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发散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13-08-15周素明

考试·教研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写作想象

周素明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发散性思维是创违性思维的核心,我们可从扫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和比较去选择发散点,以及在写作中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培养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发散思维 想象 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53-0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向,突出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或做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紧紧结合在一起,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何培养?笔者在此作抛砖引玉之言。

1.扫除发散性思维的心理障碍

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意识,其普通心态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常怀疑自我能力。动辄“书上就是这样讲的~老师教的…名人说的”奉为金科玉律。这样主体的积极思考能力被窒息扼杀。很显然这种心理障碍不消除,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时,要给学生讲“尽信书,不如无书”、“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扬弃”;讲事物的多重属性;讲古代“一字师”的佳话;讲“孰为汝多知乎”的故事;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这样一来,扭转了学生唯“名”唯“师”唯“书”的错误思想,让学生放下包袱,更新观念,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扫清道路。

2.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浓厚兴趣

当学生的思维发散获得成功时,会形成师生共享成功喜悦的欢乐氛围,这样就会使学生从新奇发展为有趣,学生感到乐趣,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久而久之就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对展开发散性思维的志趣,从而让学生摆脱思维僵化,刻板和呆滞。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发散性思维的浪花,语文课的开端就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下功夫,着“重锤一击”,好的导入能够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场景和氛围。如有位老师在教《警察与赞美诗》一文时,便从课文的结尾入手,将结尾作了两种改动,让学生与原文作比较,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A,苏比听到了赞美诗,灵魂里起了奇妙的变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他决心要到商业区找事做,要做一个显赫的人。想着想着,他迈开了脚步,离开了广场。B,苏比被警察带到了布莱克威尔岛,在岛上的监狱里不愁吃住,但心里颇不宁静,左思右想,突然想通了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这样苦,原来是贫富不均。于是他决定出狱后,动员所有穷苦流浪者起来抗争。这样的导语犹如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去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可见培养发散性思维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志趣。

3.选择发散性思维的发散点

要让学生的思维多面扩散,关键在于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我们只有机动地灵活地确定不同角度的发散点,从而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思维发散,那么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能促进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之处。没有想象,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就无法进行下去。如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将构思课文结局作为发散点,引导想象:当路瓦载夫人得知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灵魂深处会展开怎样的剧烈冲突,又怎样在动作语言上反应出来。学生的思维多向扩散,从不同的角度给玛蒂尔德安排了命运,或抑郁的死,或穷困潦倒……也可以将文题作为发散点,换为“首饰”好吗?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进入了“引人入胜”的佳境。

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辨精神,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比较激发求知欲,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祝福》分析小说对祥林嫂外貌描写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能看清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在教学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与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时,让同学互相比较二人在精神支点问题上看法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原因,课外补充阅读劳伦斯(英)《鸟啼》,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意识,让学生热爱生活、善待生灵。敬畏生命,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

4.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养成发散性思维意识和独立思考习惯,使学生敢于在实践中大胆质疑问难。这只是培养的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必须循序渐进,才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向能力方面转化。而实现这一转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写作训练。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的创造性的机智操作机能。它迫使学生的思维在高度活跃和敏锐状态中表达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有利于实现发敏思维的定型。在此,我们作文教学中可侧重以下训练:1.注意构思的新颖独特性;2.观察事物的多角度、多方位;3.联想和想象的丰富、奇特性;4.题材取舍运用的独创性;5.语言表达的个性化;6.作文评改方式的多样化。这些训练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过程,通过一定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当然,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决不是让学生胡思乱想,毫无道理地标新立异,而是激励与引导他们多层面、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使他们成为21世纪创造型人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写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