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学科实验教学管理探讨

2013-08-17李攀峰高云婷刘楠嶓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19期
关键词: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李攀峰 高云婷 刘楠嶓

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由于学校电气工程学院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设备的质量与前些年相比有较大提高,数量也有所增加。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实验设备的功效,使实验教学条件满足高数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 概述

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工作主要围绕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3个本科专业和学校其他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展开。目前,学院设有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测控工程系、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等二级教学和实验管理机构。目前学院拥有2000余台套实验设备,分属于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和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测控工程系的23个实验室。学院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各系和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人员主要由专职和兼职实验人员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所开设的实验,如电工电子实验等主要由专职实验人员参与完成;各系实验课教学工作主要由各系教师兼职完成。

实验室数量多、种类杂,其管理工作主要由实验室所属系分别完成,处于学院和系之间二级分散式管理状态。管理方式较单一,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存在实验室资源难以统一调配和共享,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设备维修维护质量水平偏低,实验教学过程管理难度大,实验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笔者对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和实验教学环节做深层次改革,达到理顺实验教学管理结构,加强实验过程控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

2 实验室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室管理机制是指实验室教学和建设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之一,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实验室管理3个方面组成。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指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包括实验人员编制调整、人员年度考核、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购置、使用管理、维修保养、设备处置等内容;实验室管理包括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条件、建设与维护、实验室技术安全、实验室环境建设与保护、实验室开放、实验耗材管理等内容。

2.1 实验室人员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结果,建设一支具有理论基础、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任何先进的设备、实验手段,都要靠人员来掌握和运用。实验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学研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实验室管理政策不完善,措施不配套,实验人员晋级困难等,严重影响实验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出现实验队伍不稳定,层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激励措施稳定和加强实验教师队伍。

引进高层次、高素质、有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以及优秀研究生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是解决实验人员短缺的可行途径之一。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在职称评聘上出台优惠政策等。充分调动实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重视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特点,建立一套考核评估体系,除对日常工作进行量化外,对质的考核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并把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结合起来。

2.2 实验室设备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计划、使用情况、维护维修、利用率和更新率等内容;实验器材管理,包括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管理;保管制度;另有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各项制度。学院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学生数、实验数分组,合理规划和安排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新增实验室、增加实验设备应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或专家论证,结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合理、适时购置仪器设备。对已购置的设备,学院应定期对其使用效果进行检查。

2.3 实验室管理方法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各学科和专业课程内容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课程常常出现相似的内容,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以前我院实验室管理模式单一,实验室之间彼此独立;缺乏沟通,技术人员力量分散。

结合我院专业、人员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了实验室层次及分布结构、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一种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学院对现有23个实验室进行整合,将电气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整体分为三种类型:电工基础课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电工基础实验主要由电路实验室、电机实验等实验组成的电工基础实验平台完成;专业课程实验主要由自动化实验平台、电气工程实验平台和测控工程实验平台完成;大学生竞赛创新活动主要由综合实践与创新中心完成,其他研究开发类实验主要由研究型高端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完成。

图1 学院实验平台结构图

对实验室进行分层面、分种类管理,即对基础实验室进行集中管理,对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散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维护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不仅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各实验平台之间还可以相互配合,开展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和专业型的实验,解决电路系统问题。

3 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方法探索

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和学生是实验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我们应运用相关的过程管理理论和模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过程管理程序指导师生实验。

对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和改革。

(1)制定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参考过程管理相关理论,初步建立实验过程操作规范,将实验过程划分为实验前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3部分。实验前期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学生对实验的预习、课前提问等内容;实验中期包括实验结果、实验要求、实验数据、实验完成情况等内容;实验后期包括实验处理结果、实验报告等内容。对这3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完成的任务和进度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保证实验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2)明确实验教学过程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责任和要求。实验教学过程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一起完成;实验教学过程主要由任课教师指导,并负责实验教学质量。主讲教师主导实验过程有利于实验内容和授课内容的统一。同时,任课教师进入实验室有助于教师动手能力的提高,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验人员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验,主要负责实验过程的辅导和实验设备的维护等工作;精细化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验考核办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4 建立实验室管理具体规定,对环境、设备完好率等实行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学院实验室管理条例,主要包括实验中心工作人员职责及竞聘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设备维护和维修制度、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验开设及修改规范、实验预约规定等制度,逐步把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工作规范化,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制度保障。

5 运行考核

运行效果评价是机构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次改革探索的评价体系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结合实验教学质量、运作效率、设备使用和维护保障情况、实验室建设及相关业绩等方面展开。逐步建立学生实验教学反馈、实验教学抽查监督、教师实验教学反馈等机制,逐步完善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中心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系统性考核。学院将组建由学院主管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教师代表、任课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以确保实验教学考核公正、科学、及时、合理。

6 结束语

经改革和建设,实验中心在管理体制、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实验队伍、实验环境等方面做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形成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灵活有效的管理体制。

[1]郭伟锋,雷勇,林丽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变迁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65-168.

[2]沈剑敏,陈强,张东凯.适应形势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J].实验室科学,2009(1):151-153.

[3]孙纯学,白德成.实验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激励原理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74-276.

[4]杨润玲.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96.

[5]李文芹.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91-92.

[6]李文芹,卜志国,胡淑明.高等农业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540-541.

猜你喜欢

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