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3-08-15李育林沈嘉达许五龙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双师应用型院校

李育林,沈嘉达,许五龙

(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传媒业的理念、话语、举措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传媒人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新媒体的地方传媒类人才培养,是摆在传媒类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这些都是地方院校必须面对,也必须思考的问题,尽管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受学术性普通高校的影响较大,很多方面遗留下了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痕迹,经过近十几年来传媒人才培养的实践,越来越发现普通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地方本科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为此,下面就地方院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问题展开讨论。

一、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院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地方传媒业人才的特点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地方传媒业界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供不同院校借鉴的样式。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含意,可以理解为蕴含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及其相应行为方式的组织运行机制,具体体现在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管理与评价四个最基本方面。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核心,课程设置是关键,课堂教学是重点,管理与评价是保证。在社会变革、媒介融合、教育大众化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地方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适应经济社会对传媒人才的新要求。因此,地方院校的传媒类人才培养理念需要更新,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也亟待转型。

二、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新媒体环境下的地方院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传媒产业发展对传媒人才质量的新要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主动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以实现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地方院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思想,是地方院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体现“地方性”的传媒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学校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因材施教的明智之举。地方教学型的本科院校,大多数是由地级城市的专科学校升格或由若干所院校合并而成的,具有地方性、应用性、教学型、年轻化等特点,就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既要与研究型高校学术型人才培养相分开,又要与高职高专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相区别,以凸显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突出“应用型”特征的同时,还强调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在培养规格和标准上,注重不同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以满足学生自选专业方向、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愿望与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结构调整 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结构调整,是实现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化,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体系设置要以教育部2012年推出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传媒类专业主干课程为依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业务对传统传媒产业的影响,以及传媒产业在新的生态环境下对传媒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构建课程设置科学、课程总量适当、不同类别课程比例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科学,就是既要把2012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核心课程安排在课程体系中,又要把能体现应用性、地方性、技术性的课程安排进去,课程设置科学的标准,就是能够满足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总量安排上,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结合学生生源实际来安排,既要保证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实验课程,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媒介以拓展新视野而设置的学生必须完成的社会实践课程。不同类别课程比例,是指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在传媒人才培养方案中各自所占的份额,其中专业课程还可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就专业课程来说,也同样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在专业课程中所占份额的问题。不同类别课程比例合理的安排,是既考虑到通识教育课程的份额,又把握了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的份量。

高校的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两部分。理论教学课程通常是按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列举的课程(或课程群)组织教学,一旦理论课程确定下来,就不会再变动。因此,理论课程(或课程群)的确定一定要考虑到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及课时。实践教学部分相对比较复杂,包括实验课程、课程实验、各种实践(如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内容。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适当减少理论课程门数及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设实践教学项目与增加实践教学时间,构建课内训练、课外练习、校内实践、校外实习、社会调查与服务的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能说、会写、强制作、善经营”的传媒类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双主”式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育教学是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日常的教育教学包括传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等,具体承担着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程序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以“学”为主、以“教”为主以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式3大类。其中“双主”式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强调学生各种知识的获得,不是从教师的课堂讲授中获取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建社团,让更多的学生能加入学生社团,参与社团管理与传媒实践,同时抓住到媒体单位见习、实习的机会,积极主动利用校内、校外的学习资源,广泛汲取本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以提高实际的动手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地方院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这样的“双师”型教师,但在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为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地方院校通常是想方设法邀请媒体单位资深专业人员前来任教或讲学,或直接聘任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一举措在西方的传媒类高校中屡见不鲜,也的确能缓解地方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部分问题,但从目前地方院校传媒类院系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不能满足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要想较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还需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的力度和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选送有一定传媒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去媒体单位继续学习或顶岗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传媒业务,提高专业技能,以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教学效果。为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讲授媒介前沿理论与介绍新媒体动向,还要讲究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得法”。具体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就是要根据生源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学校与社会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四)管理机制的创新与评价体系的完善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有效的教学管理,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更需要科学的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保障。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及有关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调查,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调整的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理论课程的评价,要从单纯的考试转到考试与考核相结合上来,构建以项目完成效果为主的期末综合成绩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的改变,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灵活学习与运用,而不是对理论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对实践、技能训练以及课程以外的应用能力评价,要以成果评价方式取代教师评语的评价方式,成果评价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项目验收、作品评分。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更要高度关注业界的评价,即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业界的评价直接反映了学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对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专业人才质量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和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广州白云学院学报,2010,(04).

[2]王渊明.积极探索卓越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1).

[3]王鲁美.媒介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探讨[J].前沿,2012,(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双师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