正确使用之上。

这些年,我国社会的一大困惑,源自人们对权力随意行事、任意作为的反感。现实社会里,广受关注的官员丑闻,不断弥散的仇官情绪,民间流传甚广的揶揄段子,其根源固然有各种原因,但权力的不自觉,不自律,不自爱应是重要因素。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砌成这堵墙的不良风气,本质上是权力与权利的对峙。

中央八项规定转作风,我认为正是看到了这个症结,找到了限权的切口。转作风,不仅可进一步改造权力观,更可成为规范权力运行的着力点。从中央提出改进作风的政治要求,到完善规范权力的体制机制,从大张旗鼓的理念教育,到逐渐变成踏石留印的制度安排:看住预算,管好源头。财务公开,实时监控。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等等,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转作风这把利刃,指向的是限制权力。由此,中央向社会释放强烈信号:要用制度给权力套上笼头。

中央八项规定,将“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并提,正是体现以转作风打破无形之墙的期许。过去,宗旨意识往往诉诸“感性的政治”。为群众扶危解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因而被拥护、被爱戴,鱼水之喻、亲人之情,可为代表。而今天,13亿人可能就有13亿种利益诉求,在赓续传统之时,宗旨意识也应体现“理性的政治”。公众看到权力被关进铁笼子、放进玻璃房,才会对执政者产生信任与尊重。这样打下的执政基础,不是仅仅依赖个人素质,而是源于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力运行,无疑更为牢固。

今天,作风体现着现代权力伦理问题,作风建设也可以成为权力运行现代化的途径。这也意味着,转作风本质是一个民主问题。民主的精髓,是对权力的限制和监督,既要看到“权为民所赋”,也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新一届中央领导履新之初如此狠抓作风,深意正在于此。这契合了世界民主潮流的趋势,顺应了人民民主意识的提升,更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执政党必然的选择。

从权力的角度看,作风、学风、文风三者,正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层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都关联着党风。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才把“三风”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严正告诫全党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从转作风出发,无论是进一步公开政务,还是进一步完善监督,都需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自我限权”的决心。

唯其如此,中国的民主政治方能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能如期实现。

猜你喜欢

作风中央民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中国式民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生态民主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