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

2013-08-22张迪高铖许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3期
关键词:模块资源信息化

张迪 高铖 许斌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7)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革命已经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对生产生活、思维理念和学习教育等领域的认知方式。北京奥运会后体育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这对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机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从辅助地位上升到基础建设层次,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部门的共识。作为高等教育的子系统之一,探索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高校体育信息化进程,是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1 高校体育信息化概念及特征研究

1.1 高校体育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当时对“信息化”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信息化是人们在某一个系统中发现或推动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可见信息化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和技术;第二,信息化的目的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及技术;第三,信息是系统中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因此得出“高校体育信息化”就是在高校学校体育系统中,把信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要素,并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应用信息资源和技术,促进高校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过程。

1.2 高校体育信息化特征

1.2.1 基础技术层面

信息作为高校体育信息化的要素,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媒介加以传播或应用,信息技术媒介又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基础技术层面高校体育信息化特征是:联网化、数字信号化、智能模拟化和多媒体化。联网化能扩充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共享,突破时空限制,使人际合作更自由。数字信号化使得信息技术系统操作简便性能稳定,信息储存量大。智能模拟化使人机交互更加合理,能有效缩短人们处理繁杂事务的时间,多媒体化使信息设备一体存储,信息特征多元表现。

1.2.2 教育本质层面

服务于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信息化的本质。可见教育本质层面高校体育信息化特征:主体性、共享性、交互性、合作性。主体性使得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自主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学习积极性。共享性使学生处于丰富且更新及时的体育信息资源中。它是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交互性可实现人人之间,人机之间的双向交流。合作性提供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

2 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2.1 教学结构创新力不足

传统的教学结构已经不再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现行教育体系中虽已进行教学改革,但无较大突破性,没有触及深层次的教学结构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体育教育中对现代信息化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的认为高校体育信息化就是讲体育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整合叠加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系统内,教学要素始终独立于现代信息技术之外,没有实现教学结构的创新。

2.2 体育教师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缺乏体育信息化建设专门人才

教师队伍本身是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阻力,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对信息收集与处理不敏感,应用检索工具和技术不熟练,甚至对本专业藏书情况知之甚少。目前高校体育信息化存在教育者和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和体育信息化需要专门性人才的的矛盾,这极大阻碍了高校体育信息化进度和建设水平。

2.3 体育信息资源量化水平低且建设滞后

传统资源在使用中存在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在消耗过程中会存在大量可用信息,这些信息由于教师的量化处理能力有限,导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信息资源被浪费。建设滞后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主管部门缺乏专业指导,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建设标准且信息建设人力物力过于分散,体育资源挖掘系统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信息库更新不及时等。

2.4 政策导向缺失,导致利益分配失衡

高校经过长久发展,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相对经济利益,但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各高校之间的利益格局必然产生变动,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来平衡利益分配。

3 高校体育信息化系统模式分析

学校体育随着体育信息化的到来产生了质的变化,高校体育信息化是体系、学校体育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的系统。高校体育信息化系统应包含硬件模块、应用模块、信息模块、教育模块四个方面。

硬件模块是指实体设备、网络控制和数字化设施构成的基础技术。

应用模块是信息数字化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化办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信息数据库、网上教学等操作软件系统。

信息模块是教学管理和学习者的信息意识、技能和素养,人们凭借信息敏感度获取信息、转化信息,最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教育模块是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重构。

图1 高校体育信息化系统模式的模块关系

硬件模块是高校体育信息化的基础,应用模块位于硬件模式之上的软环境,信息模块指导应用模块整合信息资源服务于教育理念,教育模块是体育信息化的最高层次,决定其下各模块的结构和内容(图1)。

4 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4.1 体育资源信息化

体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资源的一部分,网络技术向高速、集成和多媒体方向发展,人们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获取信息的途径扩展到网络覆盖的任何场所。开发利用体育教育和教学的各种信息资源是高校体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4.2 学习对象个性化

教学目标单一、学习方式单调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电子教材、网络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集中学习体育技能体现了群体化教学思想,但对个性化学习有一定局限,信息化能提供学生更多个性化体验。

4.3 教学模式多样化

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主导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子书、数据库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可不仅仅局限在黑板,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教材对学习者大脑形成深度刺激,使学习者能高效快捷的学习。因此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模式多元化是其发展趋势。

4.4 体育终身化

终身体育通俗的解释就是体育持续人的一生,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层次。而高校体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校体育信息化为体育教学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起着很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使体育教育的主体成为终身体育的连续体。

[1] 刑晓虎,林静.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

[2] 房亚.高等学校体育信息化趋势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13(4):1-5.

[3] 杨星,房亚,吴昊.学校体育信息化的系统模式探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3).

[4] 常冬冬.高校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

[5] 文红斌,马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16).

[6] 郭春侠,马华徽.论我国体育信息化的若干问题[J].四川体育科学,2002(1).

猜你喜欢

模块资源信息化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