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

2013-08-15■文/冯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钟子期

■文/冯 伟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新颖的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局面,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备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自从使用多媒体教学《伯牙绝弦》,才真正感受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一、巧用音乐、图片为新课开好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学起来有些困难。基于这点,新课的开始,我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1.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一身长袍的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身着布衫的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

开课出示伯牙鼓琴图,教师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古音古韵的琴声中,介绍子期和伯牙的穿着、身份、地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两位主人翁的基本情况,也为下文引起质疑,寻疑探究作了无痕迹的铺垫。

二、配乐朗诵、以读捕讲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配上适当的音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而阅读也是因人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恰当的音乐与同类的文本相结合,可以促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配乐再让学生练习吟诵这篇课文,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三、倾听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享受到美的熏陶。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想对这篇课文而言,除了让学生达到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这些目标外,还应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所以在教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时,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还原“鼓”、“听”情景,进入情境后,让学生在高山流水的古琴声中,倾听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师:伯牙的琴声悠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巍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用上一个四字词。(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生1:我仿佛看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

生2:我好像看到了高不可攀的泰山。

生3:我似乎看到了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

师: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

(生练习朗读、指名赞叹)

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播放《高山流水》中流水的片段,学生静静地听)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满心赞叹——(生读)

生:我看到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激情满怀——(生读)

师: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大家自由读一读。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激发了对艺术的热爱。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钟子期
重逢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转身①
香 樟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