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20~59岁人群体质特征分析

2013-09-01李小惠杨新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成年人国民合格率

李小惠,杨新平

(1.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

没有健康的个体就没有合格的劳动力,没有健康的群体就没有强大的社会生产力[1],健康的身体是事业的基础,是财富的基石。身体健康不仅关系个人切身利益,更是关系中华民族人口质量,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方案,我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0年5月11日至9月20日对我省国民体质进行了抽样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目的是了解我省国民体质现状,为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增进国民体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强我省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省20~59岁的成年人,总样本量5026人,按性别统计,男性2514人,女性2512人;按职业统计,乡村体力劳动者1675人,城镇体力劳动者1673人,城镇非体力劳动者167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体质检测法 按照《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采用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配发的监测器材(北京鑫东华腾体育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健民牌Ⅱ型体质测试器材)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检测。测试人员均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和我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

1.2.2 体质评价法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对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进行评价。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5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锻炼与不锻炼等人群的体质达标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1.2.4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社会发展、体质研究方面的资料。

2 国民体质状况与特征分析

2.1 基本状况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评定,我省88.6%的成年人体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其中达到优秀的占10.1%,良好的占25.1%,合格的占53.4%,11.4%的成年人体质未达到合格标准。男性合格率为87.0%,女性合格率为90.2%;乡村体力劳动者合格率为83.7%,城镇体力劳动者合格率为89.9%,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合格率为92.3%。与2000年[3]、2005年[4]监测结果相比,达到良好、合格以上等级的人数比例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表明我省成年人体质状况较十年前已有很大改观,成年人的体质水平明显提高(P<0.01),见图 1。

图1 2000、2005、2010年成年人体质等级人数百分比

与全国成年人体质达标率相比,我省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人数比例略高于全国均值。

2.2 特征

2.2.1 年龄、性别特征 我省成年人体质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人数比例和良好以上(优秀+良好)的人数比例在年龄方面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25~49岁人群体质的整体状况较好,20~24岁、50~54岁、55~59岁人群体质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见表1。

2.2.6 工作方式特征 以静坐、伏案为主要工作方式的人群体质达到合格以上的占93.1%,以静坐并伴有上肢活动或以站立为主的占90.0%,以行走为主或从事搬运、挖掘工作的占83.6%。达到良好和优秀等级的人数比例呈现静坐、伏案人群>静坐并伴有上肢活动、站立工作人群>行走、搬运、挖掘人群的趋势。不同工作方式人群体质状况差异明显,见图6。

表1 不同年龄人群体质达标率统计(%)

男性达到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7.0%,女性为90.2%,男性低于女性3.2个百分点。在各年龄段中,男性有6个年龄段的达标率低于全省均值,而女性仅有3个年龄段的达标率低于全省均值。另外,女性的体质良好率为36.9%,男性为33.5%,女性高于男性3.4个百分点,说明女性体质状况好于男性。

2.2.2 城乡特征 乡村人口的体质合格率为83.7%,城镇人口为91.1%,城镇人群体质的优秀和良好比率分别高于乡村人群7.0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见图2。城镇人口体质水平明显好于乡村人口(P<0.01)。

图2 城镇与乡村人群体质等级百分比

2.2.3 职业特征 不同职业中,体质合格率(优秀+良好+合格)呈现办事员(94.8%)>管理人员(93.5%)>专业技术人员(91.7%)>设备操作人员(89.8%)>服务人员(83.5%)>农、林、牧、渔、水利人员(82.9%)的趋势,见图3。达到优秀的人数比例以办事员(17.1%)、专业技术人员(14.4%)、设备操作人员(12.1%)居多,达到良好的人数比例以办事员(33.8%)、管理人员(28.6%)、专业技术人员(27.5%)居多,职业特征明显。

图3 各职业人群体质等级百分比

2.2.4 学历特征 不同学历人群中,随学历水平的增高,达到优秀、良好、合格以上各等级的人数比例均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其中达到良好等级的人数比例随学历增高差距逐渐加大,达到优秀等级的人数比例随学历增高差距减小,高学历人群的体质状况明显好于低学历人群(P<0.01),学历越高,体质水平越好,见图4。

2.2.5 体育锻炼特征 按照不参加体育锻炼、参加锻炼、经常参加锻炼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达到合格(优秀+良好+合格)以上,还是优秀的人数比例,均呈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者>不锻炼者。经常锻炼者的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参加锻炼者和不锻炼者(P<0.01),见图5。

图4 各学历人群体质等级百分比

图5 参加与不参加锻炼人群体质等级百分比

图6 不同工作方式人群体质等级百分比

2.2.7 体重特征 按照体重等级进行体质评定,结果显示,体质合格率(优秀+良好+合格)、良好率、优秀率均呈现体重正常人群>超重人群>体重过轻人群>肥胖人群的特征(P<0.01)。其中体重正常人群体质合格率高出肥胖人群32.8个百分点,高出体重过轻人群18个百分点,优秀率分别高出11.7%、10.9%,见图7。

图7 不同体重人群体质等级百分比

2.2.8 体力活动特征 按照闲暇体力活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闲暇时进行中、小强度体育锻炼人群的体质合格率(优秀+良好+合格)最高,分别为96.2%、90.2%,高于从事轻度家务劳动者,见图8。从事大强度、中等强度体育锻炼人群体质达到优秀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小强度体育锻炼和轻度家务劳动者。而从事小强度体育锻炼者体质达到良好的人数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图8 闲暇不同体力活动人群体质等级百分比

3 结论

我省成年人体质的总体水平较好,十年来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城镇人群、高学历人群、管理人员、办事员、专业技术人员、经常锻炼人群的体质水平较好。由此可以看出,体质与生活方式、体育意识、健康知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水平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4 建议

(1)应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体育参与意识,激发和调动公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2)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基础条件。

(3)关注农民、低学历等弱势人群的体质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提高其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和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体质水平。

(4)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生活规律、心理健康、戒烟限酒、劳逸结合、适度运动,积极预防和控制肥胖,有效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刘鹏.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N].中国体育报,2012-02-17.

[2]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甘肃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0年甘肃省国民体质现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4]杨树滨,陈耕,杨新平.2005年甘肃省国民体质研究报告[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成年人国民合格率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一直难忘
高地
成年人爆笑日常
成年人的辛苦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