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8-15桑晓丽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态语交流语言

桑晓丽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一、体态语的涵义(Body Language)

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交流指的是利用有声的自然的语言进行交流,即语言符号系统。非言语交流是指运用言语(说和写的方式)以外的其它渠道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而构成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即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其中动态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即“体态语”。它是以人体姿态、动作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表情运用的艺术、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课堂“第二语言”——手势运用的艺术、眼神的运用艺术等方面。

二、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特点

体态语言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上,体态语言配合课堂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更准确地、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游刃有余地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直观性

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主要诉诸学生的听觉,而体态语更多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形象生动、鲜明真实。教学中的体态语大部分是人类共同的,大家都能意识到这种体态语的内涵。学生在回忆尚未完全内化的知识时,总是连带着授课教师的眼神、手势、表情等,此时体态语成了学生回忆的重要线索。人们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量,因而体态语表达的直观性具有言语表达所没有的优势。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行为或举止向学生提供信息或发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辅助性

体态语具有强化言语语义、增加口头言语表达的功能,教师通过加重语气、提高语音,或慷慨激昂,或反复指着板书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讲授时,伴以适当的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就能把学生带进与教材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文中的内容能形象生动地再现在脑海中,有利于迅速理解。体态语与言语的融合协调,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大脑两半球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言语信息的同时,看到生动的形象,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和谐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三)暗示性

学生对英语语言新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的,而是通过教师的表情或动作的观察而得到的。教师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对学生的行为还具有调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讲,必然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走神,或低声说话,偷吃东西,开小差等。而教师如果在讲课中间停下来进行管理,这不仅会影响班里其他同学,而且也会使批评的学生感到没有面子,反倒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在类似的情况下,教师一个眼神,或在经过这个学生的时候轻轻拍他的肩膀,这个学生必定会注意到老师已经注意他了,从而赶紧开始学习。这样做的话,不仅不会耽误大家的时间,而且给这个同学保留了面子,下次他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

三、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一)身势语的妙用(Body Language)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常把单词情景用体态语来加以模拟夸张,以达到解释、强调的目的。这正如戏剧表演,边说边做动作,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动物单词时,每个动物单词的出示,伴有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单词,并且很形象的记住这些单词,学生边学习单词的发音,并模仿这些动作,学生不仅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也能更牢固地记忆这些单词。教师的身势语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师生关系自然亲密融恰,教学效果甚佳。

(二)面势语的妙用(Facial Expression)

面部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肌肉运动形成的表情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体态语。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从嘴里讲的最复杂千百倍的语言。”面部表情的变化,可以告诉人们许多的信息,帮助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它是最丰富的,面部肌肉的有意识的控制,可以为教学服务。

1.表情的运用艺术

表情具有神奇的魔力,教师的表情渗透会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表情语可以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是向学生传达教师思想情感的桥梁。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例如每当上课铃响了,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Nice tomeet you.”每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也要微笑给以鼓励,并竖起大拇指说:“Good!”“You are right.”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应用微笑给学生理解和期待。总之,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眼神的运用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表达“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最微妙的感情。因此,目光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知道眼神不仅能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有关情感,而且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多样化的眼神影响学生,增强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运用好眼神,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做出适当调控。在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朝向棚顶或教室之一隅,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左顾右盼,低声细语,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另外师生之间要有眼神交流,教师亲切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三)手势的运用艺术(Gesture)

手势,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许正是因为手势具有形象、指示、会意等多种功能,所以又称之为讲课的“第二语言”。加拿大著名华裔心理学家江绍伦认为:在交往中,有时词并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必须辅以非言语的符号,没有它,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环境空间的运用艺术(Environmental)

1.在学生座位排列上,中国传统的座位排列是封闭的,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临右肩,一致面向教师和黑板,好让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课、做笔记,适合教师的集体授课。但这种排列会使学生的人际交往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受到影响。西方国家往往采用马蹄形或半圆形的空间安排,使学生间的交流完整起来,教师处在“U”字缺口的对面,与学生目光接触频率也很高,使全班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展开讨论。这种非语言的空间创设,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这种零距离的交流,使教学课程更民主,情感更丰富、真实。

2.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当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时,以在讲台周围走动为宜。(3)教师的走动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4)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进行个别辅导,要注意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给予同样的热情。

(五)服饰的运用艺术(Clothing)

服饰是指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衣着穿戴。整洁大方、端庄得体的穿着能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可以针对教学时出现服饰的知识点,如:教学 shirt,coat,loose- fitting blouse,shirt等单词和颜色时,适当穿着,可达到易理解的效果,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国际上公认的衣着原则是TPO原则:T(time)衣着要顺应时代和季节的要求;P(place)衣着要适应地区和场合的要求和习惯;O(object)着装应注意对象和目的,即着装要利于达到目的,获得良好的印象。因此,遵守这一原则,教师的打扮应以整洁朴素、大方得体为佳。总之,良好的仪表风度可以创造和谐的交际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保持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应。

四、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态语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书上面许多词汇可直接用体态语引出,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put on”和“wear”的区别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教具,也就是一件外套,然后穿上这个外套,说“I put on a coat just now.(刚才我穿上了外套。)”;“Iwear a coat now.(我现在穿着一件外套。)”,这样学生便能够理解前者“put on”强调动作,后者“wear”强调存续的状态。学生在教师的表演中弄清了两者的区别,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讲解,又生动有形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二)体态语在时态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语在讲解时态时的作用也很突出,学生在刚接触时态时会有一些混淆,例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时、将来时、现在完成时等。教师在讲解这些时态时如果使用体态语就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堂上可以准备一个香蕉,教师做出垂涎欲滴的样子好像非常想吃,然后伸手去拿,在这时让学生表达你的想法,他们会认为你要吃香蕉,也就是“You are going to eat the banana.”接着,老师拿起香蕉,做出正在吃的样子,学生则会说“You are eating the banana.”最后老师再把香蕉皮放在垃圾箱里,学生则回说“You ate the banana.”通过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学生就轻而易举的把这几种时态分清楚了,并且印象深刻。

(三)体态语在情景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借助体态语、简笔画等手段来讲解比较生僻的词汇,就会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学生们在观察教师的体态语、教师所画的简笔画时,能培养思维、想象等能力。学生领悟了学习内容,就会乐于开口,参与英语实践。例如,在提问价格的对话时设计的情境。学生走到服装店(模拟的),笔者问“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学生指着“shirts”,回答“Iwant to take a shirt.”笔者拿过衬衫说“They are not only beautiful but also cheap.”学生问“How much is a shirt?”回答“Each shirt will cost you five dollars.”通过这个情境结合体态语的展示,学生们产生了与他人交往的迫切希望,特别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情景对话,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体态语运用注意文化差异

体态语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年轻一代已较快吸收了外来文化中的体态语,如“OK”、“V”等手势的引入。随着各国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体态语使用也将更加广泛。

体态语言的运用有时仅有丝毫之差。比如:在用手势表示“OK”这个概念时,是将拇指与食指弯曲并接触,成“O”状,其余三指伸直,表示“K”;而“WC”的表示方法也是将拇指与食指弯曲,不接触,成“C”状,其余三指伸直,表示“W”。曾有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偷”,让他小心点,否则杀死他。如果该案例中的日本人、美国人、突尼斯人事先知道“OK”这一手势可表示不同的含义,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对克服交流障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是表演艺术家、演说家和诗人。在每节课中,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自然流露出的艺术情趣,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是一个人际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个传输系统是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为媒体来运转的。教师自然大方、得体并适度地运用体态语,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马宇艳.体态语与英语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3):94-95

[2]武彦君.教师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151.

[3]张智青,李哉平.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及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7,(3):64.

[4]王春荣.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及其能力培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116.

[5]胡鹏.浅谈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08,(4):10.

猜你喜欢

体态语交流语言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女大学生体态语优化课程建构与训练技巧研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研究述评
浅谈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