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仫佬族依饭法事及对神灵梁吴的民族认同

2013-08-15龙殿宝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庙仫佬族神灵

龙殿宝

(河池日报社,广西 金城江 547000)

依饭节是仫佬族一个独特的节日,2006年5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饭节原来在民间并不叫“节”,叫“依饭”。举行依饭活动叫“做依饭”,只是这个活动人多了,像过节一样热闹,后来才称为节。但是这个节日在仫佬族中有很多人(包括干部、群众)都不十分了解,外来的人(包括有些领导、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嘉宾)更是茫然。于是有人就建议:干脆作穿衣吃饭解好了!因而,本文有必要对此作一个阐述,聊解人们之惑。

一、为何要做依饭

举行“依饭”活动叫“做依饭”。做依饭是仫佬族举行集体祭祀、酬谢先祖及神灵的“还愿”活动,是庆贺当年好收成,预祝来年人丁康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祈求消灾除难,保寿积福的祭祀活动。

“依饭”是何意呢?这在仫佬族中,绝大部分人都说不清楚。于是,就有人从字面上牵强附会解释:“依饭就是穿衣吃饭”之意。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在仫佬语言中,有不少词是借用汉语土拐方言和百姓方言来代替的,如“木薯”、“东门”、“南门”等。依饭,仫佬话叫“依凡”[i5fa:n6]也是借用土拐、百姓话。“依凡”[i5fa:n6]在土拐、百姓话中即“正在还愿”的意思。就是汉语“还愿”。只有这样解释才说得通,其他任何一种解释,都会自相矛盾的。可能又有人会问,没有许愿,何来还愿呢?大凡祭祀,都包涵有许愿和还愿之意。《礼记·郊特牲》就讲得很清楚:“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就是说人们祭祀有三个目的,一是祈求鬼神降福,二是报答恩惠,三是祷告消灾除难的。

为什么要做依饭,为什么要祭祀这些神灵?

这要从原始宗教说起。原始宗教刚产生的时候,人们认为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河、土地、石头以及一些植物都有灵魂,给予神化。人死了以后也有灵魂,变成鬼。人们面对大自然,显得无能为力时,就相信鬼神有这个力量,把希望寄托于鬼神,借助鬼神之力来帮助,就产生了对这些自然物的崇拜。既然崇拜,就想请求帮助。如何请,这些神灵又看不见,只有用三牲供品来焚香祭祀,靠冉冉上升的香气代表一颗颗虔诚的心愿,祈求神灵给予消灾除难。这就产生了祭祀。仫佬人做依饭也是如此而来。

做依饭是有时间的,大抵每三年举行一次,具体时间由各村、各房族(各冬)自行规定。都是过了立冬以后。如四把镇新村谢姓就在立冬过后第二个未日;大梧村吴姓二冬则在立冬过后第一个未日;覃村覃姓在立冬过后的头一个酉日举行。

做依饭并不是“一年一度”,一般是三年举行一次,有的村屯、姓氏(冬)四年、甚至五年才举行一次。原因主要有:

一是村里、族里(冬里)出现不吉利的事情,如人多遭病痛、瘟疫之灾难,猪、牛发瘟,村庄被匪贼打劫等,这些事经过两三年,看看灾难积的多了,人们就认为老是如此不行,得想办法给治一治,怎么治,谁有能力解决。既然人无法解决,那只有靠“法力无边”的神来帮助,于是,就举办一次依饭法事,请诸神来禳解。

二是做依饭是比较大的活动,参与的人多,时间长,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组织也不容易。若每一年都举办,就显得乏力。太频繁了就失去其意义。《礼记·祭义》说:“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二、依饭缘起何时

仫佬族依饭法事缘起于何时?

做依饭是一种宗教色彩较浓的祭祀活动。要请数位师公来执行。师公们焚香化纸,穿法衣,戴着象征各神的面具,请来数十位神灵,手拿刀枪作挥舞动作,以示驱除凶鬼恶煞,给人们禳灾除难。

驱除鬼疫要戴面具。面具,又叫傩面。即用木雕刻成形状各异并且可怖的面孔。仫佬族依饭法事是一种行傩祭祀礼仪。傩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记载,如《周礼·夏官·方相氏》云:“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行傩,以索室殴疫。”行傩驱鬼在当时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礼仪。《后汉书·礼仪中》也有记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

仫佬族依饭法事缘起于何时?这个问题,确实是不能单独从仫佬族依饭法事本身来解释,它同样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漫长的历史和广袤的流布地区。李路阳等在《广西傩文化探幽》中说,民间傩很早就在楚地流布,“这里所说的楚地,是指楚从一个子男之国发展、扩张后,所占据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全部及陕西、河南、山东、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曾对发生于这一地区的民间傩作过些许点滴描述。大约可划分为三个中心:以广西桂林为中心的民间傩活动区域;以江西为中心的民间傩活动区域;以湖北湖南为中心的民间傩活动区域”。湖南的民间傩更胜。而仫佬族做依饭的师公都是梅山教武教弟子。梅山位于湘中、资水中游地区。湖南盛行傩祭,又有梅山教弟子散在各地执行,再向南方推移,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且桂林又是民间傩活动的中心区域,当时,桂林人造傩面具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6年)朝廷举行大傩,派著名诗人陆游来桂林购傩面具。他在《老学庵笔记》中这样写道:“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

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写道:“戏面,桂林人以木刻人面,穷极工巧,一枚或值万钱。”

在《岭外代答》一书中,周去非描述:“桂林傩队,自承平时名闻京师。曰静江诸军傩,而所在坛巷村落,又自有百姓傩,严身之具甚饰,进退言语,咸有可观。视中州装队仗似优也。推其所以然,盖桂善制戏面。佳者一直万钱。他州贵之如此,宜其闻矣。”

从上述这些记载中,我们完全可以推断,仫佬族的依饭活动至迟在宋代已有。也还可以往前追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仫佬族族谱,都是明清时所撰。尽管这些族谱有的先祖来源不完全清晰,但记载依饭的事还是可作参考的。如四把镇大梧村二冬吴姓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来,新村谢姓也是明代迁来。他们的祠堂碑都记载有做依饭的文字。谢姓宗祠曰:“……当是时也,创业立籍,顶戴梁吴二帝,积尝田,每岁清明,以奉祭祀。前辈议定章程,逢辰戌丑未之年,立冬二未日,大会朝武依饭,无论远近公族,莫不赴会焉。”

由此可见,有文字记载的,依饭活动从明朝起。前面没有文字记载的呢,是否可再往前推?

三、依饭的程序

做依饭法事主要有六大内容,即六个程序:

(一)安坛请圣。设立香案,分别用红纸写上36方神灵之名,供上12种素供祭品:茶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黑豆、绿豆、沙姜、八角、胡椒、花生、干粉丝等。仫佬人将素供叫清筵。然后进行请圣,即敬请神灵。

按照庙门一一拜请:

雷州丁鼓大庙:上司管天氓主依饭正法大帝三郎

越州陈岩大庙:上官盖天威德平正大王

越州铁山龙虎大庙:北府通天大圣金甲李令公

雷州大庙:上司云头走马十三郎

香山江东大庙:敕封香山梁善利侯王

香山江东大庙:敕封江东吴广惠侯王

韶州大庙:朝天圣帝灵应白马姑娘

背溪灵峝大庙:飞山得道部兵梁九官

河池古牙大庙:会主通天圣帝莫一大王

武当山:北极玄天真武仁威上帝四大元帅

普陀山:南无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东厨大庙:本音堂上五祖司命灶君

鳌山南蒙大庙:上堂万岁六国天尊圣母三位婆王

花山东楼大庙:上堂月桂花林太子九郎

青州大庙:上司南曹注生六案判官

拜华殿上:本部属社主大王

青卯大庙:本坊土主木勤古相地王

本音堂上:×氏门中众位三祖家先(若吴姓就写吴氏、潘姓写潘氏)

梅苑殿上:本殿三元张赵李天师师公师傅

金陵大庙:祖师游天得道显应三界公爷

北乡上团龙岩大庙:新圣得道龙侯太子老爷

柳州天堂大庙:新圣得道韦金身老爷

龙湾大庙:上界天仙黄德环老爷

昔特大庙:雷悗注法显应五郎

七星龙头大庙:钦差两广陈都督老爷

游杨大庙:前军都督覃裕春老爷

石伦大庙:冯四冯远冯鳌冯累三公四爷

九调大庙:开天盘古李社大王

县门大庙:本县城隍辅德众祐老爷

灵岩大庙:本洞三朝圣水大神

都泥大庙:水官五海五位圣王

沙鉴大庙:五通明月十三郎

西街大庙:正源太子广祜六郎

雍州大庙:农婆国母太后夫人

贵州大庙:南坪护国谢灵王

此外还有:七圣牛哥、鲁班、伏羲、复勘、开山使者、填叠使者、打坛敷图、帐膜、排山列桥、五岳司徒、四山四相、太保、点楼使者、引光童子等神灵。

(二)点牲。即用鸡或鸭来祭祀神灵的意思。其做法是各家各户凑足的36只鸡或鸭,由师傅宰杀其中一只,用红纸卷成一纸筒点上火,以火点鸡鸭及其它供品,并用食指在空中比划“超生度命”四个字,然后把其余的鸡鸭杀掉取出内脏,鸡、鸭血集中装于一盆摆放在供台上,鸡、鸭则给各家拿回。

(三)劝圣。即敬神。供上12种荤熟供品:猪头、猪尾、鸡、鸭、猪肉、猪心、猪肺、猪肠、猪血、猪肚、猪腰、酒等。叫浊筵。

(四)唱神。又叫跳神。即由作法事的师公依次戴上各方神灵的面具将对应的神灵请来,边唱边跳,一直把所请来的各位神灵身世一一唱完。这一程序进行的时间较长,是做依饭活动的重点。

唱神有经书,这些经书虽然都用汉文抄写,但在念唱时不全是用汉语,有的用桂柳方言唱,有的用土拐话唱,有的用壮语唱,有用仫佬语唱。

(五)团兵。又叫合兵。由法事师公手持公鸡一只,咬破鸡冠,把血滴入酒杯中,然后分别点在芋头、红薯做成的牛、猪的模型上,点在谷穗上,然后将血酒分给众人,每人饮一口,表示团结齐心。

(六)送圣。也叫送梁九。送圣是依饭活动的最后一道程序,而梁九又是最后送走的一位神灵。传说梁九是罗城县四把梁莫村仫佬人,父亲姓梁母亲姓莫,家里还是蛮富有的,从唱词内容看,其身世与梁善利侯王有些相似,梁善利排行第八,又称八郎,似乎是梁九的兄长,因为他们都是去贩盐回到半路被盗贼杀人越货而身亡。经书的唱词是借用汉字记音,唱时直接翻译成仫佬语唱。

经书唱词叙述梁九去做生意,贩盐回到半路被抢劫的盗匪毒箭射死,又显灵回家。梁九后来被封为“飞山得道步兵官”,在背溪灵垌大庙里受到人们的祭祀。送梁九时,由一位师公扮演梁九,一手持一根竹竿,竹竿上绑着一只公鸡,一手提一壶酒,边走边喝,佯装醉样,嘴里说着粗口话。还用一个吹胀了的猪尿泡,沿着围观的众人发问。问的内容大都是天文、地理、生产、生活的有关事情。如果有谁答不上或答不对时,梁九就用猪尿泡猛击其头,一边敲击口中还一边念道:“公的尿泡打你头!”引得哄堂大笑。然后,梁九把四杯酒敬给负责依饭活动的四位头人,头人同样回敬梁九四杯。梁九喝完酒,顺手推翻自己的坐椅,手提猪尿泡向村外田野跑去,把猪尿泡踩破,族人随即大放鞭炮,表示把所有的灾难和邪气驱除掉。然后,族人把芋头、红薯做的牛、猪和谷穗分给各家各户拿回放在香火台上,称为“敬依饭公爷”,如此,认为可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至此依饭活动即告结束。

四、对神灵梁、吴的民族认同

作依饭法事所祭祀的神灵较多,其中有两位神灵是要重点讲一讲,那就是梁、吴二侯。梁即梁善利,吴即吴广惠:香山江东大庙,敕封香山梁善利侯王;敕封江东吴广惠侯王。这两位神灵仫佬族人特别推崇。

梁、吴历史可能真有其人。他们的事迹,我们可从文献记载中知道一二。如《庆远府志》卷六建置中·坛庙记载:

二侯庙府城北门外,祀宋梁熹、吴辅,皆宋末玉融人。旧《志》云,吴辅,宜州人,甚骁勇,捕贼数有功,后战殁。屡著灵应。详《时事·异闻》。宋嘉熙四年(1240年)三月十九日,敕曰:“玉融为郡,僻处峤南,昔在天禧(1017~1021),贼蛮为梗,尔熹尔辅,奋起遐裔,身率义旅,鏖击以毙,魂强魄毅,为鬼之雄,大庇其民,如生之日,自疏侯爵,三被徽(美好的)称,国家于尔,神褒赉之,渥亦惟远。俗艰窭寇窃,水旱之不常,非神无以为托也。祇服休命,益介祉祥。可特封梁为助信灵应忠祐侯,吴为助顺灵济显祐侯。钦哉。”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郡民新建。国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知府焦映汉、宜山县童华祖重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知府何炌,四十九年(1784年)知府林虎榜,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知府孙士梧,各重建。

《庆远府志》卷二十时事下记载:

梁熹、吴辅,旧《府志》云宜山人,《通志》云宋末融县人,甚骁勇,捕盗数有功,后战殁,累著灵应,宋各封侯,庙食至今尤显。玉融有一洞在半山,其瘗首处也。每岁乡人尝见出入。其出也,千万骑戈甲旌旗,光耀夺目,最后执二黄伞者出,则神继出,随从拥护,旌幢缭绕,莫知其数。其入也,亦然。采樵者遇之,辄大病。乡人云,若见其归,则其年邑中丰稔,少疾疫、盗贼之事;若见其出,则不利,盖常先兆示于民云。

文献记载是他们剿匪有功,后于宋时封侯。各地立庙祭祀。但在依饭经文中则是放毒药进河里,让村人吃了肚痛,于是人们就焚香祭祀,病就好了。

像这样的两位神灵,仫佬人为什么对他们推崇备至?究其原因有三:

(一)姓氏认同。梁善利、吴广惠两人的姓氏在罗城可谓大姓也。俗话说同姓一家亲,五百年前是一家。再是从《庆远府志》的记载看,他们二人是宜州人或融水人,宜州是州,过去天河县(现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宜州所辖,四把镇四把街过去西半街往西属天河县,称东乡。东乡绝大部分人是吴姓。再则,玉融为融水,罗城县过去曾多次并入融水、融县或属融州。罗城吴和梁姓是大姓。

(二)语言认同。依饭经书有用各语言唱念的。请到梁、吴二侯时,用的是仫佬语唱。师公用仫佬语唱,男女老少都能听懂,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到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对梁吴的感情就更进一步地拉近了。所以每次祭祀首先想到的是梁吴,久而久之,就认为梁吴二神就是本族的神灵。因而也就把祭祀他们的事记载在族谱里。

(三)族属认同。有了姓氏认同和语言认同,就认为梁、吴二侯就是仫佬族的神灵了。尽管壮族、布依族,毛南族还愿时也请有梁、吴二位神灵。但梁吴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和亲切感,远远不如在仫佬族中的地位那样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1]薛学共,译.四书五经.礼记[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宋)范成大,齐治平校补[M].桂海虞衡志校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3](宋)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宋)周去非.岒外代答[M].扬州:广陵书社,2003.

[5]李路阳,吴浩.广西傩文化探幽[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6]河池市地方志办公室点校.庆远府志.道光八年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7]龙殿宝,吴盛枝,过伟.仫佬族文学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8]潘琦,银建军,龙殿宝.仫佬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大庙仫佬族神灵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大庙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神灵迷宫
观七曲山大庙百尺楼锦旗有感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