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与创新思考

2013-08-15钟灵珅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茶青工夫鲜叶

钟灵珅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350002)

茶产业包括种植、加工、包装、贸易等方面,产业链长,产业经济关联度很高,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扩大农民就业极强的产业。茶叶是福建省优先发展的九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福建省共有茶园15.53万hm2,位居全国前列;年产茶叶20万t,占全国总量的20%,居第1位。福建是我国工夫红茶的主产区之一。工夫红茶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甘浓,汤色及叶底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1]。由于区域地理气候条件及栽培品种和加工技术的差异,加工的红茶质量也有差异,主要的品牌有“坦洋工夫”、 “白琳工夫”、“政和工夫”、 “天山红”等。本文介绍以“天山红”为代表的工夫红茶加工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并提出红茶的智能化加工、微生物强化加工和良种良法加工技术体系建设等创新思考。

1 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

工夫红茶的初制加工是根据茶青的特性,设定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合适工艺条件,以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和有益微生物活动,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感等品质特征。发酵是影响红茶加工质量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温度、湿度、供氧状况、发酵时间等。以蕉城区“天山红”红茶的加工为例,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鲜叶采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工序。

1.1 鲜叶采收

茶青的质量是加工优质工夫红茶的物质基础,宜选用健康的茶树,在晴天采收,以1芽1叶或1芽2叶的鲜叶为原料,要求芽叶肥壮,去除异杂和病虫伤害叶,及时加工,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1.2 萎凋

萎凋有日光萎凋、室内控温控湿萎凋和萎凋槽萎凋等方式,萎凋目的在于去除茶青的明水及部分游离水,达到叶质和嫩茎萎软,嫩茎弯曲不断。萎凋脱水的过程也是茶叶内的酚类物质酶促氧化的开始,鲜叶原有的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萎凋室要依据鲜叶含水量,控制温度和风量,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以热风萎凋槽内萎凋时,槽体内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 cm,每隔20~30 min翻叶1次,萎凋时间4~6 h。萎凋后茶叶含水量以55% ~60%为适度。

1.3 揉捻

采用揉捻机,以轻压长揉法,时间一般在90~120 min,细胞破坏率达85%以上,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通过揉捻使茶叶内的细胞破裂,内容物外溢,使酚类等氧化底物与酶混合,酶促氧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强,叶片局部泛红,揉捻发酵香增强。

1.4 发酵

低温发酵能产生较多茶黄素,高温发酵则产生更多茶红素,发酵时间对茶色及汤色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每1 000 g红茶发酵耗氧可达4~5 L。福建工夫红茶发酵温度因茶叶质量而存在差异,一般保持在25~30℃,厚叶高温、薄摊低温发酵。发酵室的相对湿度要求达到95%以上,愈高愈好。在发酵中需消耗大量氧气,发酵室必须有良好的供氧条件。发酵时间一般为3~5 h,以叶80%左右变为铜红色,没有明显青气,形成花果香,叶脉及汁液泛红时为发酵适度。

1.5 干燥

完成发酵后的茶青应及时进行干燥,以防过度发酵。干燥采用焙笼烘焙或烘干机,分阶段进行。初期干燥温度为90~100℃,时间为15~20 min,摊叶厚度2~3 cm,每隔5 min翻拌1次,至八成干左右。复烤干燥温度为80~90℃,时间为60~90 min,摊叶厚度1~2 cm,每10 min翻拌1次,成品水分控制在6%以下。

1.6 精制

毛茶通过抖筛、平圆筛、手拣等精制工序,去除影响成品茶净度和色泽的杂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达到红茶条索紧细、外形匀齐美观。

2 创新思考

2.1 良种筛选、基地配套与配套加工良法

不同的茶叶品种、栽培区域的茶青,由于茶叶厚度、理化成分等品质的差异,加工的红茶色、香、味、形等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科研工作者不断选育出一批茶叶新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玫瑰、乌牛早、早春毫等高香型茶树优良新品种。需要进一步筛选出适宜加工红茶的品种(系),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建立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优质红茶加工提供优良的茶叶品种、优质的茶青原料和优良的加工方法。

2.2 智能加工技术创新应用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红茶发酵室多以电热蒸汽为主要热源和汽源,以炽光灯为辅助热源,以粗糙的麻布或通过向地面直接加水为辅助汽源,通过换气增氧,仅用温度计、湿度计人工观察或凭经验进行控制,存在着发酵室内温度不均即湿度上大下小,供气口温度高、边角的温度低等现象,以及发酵过程时而出现供氧水平不足等问题。以上问题致使同一批发酵的茶叶,因区域位置不同出现参数的不一致性,或不同批次发酵的茶叶,由于发酵参数的重复性差,则发酵的程度不一样,存在着由于发酵不均造成毛茶汤味淡薄,并有青臭,叶底花青,影响茶叶质量,加工后好茶率低。通过研发智能化发酵室,形成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强、容易推广的红茶加工发酵技术,以提高红茶品质和质量的稳定性。

2.3 微生物菌菌群的研究与应用

由于红茶的发酵发生于高温高湿、氧气充足的环境中,此条件也有利于某些叶面菌群生长繁殖,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酵母菌、真菌、细菌等三类微生物是影响红茶品质的最主要微生物,菌群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可通过研究红茶发酵过程中叶面微生物菌群活动特征,以及对发酵进程、茶叶风味、营养等品质影响,筛选有益微生物,通过人工强化添加辅助发酵,以提高红茶的品质及稳定性。

[1]余成法.坦洋工夫初制加工技术规程 [J].茶叶科学技术,2008(3):41-44.

[2]吴世潘.坦洋工夫红茶金质奖产品—— “金针王”的制作工艺[J].茶叶科学技术,2002(2):40.

猜你喜欢

茶青工夫鲜叶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多级机采茶青分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福鼎:百位茶人同晒6万斤茶青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