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治理及控制措施

2013-08-26李成平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3期
关键词:质量通病钻孔灌注桩治理

李成平

【摘 要】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钻孔灌注桩被普遍应用于桥梁基础,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就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钻孔施工记录不准确,桩底持力层确定不准确,端承桩桩底沉渣厚度超标等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治理;控制措

0.引言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工艺成熟,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不是很大,因此在桥梁基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大部分在地下及水下进行,其施工过程不易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或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1.钻孔施工记录不准确

1.1现象

现场分班连续进行作业,施工原始记录没有及时填写或填写不准确。

1.2原因分析

(1)原始资料过程控制强化不够,原始文件资料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规范。

(2)作业层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培训少,管理水平差,造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资料不规范、质量不高的的重要因素。

(3)质量管理体系对竣工资料管理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控制原始资料的具体措施。

(4)记录信息量太少,表格设计过于简单,不能真正体现原始。

(5)原始记录日期未注明或不明确。

1.3预防处理措施

(1)建立专人资料责任制,设立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并派专人学习、培训资料、档案管理。

(2)设立档案室和资料收集整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工程施工及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与资料形成同步进行,不得弄虚作假编制假资料。

(3)原始记录必须做到真正原始,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客观,原始记录一要能反映现场状态的的全部信息,二要能够再现,具备重现性。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制定适合实际情况又符合现行规章制度的记录(档案)制度。应对记录的格式、填写、更改、归档以及收集、处置等做出具体规定。原始记录是技术档案的一部分,格式要规范化。原始记录是抽样、施工过程和特殊情况处理的记实,是评定检测项目质量的原始依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停电、停水或其它故障,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其影响和处理情况。

2.桩底持力层确定不准确

2.1现象

桩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要求。

2.2原因分析

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2.3防治措施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3.端承桩桩底沉渣厚度超标

3.1现象

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3.2原因分析

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3.3防治措施

(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2)选用合适的清孔方法。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 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3)测量实际孔深与钻孔深度比较。

(4)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应连续作业。

(5)浇筑砼前,应再次检查沉渣厚度,保证清孔后泥浆指标符合要求。

4.钢筋笼偏位

4.1现象

钢筋笼变形、偏位、保护层不够、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

4.2原因分析

(1)由于灌注砼时产生浮力,箍筋脱落。

(2)拔导管时砼高度下降,粘结力使钢筋骨架下拽,在安装导管的过程中碰到加强箍筋等情况下,钢筋笼骨架均会产生压曲变形。

4.3防治措施

(1)在进行钢筋笼加工过程中,绑扎、焊接要规范、牢固,特别是分段施工的钢筋笼骨架接头的焊接要符合设计要求,防止脱焊。

(2)浇筑砼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导管的垂直度,拔管速度要均匀。

(3)对于较长的钢筋笼、吊装时4米左右设一道临时钢筋剪刀撑,支撑在钢筋笼骨架内,即防止钢筋偏位,又可防止钢筋笼发生弯曲变形,吊装时方便安全,吊装到护筒口时将钢筋剪刀撑拆除。

(4)钢筋笼骨架的结构一般都是上部主筋多而坚固、重量大,下部主筋少而软弱,当桩较长时,产生压曲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为此,在施工中要加强箍筋牢固程度内加三角撑等办法来提高其刚度,避免压曲发生。

5.钢筋笼上浮

5.1现象

灌注速度太快,混凝土顶托力造成钢筋笼上浮。

5.2原因分析

(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 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2)由于砼灌注经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5.3防治措施

(1)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 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6.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低

6.1现象

凿桩头混凝土松散,砼强度低。

6.2原因分析

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1)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下转第154页)(上接第63页)流动性变小。

(2)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3)导管埋深过大。

(4)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

(5)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

(6)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

6.3预防措施

(1)施工过程注意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

(2)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

(3)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4)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

(5)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

7.结束语

总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虽已成熟,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其多为地下施工的不可见性,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规范,熟悉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做好事先指导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各环节都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并做好预防措施,使每根桩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最终使整个工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分册)(JTG F80/1-2004).

猜你喜欢

质量通病钻孔灌注桩治理
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的控制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分析
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