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学具使用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3-08-15徐向涛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具长方体正方形

■文/徐向涛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自己探索和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能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正确地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数学学具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使用数学学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名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能力为己任。

譬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只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学具探究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寻求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我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四个步骤:①拿出若干个棱长为一厘米的正方体;②用不同的方法把这些正方体拼成大小不同的长方体;③量一量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相同吗?变化的规律是什么?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整节课我讲的很少,可通过我的合理引导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真正变“满堂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堂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知识掌握得牢固。

二、合理使用学具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产生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学具!例如:教“圆柱体积计算”时,让学生使用学具,在学生共同探究的基础上明白圆柱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像长方体的道理。从而在他们获取新知的喜悦气氛中,弄懂圆柱的计算公式并促进了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学生在使用学具中教师可以渗透数学思想,如: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思想。

三、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阶段既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群体协作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分组合作使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学习五年级数学“容积单位换算”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 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数学课上使用学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学习“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思想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我们教学水平努力搭建学生“学”的平台。力争做到:化静态为动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反馈信息,体验学习的愉悦性;调节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身心。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具长方体正方形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剪正方形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剪拼正方形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抓不变量巧解题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