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08-26葛蓓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葛蓓

【摘要】通过对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电算化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革命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迅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大学会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满足社会对未来财会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一)硬件上的不足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硬件上的配备,对计算机的数量、配置、存放场地、后期维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很多职业院校因为经费不足,或者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导致即使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基地,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这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浪费了资源,严重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行。

(二)软件上的不足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顺利开展,除了需要有相应的硬件配备以外,还需要购买、安装专业的财务软件或ERP软件。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节省经费,虽然建立了电算化实验基地,却没有购买正版或较新的财务软件,而是使用即将淘汰的或从网上下载一些模块不齐全的财务软件供学生使用。这样的做法显然达不到教学目的,且影响教学质量,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师资上的不足

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对师资力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理论与操作。而目前的现状是一些职业院校没有电算化专职人员,没有既懂计算机又精通财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工作很难有成效。通过对武汉部分职业院校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师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会计电算化师资的严重不足制约着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如果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严重阻碍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职业院校应改变过去重视会计基本理论教学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局面,应把会计电算化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予以高度重视。

(四)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理解上的不足

在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理解上,一些职业院校教师甚至将它简单地与“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等同起来,事实上二者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只需要对凭证录入、凭证审核、账簿生成、记账、结账、报表编制等工作进行机械操作。但会计电算化人才不同,除了需要完成以上基本操作外,还需要参与管理工作,对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开发、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是将会计工作“傻瓜化”,不能因为会计数据全部处理过程在机内迅速自动完成,就不需要学生学会更多会计及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的是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思路、想法和需求。这样才能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更有效的、更有针对性的配合,以达到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不断提高与普及,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要,各大专院校、成人教育部门陆续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虽然毕业生的数量不少,但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有泛滥成灾之嫌。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在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基础教学、强化实践环节,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加大力度。

(一)明确培养目标

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要纠正“会计电算化人才”就是“会计软件操作员”的错误认识,职业院校应树立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新观念。会计电算化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他们中的优秀者到会计软件公司能从事会计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到大型企事业单位能成为ERP系统、MIS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高级主管人员或开发研制人员。一般水平的毕业生也要能胜任中小规模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主管岗位的工作。现今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需要我们大专院校结合这一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注重基础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虽然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但以机代账并不意味着就弱化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相反,要想学好会计电算化,就必须掌握这门交叉学科,这恰恰需要学生以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以及基本的会计准侧等为前提条件。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无论会计软件如何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学生都能很快领会和掌握它们的要领,并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判断它是否能代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帮助学生学好会计理论基础的同时,职业院校教育还需要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应重视学生编制程序能力的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性到专业化。只有这样双管齐下,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具备了得以实现的条件。

(三)强化实践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特别是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对课程教育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从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等多方面来着手实施实践教学,以达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此外,实训课程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由若干人和若干台计算机模拟组成企业的一个会计部门,各自担当一定的职务,如系统管理员、会计、出纳、主管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规划、配置安装、系统维护、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完整过程。最后,有条件的院校还应为学生提供网络实验环境,让他们学习网络的安装技巧、网络软件的设计技术等。

(四)更新观念、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

现在各职业院校执教本课程的教师,或者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者是财会、管理专业教师,缺乏真正的专门人才,鲜有教师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拥有良好的会计理论知识。所以高等院校需要做好现任教师的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观念,真正抓好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如鼓励教师参加假期的挂职锻炼,走进企业并实际运用ERP软件进行财务做账与分析工作;再如与大型软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为教师获得ERP软件工程师证书提供条件,培养双师型人才等。此外,职业院校还应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加强和校外单位的横向联系,多找些会计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带领财会专业学生一起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时选择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实用论题。只有建立好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才能为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和依据。

(五)加强电算会计实验室的建设

电算会计实验室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公共课以及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实验基地,电算会计实验室建设需要适应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发展规模的需要,适应会计电算化科学特点的需要。各职业院校在建设好实验室硬件的同时(主要指机房设施、电脑设施、多媒体设施等配套设施的配备),还需要做好软件的建设,主要包括在电脑上运行的各种财务软件和这些软件运行的操作平台。在硬件与软件建设之间,软件建设是一项长期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它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校会计电算化学科建设的好坏。另外,职业院校还应抓好机房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好维护和维修的工作。在达到以上三方面要求的同时,职业院校还应专门建立一个会计电算化教师专用机房,建设一个小网络供会计电算化教师备课、科研之用。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