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3-09-01马国全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均分显著性舞蹈

马国全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730050)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说:“健康是人生最为可贵的。”马克思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也曾指出“健康地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要”。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中给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1]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的定义中又增加了“道德上”的评价,即现代健康,它不仅要求躯体健康,而且要求心理健康。这是因为人不仅是具有生物性的有机实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是将来国家经济、政治、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将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2]。大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大学生面临着更多来自社会、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正经历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

体育舞蹈是一项健与美有机结合,集舞蹈、音乐、服装、风度和形体美于一体,具有健身、竞技性质和兼有文化娱乐内涵的运动[3]。它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发育、改善心理环境、增强社会交往及适应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调查、统计与分析,科学论证体育舞蹈的健心功效与特征,从而为大学生通过体育舞蹈增强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1级的2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他们均为2012年度春季学期体育舞蹈选项班的学生。年龄18~21岁,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大量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文展开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选用国内外通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调查测试问卷,采用1~5分的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测试结果采用测量方差分析,P<0.05,则有显著性差异。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将统计的数据资料分类整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输出。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分析

通过在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和学期结束,两次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受试者总均分和阳性数。通过比较,发现受试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受试后大学生的健康水平高于受试前;再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受试后大学生与常模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对调节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表1 研究对象受试前后总均分、阳性数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表1 研究对象受试前后总均分、阳性数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项目 受试前总均分阳性数受试后与常模对比1.4226.69受试后 全国常模 受试前后对比±±0.5220.151.3218.90±±0.3814.321.4424.92±±0.5218.41-P<0.05P<0.05-

本研究对象受试后的9项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见表2)。其中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因子方面,与全国常模相比,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强迫、抑郁、焦虑、偏执方面因子与常模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也就是说,大学生进行体育舞蹈的锻炼对其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体育舞蹈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蹈中,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经常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可以调节情感、忘却疲劳、改善大脑皮层状态,使人的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使身心获得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蹈活动能消除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精神紧张,调节情绪,缓解心中的压抑。尤其对于工科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常忙于学习、做实验,社交能力相对缺乏,而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以及疏导思想情感的良好作用,因此在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4]。

表2 研究对象受试后的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s,分)

表2 研究对象受试后的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s,分)

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20±0.311.52±0.481.59±0.501.45±0.551.29±0.381.35±0.401.32±0.401.36±0.471.35±0.45研究对象 全国常模 P 1.34±0.451.69±0.611.76±0.671.57±0.611.42±0.431.50±0.581.33±0.471.52±0.601.38±0.47<0.01<0.05<0.01<0.05<0.05<0.01-<0.0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目前正通过心理学公共课、心理热线、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以及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优化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高危个体,有针对性地做好约访和危机干预工作,并对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和建档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性别差异特征分析

男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上得分较高,女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因子上得分较高,这说明大学生主要症状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等方面。女生的敌对和恐怖因子分低于男生,其他7项因子分都高于男生,说明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女大学生。其中,男、女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方面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躯体化因子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病性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敌对和恐怖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3。

表3 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因子比较(±s,分)

表3 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因子比较(±s,分)

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特征 男 女 P 1.35±0.401.58±0.601.78±0.711.61±0.661.44±0.481.50±0.571.29±0.461.55±0.561.42±0.481.25±0.351.48±0.581.50±0.591.46±0.551.30±0.361.51±0.581.31±0.481.33±0.421.32±0.440.0040.0000.0000.0000.0000.7520.6580.0000.042

由于男女两性对紧张认知程度的不同,导致所承受压力的质与量不同、心理防卫方式不同以及生物基础不同,这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性别发展中始终相互作用的结果[5]。男大学生在情绪稳定性方面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情绪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容易波动。无论是来自学习、竞争的压力,还是来自生活、人际交往的矛盾亦或恋爱的烦恼等,都会增加部分女大学生的受挫感,从而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继而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3 结语

(1)通过对我校200名大学生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受试者在参加一学期的体育舞蹈锻炼后,总均分与阳性数与受试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研究对象的9项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的结果显示,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大学生的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

(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大学生。

(4)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活动。学生在掌握体育舞蹈锻炼方法后,不仅能够在轻松自如的舞步中抒发内心的情感,调整心理状态,也有助于自己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6]。因此,在大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顺应“快乐体育”的重要举措之一[7]。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郭璐璐,葛元涛.心理危机逼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透视[J].科技信息,2010(14):41.

[3]荣丽.体育舞蹈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4]高芬,邹国良.体育舞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21):172-173.

[5]马嵘,黄春梅.新疆高师大学生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52-54.

[6]彭杰.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4):141-142.

[7]丰萍,李卫民,刘建国.“体育舞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79-480.

猜你喜欢

均分显著性舞蹈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