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2013-08-15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歌唱家因材施教歌唱

张 楠

(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声乐教学是一种以听觉为主体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声乐教学要做到机动、灵活,因材施教,用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表达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条件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素质有很大差异。著名声乐教育家石惟正教授用五个条件来确定学生好的条件:1.好头脑;2.好乐感;3.好嗓音;4.好形象;5.好品德。好的身体、热爱歌唱,再加上音乐的耳朵,乃是在声乐方面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著名声乐教育家吴天球教授认为,从事歌唱专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较好的嗓音条件;2.有较好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的表现力(即乐感),其内容大致包括:①音准,即听音与唱音都比较准确,②节奏反应比较好,③歌唱时有较好的乐感,④有较好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3.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4.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认识问题的能力;5.有勤奋学习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6.要有起码的学习环境和客观条件;7.要有健康的身体和比较端庄的形象。

许多声乐教育家都对利于歌唱的条件作了很多阐述,说明学生的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随着艺术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的素质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给声乐教师带来了众多困难。如何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呢?这需要我们声乐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声乐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根据学生素质差异,制订不同培养目标

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歌唱家,是每位声乐教师的美好愿望,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成功。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每位教师对学生的成功看的都很重,但我们不能把成功的概念限制得太狭隘,造成重好轻差,忽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切合实际的拔高训练等问题,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声乐学习的畏惧心理。在此我们必须明确成功的概念是什么?培养一个在国际上获奖,为国争光的歌唱家是成功;培养一个受国人喜爱的歌唱家和通俗歌星是成功;培养一个在高校教育、中学教育甚至小学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也是成功;培养一个为繁荣地方文艺,在某一区域或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歌唱人才,也应是成功[1]263。总之,只要尽量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就是我们的成功。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素质,而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声乐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效果。否则拔苗助长,急于事功,会造成师生的共同烦恼,和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因材施教,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步骤

学生的基本素质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如果你是一个正常、健康、会说话的人,你便当然有一副歌喉。至于把一首曲调唱出来的能力,那就需要进行学习。当然,这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成为杰出的歌唱家。人的声音和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尽管禀赋各有不同,但如果因材施教,加以诱导启迪,歌唱必能美妙动人。”[2]196学生的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音色华丽,有的学生音色暗淡;有的学生音域宽广,有的学生音域狭窄;有的学生气息自然放松,有的学生气息紧张僵硬;有的学生吐字清晰自然富有韵味,有的学生吐字含糊笨拙清淡如水;有的学生歌唱情感丰富打动人心,有的学生歌唱时缺乏情感令人乏味;有的学生上课时一点就透理解透彻……以声乐基础训练为例,吴天球教授在其《让你的歌声更美妙 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一书中阐述了对喉结上提,翘舌头,歪嘴、歪下巴,声抖,唇抖,肩、胸、背抖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的方法。如赵梅伯教授在其《歌唱的艺术》一书中对鼻音,喉音,舌声,白声,抖声,滑音,泛声,浊声,直音,沙声等发声常见弊病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训练进度、训练时所抓的重点、为掌握某一要点或解决某一问题所耗费的时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所进行的教学步骤,所抓的重点、难点,都是不同的。

(二)根据学生素质、条件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你同时教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则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很不一样,教师一定要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训练学生。也就是说,你教出了一个学生,你不能用这个经验原样不动地套在另外一个学生身上,这是绝不应该发生的……应该更原则地考虑,更个别地去分析每一个学生。声乐教学法不能硬性规定,而是要根据各人情形和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予以决定,应注意学生的先天禀赋及各方面的配合,从而引导均衡地发展[3]79。声乐教师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歌唱潜能的最大极限,使他成为合格的歌唱人才、教学人才或群众文化人才。因此,在正确的声音概念的指导下,丰富教学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声乐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声乐教学中,语言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丰富多彩

在声乐教学中,语言的表达同范唱一样重要,范唱是让学生通过听觉来确认正确的声音概念和作品的处理风格,而语言表述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向正确的声音概念和作品风格去努力。能否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来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声音概念,是声乐教师不同于一些歌唱家的关键之处。由于歌唱家要经常忙于繁忙的歌唱和社会活动,不容易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当然,中国的许多歌唱家本身也是声乐教育家在谈歌唱时,更多的是自身的歌唱经验,虽然有极大的歌唱成就,但仍不容易教出优秀的学生。著名的美籍华裔教授赵梅伯在他的《歌唱的艺术》中曾引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的作者马拉费奥底对卡鲁索天然的歌唱状态和声乐教学的评价说: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伟大的歌唱家都不知如何发声。他又说:卡鲁索实验检查他的声音,毫无结果,他的唱法都是极自然的。因此,根据学生的生理结构、理解能力、学习激情、心理特征等,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歌唱理念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要如同大夫治病,首先准确诊断出患者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病理而对症下药。这种准确、生动、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述就是我们声乐教学中的“良药”,不能让学生糊糊涂涂,不名就里;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方法单一,效率偏低。著名声乐教育家石惟正教授在他的《声乐学基础》中把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分成两种语言,“一种是科学地叙述真实情况的语言,我们称为第一种语言;另一种是形容性、诱导性和比喻性的语言,我们称为第二种语言。”[4]126作为声乐教师不只要在第一种语言上下功夫,更要在第二种语言上下功夫,沈湘大师在声乐教学的语言上,可谓是我们的楷模。他在对学生强调喉头稳定的重要性时说:“喉头就象提琴‘马子’,要是‘马子’来回直动,我看这琴也就没法拉了。歌唱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课堂语言的表述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较广泛的知识面,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四、结语

声乐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他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千万个天才学生,往往因择师的不当而贻误终身。所以,声乐教师自身应具有精湛的技能和博学的才识,要运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基本潜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 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沈 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歌唱家因材施教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小歌唱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歌唱家与报晓员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草丛里的歌唱家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