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瓷的民族性与审美研究

2013-08-15余奇涛

佛山陶瓷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元青花民族性青花瓷

余奇涛

(艺亭陶瓷工作室,景德镇 333000)

1 青花瓷与民族文化

青花瓷这一称谓最早可以追溯到成书于元代至正九年(公元1439年)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该书记载了作者从1330年到1339年间数次漂洋过海远至南洋诸国所见所闻的真是记录[1]。在他的记录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对外输出的瓷器产品中,记载为“青白花碗”、“青白花器”、“青白花瓷器”等名词。一个原产于中国的瓷器品种,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元代就远销东南亚、西亚等国家了,在地域跨度上已非同小可了。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青花瓷又是瓷器中的杰出代表,其青白二色青翠优雅的特征深受历代陶瓷艺术家的青睐,也得到华夏民族在审美视角上的高度认可,其青白二色也反映了元代蒙古民族崇白尚青的心理,也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适合民族特性的土壤;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民族文化的关键词必定包含野蛮、蛮夷等,因为在民族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属于这个民族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认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个民族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从而使民族性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异己因素”。这种“异己因素”对民族个性的影响是多元的,既对其原有的个性产生一定的冲击,又为丰富其民族个性内容提供了因地域差异形成的不同价值观,使其民族性格从自封自闭走向更为开放,更为多元。比如元青花因当时出口至波斯等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西亚地区,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响,元青花在装饰纹饰方面有着较强的宗教色彩。此外,中华民族历来对颜色颇为讲究,比如在封建社会,黄色、红色、紫色大多用于象征地位高贵,也得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尊崇。而青花瓷的“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青”则喻为出类拔萃之人,并且在“中国五行说”里,青则象征和谐、春天、活力,成为天人合一中极为重要的色彩元素,青马、青衣、青玉在古代都是与俊杰有着密切联系的词语,以至于在汉语里有着“垂青”、“青睐”的说法,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对青色的无比钟爱。

2 青花瓷的历史渊源

从1338年以后至明朝洪武末期的近60年间,青花瓷的制作方兴未艾,受到陶瓷美术家的万分青睐,关于青花瓷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多起来,如天顺本《新增格古要论》虽然记述了景德镇浮梁县瓷器 “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俗甚”,但这是“后增”部分的文字。在明代永乐时期,第一次明确提到了青花瓷的概念的是著名航海家费心和马欢,为研究这一时期青花瓷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参考文献《星槎胜揽》,书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从中国输入“青花白瓷器”、“青白花瓷器”的国家。到了明朝宣德、正统时期的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青花瓷的论述就变得常见了。

民国时期在有关青花瓷器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向焯撰写的《景德镇陶业纪事》,对景德镇青花瓷器发展历史,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工艺和瓷业状况,瓷器釉上与釉下的彩绘工艺和图案装饰都有着较为详尽的论述。龚鉽在1912年刊印的《景德镇陶歌》描绘了当时景德镇制造瓷器的习俗与一些工艺介绍,对青花瓷有过高度赞颂:“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对景德镇青花瓷钟爱有加。历来,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丹青亦将,他们眼中的青花瓷有着独绝的美。此外,吴仁敬编著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刊印的《绘瓷学》、黎浩亭编著的《景德镇陶瓷概况》等从宏观上介绍景德镇陶瓷发展情况与工艺特色,从微观上也介绍了景德镇青花瓷等釉下彩绘瓷的工艺特征。

在国外,对青花瓷的研究始于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文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也标志着国外学者对元青花在学术的研究有此开启。该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形制高大魁伟。胎质洁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自口至足共绘八道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海涛、缠枝牡丹以及杂宝莲瓣,层次清晰,繁而不乱。美国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以该象耳瓶为依据,运用器物类型学的方法,将其与伊朗德黑兰阿迪毕尔寺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收藏的众多青花瓷器进行对比研究,很好地找到了划分与之类似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器的方法,直到20世纪50年代,波普博士出版了他的研究报告 《FOURTEENTHCENTURY BLUE-AND-WHITE A GROUP OF CHINESE PORCELAINSIN THE TOPKAPU SARAYI MESI,ISTANBUL》(《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该报告阐述了波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波普对于青花瓷研究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分离出收藏在中东的一批元代青花瓷,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十四世纪青花瓷的理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青花。而在这之前,尽管元青花的研究早已起步,但正如他在这本书中所言,这一前驱的工作一直是一种“陈旧而处于混乱状态的、几乎停滞不前的状态”。

3 研究青花瓷民族性的意义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最持久、也最受世界认可的文明见证之一。在陶瓷的故乡——中国,青花瓷无疑是影响最为重大,地位极其崇高的品种之一,特别在元代时期,青花瓷深受元代统治阶级的青睐,青花瓷瓷器成为陶瓷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景德镇影响最大的传统名瓷,比世人誉为“瓷国明珠”。

只要谈到陶瓷有关的话题,青花瓷自然理所当然地成为陶瓷的典范,对于中国来说,有着与价值观念一致的审美理念;对于世界来说,是一种具有东方韵味的精神向往。在世界各地,青花瓷伴随国际之间政治、文化、经济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青花瓷的踪影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名字紧密地维系着中国、维系着景德镇,维系着陶瓷故乡的情愫。所以,它不仅是陶瓷中的“国家队”,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艺术桂冠”。

研究青花瓷的民族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是研究青花瓷的民族性是个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学术课题。青花瓷作为瓷器品种之一,也可以是具体某一时期的某一件青花作品,是微观的,而民族性却是跨越于多个学科之间的论题,包括人类学、宗教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学科范畴。

二是研究青花瓷的民族性,可以更好地了解青花瓷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有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共同繁荣,形成了多民族的多元化文化。青花瓷作为流通于各个民族之间的商品或贯通于各民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青花瓷的民族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渗透到青花瓷中,使其体现更浓厚的民族特色。

三是研究青花瓷的民族性,可以为传承青花瓷制瓷技艺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充分体现青花瓷民族性,才能使其在全球眼光下、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加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近代以来,青花瓷这一传统名瓷及制瓷技艺,都一直处于衰落中,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如何使得这一传统名瓷传承下去,如何创新,如何突破自我,一直成为困扰陶瓷界专家学者的问题。研究青花瓷的民族性,可以更好地找准定位,巧妙处理好青花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4 结语

综上,研究青花瓷的民族性与审美,需要从全面了解青花瓷艺术中所蕴含的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渊源,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笔者希望通过对青花瓷民族性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阐述青花瓷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以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猜你喜欢

元青花民族性青花瓷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纯净的青花瓷
青花瓷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
空中青花瓷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元青花的两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