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子林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技术

2013-08-20

科技视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桐子装药量净距

赵 林

(中铁四局集团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安徽 合肥230000)

1 工程概况

桐子林隧道位于新建兰渝铁路重庆境内,为双线铁路隧道,起讫里程为DK920+980~DK923+491,全长2511m。

桐子林隧道第一次于DK922+918 上跨既有遂渝线桐子林隧道,对应里程K126+160, 上跨时既有铁路隧道拱顶至兰渝线桐子林隧道隧底净距最小处为6.78m,如右图所示。

桐子林隧道第二次于DK923+039 上跨黄井联络线既有桐子林隧道,对应里程为K126+280,上跨时既有线铁路隧道拱顶至兰渝线桐子林隧道隧底净距最小处为5.31m,如图1 所示。

图1

2 总体施工措施

2.1 对既有隧道影响段进行地质雷达扫描, 以便上跨施工前掌握既有设备状态;

2.2 新建隧道采用控制爆破开挖,严格控制装药量和循环进尺,并对既有隧道进行振速监测,最大限度的减小对既有线隧道的影响。

2.3 根据监测数据,若爆破振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2.4 及时施作仰拱及二衬,使隧道尽早闭合成环,形成整体受力。

3 爆破施工方法

3.1 振动安全控制基准要求

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的最小净间距分别为6.78m 和5.31m,为确保既有隧道的安全,将安全振动允许速度值定为V≤5cm/s。

3.2 爆破方案选择

3.2.1 爆破技术要求

①爆破产生的震动不能对既有隧道衬砌产生破坏效应;

②爆破飞石必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③确保电力通信设施的绝对安全。

3.2.2 爆破方案的确定

图2

鉴于新旧隧道间距较小,从振动安全角度考虑,结合既有隧道衬砌的实际状况,结合专家组对既有隧道的风险评估意见,隧道施工采用两台阶法开挖,整个断面的分四区掘进、浅眼多循环、微差控制爆破方案,如图2 所示。

3.2.3 爆破分区及开挖顺序

综合考虑控制爆破震动的要求,新建双线隧道的开挖按图2 所示的顺序:

①第一阶段先行开挖上台阶的①部超前小导洞,高度、宽度均为4.0m, 为增加临空面, 并于掏槽眼中部施钻2 个直径Φ108mm 的空洞,以减小爆破震动影响。

②第二阶段利用①部超前小导洞创造的临空面,控爆开挖上台阶的②部,台阶高度7.35m。

③第三阶段开挖③部和④部,台阶高度分别为3m 和2.1m。

④上台阶小导洞开挖应超前②部5m 以上。

3.3 主要钻孔设备及爆破器材选择

3.3.1 凿岩机具的选取根据选取的爆破方案,隧道爆破钻孔机具采取YT28 型气腿式凿岩机,Ф42mm 直径的钻头钻孔。

3.3.2 爆破器材的选取

根据爆破规模及岩石特性, 选用2 号岩石炸药作为主起爆药,非电导爆雷管起爆。

3.4 爆破技术设计

3.4.1 根据上跨影响段新建隧道距离既有隧道的净距不同,分为两种净距进行爆破设计:

最小净距5.31~10m 时,循环进尺0.8m(上跨遂渝线时为6.78m,亦采用此设计),对应新建隧道里程为:DK922+848~DK923+105(长257m)。

最小净距10m 以上,20m 以下时,循环进尺1.6m,对应新建隧道里程为DK922+800~848、DK923+105~200(两段共长143m)。

3.4.2 掏槽形式的确定

根据楔形掏槽具有掏槽效果好、能为辅助眼爆破创造较好的临空面、可以减少辅助眼爆破时的震动强度等特点,同时结合本隧道的地质条件、开挖方法以及机械设备和工人的技术水平,决定采用楔形掏槽。 为减少掏槽孔爆破震动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将掏槽孔的位置布置在离既有隧道较远的上台阶内。

3.4.3 最大分段装药量

由于在不同爆破条件下, 介质系数和震动衰减系数k、α 值相差很大,因此在爆破设计的初始阶段很难确定k、α 的合理取值。 由爆破振动速度现场监测值、爆心距、最大分段装药量回归出的k、α 值,由萨道夫斯基的爆破振动速度公式可得最大分段药量,公式:

Q=R3·([v]/k)3/a

式中,Q——最大分段装药量,kg;齐发爆破时为总装药量,微差爆破时为最大分段装药量;

[v]——爆破安全振动速度,[v]=5cm/s;

R——爆心距,m;

各台阶距遂渝线既有隧道的最小净距分别是:仰拱5.31m;下台阶7.41m;上台阶及超前小导洞10.41m;净距10m 时上台阶为15.1m。

各台阶距黄井联络线既有隧道的最小净距分别是: 仰拱6.78m;下台阶8.88m; 上台阶及超前小导洞11.88m; 净距10m 时上台阶为15.1m。

k、α 是与岩石性质、地质条件、爆破规模等综合因素有关的系数。根据类似工程数据及经验可初选k、α 值为k=121、α=1.7。 将k、α、[v]的值代入式中得:

Q=0.003614R3

在新、 旧隧道间距范围内, 取不同的爆心距R 的值代入上式计算,所得不同爆心距下的最大分段装药量如下:

表1 各种距离最大分段装药量计算

由上表可知: 随着新旧隧道净距的加大, 在保证爆破振速小于5cm/s 的前提下,一次性分段最大装药量也在加大,在新隧道跨越既有隧道的影响段范围内,各台阶均采用控制爆破,下面的设计即以上跨影响段为例进行。

3.4.4 爆破循环进尺

为减小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震动危害, 须对爆破进尺进行控制。 根据本隧道上跨段所处的IV 级围岩状况和全环钢架支护间距参数,确定净距小于10m 时爆破循环进尺为0.8m,大于10m 时爆破循环进尺为1.6m。

3.4.5 爆破参数

①掏槽孔的布置。 楔形掏槽时掏槽孔与开挖面成一定角度,角度较小时爆破效果较好,但钻孔困难且影响辅助孔的布置;角度大,炮孔深度大, 掏槽效果差。 考虑到循环进尺较小, 将掏槽孔的角度取为76°。 掏槽孔的深度要比循环进尺适当加深至1.2m 和2m。

②辅助孔的布置。辅助孔的布置主要是确定炮孔间距和最小抵抗线,这两个参数应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孔深来确定,根据围岩的具体情况、 炮孔的不同分区, 取孔深为0.8m 和1.6m, 孔间距为0.8~1.0m。

③周边孔的布置。工程实际中,为形成光滑的轮廓面,光爆孔间距a 光一般取得较小,考虑到围岩为Ⅳ级,取a 光=0.5m。 光爆孔的最小抵抗线W 光=(1.0~1.5)a 光,取W 光=0.5~0.7m。

3.4.6 炮孔装药量计算

Q=K·W·a·h

式中,K——单位耗药量,取K=0.5~1.0kg/m3;

a——炮孔间距,m;

W——最小抵抗线,m;

h——炮孔深度,m。

表2 上台阶①超前小导洞掘进爆破参数表(循环进尺0.8m)

表3 上台阶②部掘进爆破参数表(循环进尺0.8m)

表4 上台阶①超前小导洞掘进爆破参数表(循环进尺1.6m)

3.4.7 起爆方式及网路设计

起爆方式采用非电起爆系统, 起爆器材选用非电毫秒延期雷管,爆破网路设计时,按1~15 段设计。 起爆顺序为:掏槽孔→辅助孔→底板孔→边墙周边孔→拱部周边孔,其中辅助孔按先内后外的顺序逐排起爆。

起爆网络的联结采用: 火雷管—导爆管—导爆管雷管的起爆网络。 为了保证后起爆的网络不被先起爆的炸断,设计采用孔内微差的起爆网络。 各炮孔内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不但控制同段起爆的最大药量,又能有效地控制每段雷管间的起爆时间,使爆破震动波不叠加。 这样既能保证岩石破碎达到理想爆破效果,又能消除爆破震动的有害效应。

表5 上台阶②部掘进爆破参数表(循环进尺1.6m)

3.4.8 装药结构

循环进尺0.8m 时周边眼及掏槽眼、 辅助眼装药结构均采用柱状装药,药卷装至孔底;循环进尺1.6m 时周边眼及辅助眼装药结构均采用间隔装药。

4 爆破减震控制措施

4.1 控制最大一段药量和单孔药量

以既有隧道至爆源中心的距离R 为安全控制半径, 以质点振速限值[v]=5cm/s 为控制标准,通过反算各开挖部分允许的最大一段药量。 炮孔按浅、密原则布置,控制单孔药量,使一次爆破的药量均匀地分布在被爆岩体中,同时采用毫秒雷管进行微差爆破,以减小爆破地震动强度。

4.2 采用合理的减震掏槽形式

楔形掏槽具有掏槽效果好、能为辅助眼爆破创造较好的临空面等特点,可以减少辅助眼爆破时的震动强度,本项目采用楔形掏槽。

5 结论

5.1 上跨既有铁路运营线隧道施工的隧道是极高风险施工, 确保运营线的安全是新建隧道施工的关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整个隧道爆破设计、施工全过程。

5.2 爆破参数需根据初步设计经现场爆破检测后不断调整确定;通过不断分析研究探索,多次调整施工工艺、爆破参数、支护参数等,采用多种综合技术,探索出了适合该类型隧道爆破施工的方法,确保了施工安全。

5.3 不论如何好的爆破设计和施工方法, 既有线施工必须遵照营业线施工“八不准”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Z204-200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S].中国工程爆破协会,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121-2007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陶颂霖.爆破工程[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5]成都铁路局.成铁运[2008]78 号 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Z].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办[2008]190 号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Z].2008.

猜你喜欢

桐子装药量净距
埋地燃气管道净距不足时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桐子树
煤层预裂爆破应力波传播规律及增透机理模拟研究*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
装药量对动能拦截器轨道修正能力的影响*
浅埋小净距隧道下穿多股铁路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相互影响分析
城市复杂隧道群中超小净距夹岩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