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栝楼桂枝解痉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3-08-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3期
关键词:栝楼糊精辅料

李 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症见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肌肉僵直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因此直接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虽然尝试各种手段和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也做了相关的临床研究,但是疗效皆不尽人意,仍然是中风康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栝楼桂枝解痉颗粒组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卷,并经过我院陈立典教授二十余年临床经验筛选而得。处方由天花粉(栝楼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等六味组成,能解肌止痉,养营生津,柔润筋脉,用于肢体肌肉痉挛或震颤,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曲张、帕金森综合症、小儿抽搐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等见以上症状者。

该制剂原为合剂,以协定处方的形式提供本院患者使用已有七年,临床疗效确切,但合剂煎煮、携带、使用均不方便,口感亦不佳。因此,在2013年申报为医疗机构制剂时考虑更改剂型。我们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剂量和临床需要等进行剂型筛选,暂定制成颗粒剂。颗粒剂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固体剂型之一,其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煎煮、携带不便,易霉败变质等缺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1]。为了扩大该制剂的临床应用范围,保证药品质量,须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文献显示[2、3],水煎提取工艺中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直接影响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溶出。为优选水煎提取工艺,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为考核指标,按正交试验方案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对辅料、颗粒流动性、颗粒吸湿率的考察,确定最佳成型工艺,以期为栝楼桂枝解痉颗粒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1 提取工艺的优化

1.1 提取工艺的优化 本研究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空白等四个因素为指标,对方中其余五味药的水煎煮提取结果进行考察,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取1/10处方量药材(桂枝除外),按表1安排进行试验,并以干膏得率作为考察指标。

将上述试验提取液浓缩,把浓缩液放置于250ml量瓶中,定容,摇匀。

1.2 干膏得率的测定 精密吸取浓缩液10.0ml置于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至恒重后(约10h)置干燥器中30分钟放冷,称定重量,由此测得干膏量,计算干膏得率。每份试验平行做3次。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栝楼桂枝解痉颗粒提取因素水平表

表2 干膏得率试验结果

表3 干膏得率试验方差分析表

1.3 方差分析 C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C3>C2>C1,因此,C因素取第三个水平,即加10倍量水;同理可知,A因素和B因素的三个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且A2>A1>A3,B2>B1>B3,故A因素取第二个水平,即提取两次,B因素取第二个水平,即提取1.5小时。综上所述,栝楼桂枝解痉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A2B2C3,即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

2 浓缩干燥工艺考察

为控制提取液的浓缩温度,采用减压浓缩成一定浓度的稠膏,条件为:真空度 -0.06Mpa~ -0.1Mpa、温度50~60℃;稠膏采用真空干燥,条件为:真空度-0.06Mpa~-0.1Mpa、温度50 ~60℃。

3 成型工艺的优化

3.1 辅料的选择 糊精是颗粒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赋形剂之一[4],它易溶于热水,制得的颗粒硬度适中,是较为理想的颗粒赋形剂。本研究选取糊精为辅料,并对其用量进行考察:平行取三份处方药材,每份为1/2处方量,以优选的工艺条件提取、滤过、浓缩,分别加入规定量的桂枝细粉及不同量糊精,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栝楼桂枝解痉颗粒辅料用量考察表

试验结果表明,当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2左右的清膏时,颗粒外观形态不佳;当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2左右的清膏时,在混合过程中无法得到松散均匀的软材,软材黏结成团块且硬,制粒困难,最终制得的颗粒颜色深、硬度大、溶化性不佳;当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7左右的清膏时,方能顺利制成颗粒,外观及溶化性均符合规定。故栝楼桂枝解痉颗粒处方药材需提取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0(60℃)的清膏,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制成颗粒。

4 成品性状的考察

4.1 颗粒性状 制得的成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微苦。

4.2 颗粒流动性的考察 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颗粒的休止角,考察颗粒的流动性,用以判断颗粒能否顺利分装。方法:将漏斗固定于水平放置的绘图纸的上方一定距离,漏斗下口距绘图纸的高度为H,小心地将颗粒倒入漏斗中,一直到漏斗下形成的圆锥体的尖端接触到漏斗的下口为止,圆锥体底面的直径2R可由绘图纸上测出,根据tanɑ=H/R计算休止角。经测定,颗粒的休止角为36度,表明颗粒流动性良好,易于分装。

4.3 颗粒吸湿性检查 取本品3份,每份各3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3个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铺成一薄层,再将其置于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中,控制25℃恒温,按表6控制相对湿度,放置2小时,取出,称重,计算吸湿量。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相对湿度粉末吸湿率

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在相对湿度大于65%时的吸湿性较强,而相对湿度在55%以下时则吸湿性较弱。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中颗粒分装工序应控制环境相对湿度55%以下。

5 讨论

5.1 本研究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率为指标,对本院院内制剂栝楼桂枝解痉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通过对辅料、颗粒流动性、颗粒吸湿率的考察,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最终确定栝楼桂枝解痉颗粒的制备工艺为:桂枝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五味加水提取二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1.20(60℃)的清膏,加入上述桂枝细粉及适量糊精,混匀,制成颗粒,50~60℃干燥,整粒,即得。

5.2 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 栝楼桂枝解痉颗粒处方由天花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等六味组成,其中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为挥发性成分,不适于以煎煮法提取。目前中药制剂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提取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直接粉碎后混入等手段加入制剂中[5],出于对我院制剂室现有仪器设备条件和方便生产的考量,我们拟将桂枝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待制备稠膏时混入。湿颗粒低温烘干,以50~60℃干燥8小时,成品经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规定。

[1]谢秀琼主编.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张铭,马丽颖,孟舒.止咳颗粒提取工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80~181.

[3]刘雪飞.妇乐宁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4):487~488.

[4]王伟义,吴继红.试论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0,16(3):50.

[5]杜光,孙明辉,尹雄章.中药挥发油在制剂中的几种处理方法[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3):150~151.

猜你喜欢

栝楼糊精辅料
响应面法优化高抗氧化麦芽糊精糖基化乳清浓缩蛋白的制备
《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栝楼类药物异文考
抗性糊精的生产方法及应用概述
川栝楼瓤中次生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研究△
热销面料及辅料
探析麦芽糊精的生产和应用
朋克养生:可乐加“泻药”
涟水县栝楼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及几种立体套种(养)模式
果臝
流行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