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研究

2013-08-15杨红霞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组员分数交流

■文/杨红霞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因此,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化“大班”为“小班”,激活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其时效性是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在观点交锋、思维碰撞时合作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个非开放性的问题,因为理解的偏差,不同的学生有时会持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就会出现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的局面,课堂看似“百花齐放”,其实仅是浮于表面的争论,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搞清楚。这时真正需要的是同伴之间的潜心静思,合作交流,而不是停留在表象的争执不休。如在学生学习《圆的面积》这节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判断题: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这道题一出示,马上有学生脱口而出——对!稍过片刻,又有学生大声反驳——错!全班学生对峙呐喊,互不相让!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我要求他们前后四人一组,先进行验证,再相互交流,并提醒他们把声音控制在小组成员能听见的程度。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为了验证各自的想法,他们有的画了一条长约12.56厘米的线段,有的画了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面积约12.56平方厘米)。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一个是线段,一个是平面图形,无法比较,最后通过组内辨析,他们得出结论,周长和面积两者是不同类的量,无法比较,因此结果自然是“错”的。这种组员都深入其中,潜心静思,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但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二、在启而不发、教学冷场时合作

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课堂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原本轻松的课堂变得紧张、沉闷,教学陷入尴尬境地。这时教师除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教学思路外,更要学会等待,给学生留一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用群体的智慧解决暂时的“沉默”。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这时我趁机提问,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零,为什么在篮球比赛中我们会听到“中国队与日本队比分为4︰0”,这里怎么会出现0?我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和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比的意义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约2分钟的讨论,同学们辨析出原来球赛场上的“4︰0”只是一种记分形式,表示两队得分的大小,而不是比。通过合作,同学们茅塞顿开,使暂时宁静窒息的课堂又一次高潮迭起。

三、在动手操作、时间受限时合做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老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当操作探究活动内容较多时,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这时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分解任务,再集中交流。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导入阶段,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找出一组相等的分数,我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下发四张大小完全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纸,每位组员人手一张,依次折出这张纸的,并涂上阴影,折好后,组内相互把每位组员涂的阴影部分重叠起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他们发现四张纸的阴影部分完全重合,从而得出,在此基础上,再次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从左往右观察这组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另一组从右往左观察这组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最后再进行整合,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分解,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推理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在优差互补、帮扶结对时合作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人人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针对班额过大,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教师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此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化“大班”为“小班”,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他们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能。

总之,适时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组员分数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可怕的分数
小组落幕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