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构想——基于我校KAB创业教育推广和应用的经验启示

2013-08-15丁厚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基地大学生教育

丁厚春,姜 丽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为适应创新创造的时代要求,满足青年就业的现实需要,发展创业教育以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1]在这样的时代诉求下,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始在中国大学开展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而截至2011年2月,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已培训来自850所高校的2931名师资,在100所高校创设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20余万名大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 KAB创业基础》课程[2],可见,创业教育已经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就我校而言,从2005年我校专业教师首次接触创业教育至今,创业教育已经在我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先后在创业教育教材建设、课程开设、项目立项、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学生活动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见表1)这些工作一方面逐步加深了我们对创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也让我们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总结并宣传这些工作心得对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摸索,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并正在发力迈向新阶段,这期间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我们认为这些理念和做法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可以总结为:“依托一个中心(kab基地)、打造两个团队(实战和课堂)、构建三个层次(选修课、专业课、兴趣班)、突出四大主题(创业设计大赛、暑期实践活动、系列知识讲座、创业实践支持)、坚持五点设想(教学、科研、老师、学生、平台)。

(一)依托一个中心:“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提升是将创业教育推向新高度的基本着力点 “基地”是资源的集合、是制度的保证,也因此是各类教育教学理念得以顺利执行的根本保证。通过基地建设获得资源支持和政策保障,对于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实战平台,让学生能在高实践性、高参与性和高仿真性下熟悉企业创办和经营的过程及相关细节,从而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建设创业教育类“基地”对于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来说十分必要。高校要充分利用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以基地建设作为将创业教育推向新高度的基本着力点。其一,学校要给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由于共青团中央只授予了高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资质,准许高校应用其开发的教程和获得相关的信息支持,却没有像其他“基地”一样,配备相应的建设经费,这使得“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只能在微观层面为高校创业教育带来教学信息的支持,而不能在宏观层面为学校创业教育构建政策和资源基础,从而学校可能并不会重视该基地的建设并让其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因此,各高校应该给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推动力量。其二,重视资源整合,丰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内涵。共青团中央授予高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称号,只是用政府的力量实现了高校创业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创业教育的内涵发展还是要靠各高校自己的努力。为此,我们要将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建设、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创业项目扶持等校内创业创新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并与“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基地平台优势和对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二)打造两个团队:“专业教师团队”和“实战讲师团队”的互补协作是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创业其实就是商场中的战斗,除了要有“理论上的商战知识”以帮助我们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之外,更需要“实战中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我们直接克敌制胜。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校乃至我国高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理论储备而缺实战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好与现实的结合,这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来说更是一个需要迫切改进的问题。为此,我们的想法是:立足完善“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发展“实战讲师团队”,做到互补协同,以提高学校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与适需度。其一,要继续加大专业教师创业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从2005年起,虽然我校商学院先后派出了10余人次参加到了KAB创业教育、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等专题培训中,但是,至今只有2人获得了KAB创业教育讲师资格、1人获得了《商道》企业经营管理实战金牌讲师资格,因此,我校创业教育的师资仍然十分短缺,这也是现阶段我校专业教师创业教育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鉴于此,我们倡导高校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引导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我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中来。其二,多方参与,打造“实战讲师团队”。创业精英进课堂,是提高创业教育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的必然选择,这几年我们先后邀请到一些创业人士到课堂给学生讲课,但是都是利用相关教师的私人社会关系来维持的,操作难度大且不可持续,所以,至今我们只聘请到一位创业人士为我校创业教育实战讲师,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认为,学校应该给予关注,将“实战讲师团队”的建设纳入学校、院系师资建设范畴,从宏观层面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到“实战讲师团队”的建设中来。

(三)构建三个层次:全校任选课、专业选修课和创业兴趣班三个教育层次的同步推进是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推行创业教育的初衷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基础,并且共青团中央在各高校是以全校任选课的形式进行推广的,其教育对象并不是局限在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商科学生。我校从2006年起,也是率先由任课教师自发以全校选修课的形式开始我校创业教育的尝试的,但是随后两年多的尝试经历让相关老师倍感推广工作的艰辛,大家一致认为在现阶段各高校任选课大班上课、跨专业选课、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动机不纯等因素的影响下,创业教育全校选修课并不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去树立典型,扩大影响进而推动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为此,从2007年起,我校在商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了《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从此将创业教育纳入了商学院“专业选修课”范畴,将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技能塑造带到了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生面前,也因此在意识层面引起了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认同,在操作层面获得了更多的共鸣和实效,也让我们的教师团队真正看到了坚持推广创业教育的价值所在。不过,很遗憾的是,现阶段我们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的配套支持也十分缺乏,导致教学、实践效果不能全程贯通,真正引入进来的学生比例也不是很高,比如:我们在没有购买《商道》企业经营管理实战平台账号的情况下,只能靠有限的试用账号来组织学生实战模拟,导致每个模拟企业的人数较多,大家的参与度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掩盖了创业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自身价值,使得我们的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这样的思考,同时为了将我校的创业教育推向校外,参与到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全民创业的大潮中,2010年我校成立了创业实践联盟,计划以此学生社团为依托,选拔有潜力的学生成立“创业教育课外兴趣班”,并计划将相关的资源向他们倾斜,争取能培养出在商业实战上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代表,以此扩大创业教育在我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纵观这一历程,我们认为全校任选课、专业选修课和创业兴趣班三个教育层次的同步推进符合我国高校的实情,是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突出四大主题:创业设计大赛、暑期实践活动、系列知识讲座、创业实践支持四大主题活动是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转化的主要战场 创业教育的主战场应该是在课堂之外,只有在课堂之外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经商的实战中,才能真正学以致用,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因此,构建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实践支撑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总结我们的做法和心得,我们认为:其一,在知识讲授领域,坚持推出“系列知识讲座”。这一工作可由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的成员根据专业特长来进行,以帮助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理念和工具;其二,在学以致用领域,积极打造“创业设计大赛”,让学生能有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策划的机会,这一赛事虽然并不能直接催生大量的创业行动,但是让学生全面熟悉了创办企业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及整个流程,并且这一过程是在他们自身的主导下完成的,期间思考的每一个问题、举出的每一个论据、克服的每一困难都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对于他们建立基本的创业实战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三,为增加学生对创业过程的真实感受,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观察和调研。可以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中,通过学生亲身的看、问、做,去感受创业者的激情和风采、去体会创业者身上的成功特质、去领略创业的艰辛及社会竞争的残酷,这样的活动毫无疑问是符合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宗旨的;另外,为了提升我校创业教育的深度,需要在“创业实践支持”方面做一些突破性的尝试。发展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撑不能局限于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咨询服务的层面,也不能局限于在学生创业启动后给予学生创业奖励的层面,而应该向着打造全方位支撑体系的方向努力。

(五)坚持五点设想:“教学、科研、教师、学生和平台”的五位一体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构想 作为一个专业教师,2005年我“偶然”从教育部第三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上第一次接触到了创业教育,开阔了眼界也深深感触到了其理念和模式的价值,于是在2006年上半年在全校开设了这方面的选修课,后来中断。无独有偶,2008年我校另一位老师也参加了教育部的这个培训班,回校后大概是出于同样的体会也开设了全校选修课,后来中断。对此我们的体会是:靠专业教师的激情去推广创业教育太难了!这其中的原因多而复杂,但最主要的是缺乏支撑。2010年,我们迎来了商学院“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改革,其中推出了“技能型人才”和“营销型人才”两种培养分支,并明确将“KAB创业教育”列为了这两类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这样的背景了,2010年我们申请了一个学校教研项目(KAB创业教育在我校的应用与推广)、成立商学院KAB创业教师团队、开启了教师联合教学模式、组建了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联盟、申报了“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洽谈了《商道》等一系列企业实战平台开发运营商,等等这些举措的推出,推动了我校创业教育的大发展,标志着创业教育在我校的推广已经摆脱了以前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回顾这一历程,我们认为,这些举措的推出,可以大大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也初步勾画出了推广和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架构,那就是要在教学、科研、教师、学生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构造出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

大力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各高校“KAB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应用,都要经历多年的艰难摸索,相关创业教育元素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累积后才能逐步整合形成合力,及时总结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和得失,对于从整体上构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框架,号召和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中来,已经成为我国创业教育向纵深推进的迫切需要。在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共青团中央的“政府推动”虽然从宏观上带来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但从微观上看,其作用可能只是体现在“催生创业教育的萌芽,引领了部分教师从微观层面通过推广KAB创业教育来推动各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却不能注入足够的动力让创业教育在各高校形成很好的号召力、引领相关力量参与到学校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来。因此,充分考虑并密切结合高校自身在基地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开设、项目立项、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基本诉求和现实做法,依托高校实际构建创业教育的整体架构,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

[1]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2]中国创业教育网.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推广计划[OL].http://chuangye.cyol.com/content/2011-09/15/content_4894576.htm,2011-09-15.

[3]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4]丁厚春.创业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

[5]蔡后界.构建高职院校KAB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6]董晓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基地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的基地我的连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