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文化思想研究现状述评

2013-08-15乔田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化观人民出版社恩格斯

乔田田

(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一、关于马克思文化概念的文本解读

马克思很少直接使用“文化”一词,也没有给“文化”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鉴于此,多数学者都是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进行文本解读,结合马克思原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文化概念的含义。

(一)文化相当于文明

与“文化”相比,“文明”在马克思的经典论著中出现的频率要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所说的文化就是指文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早期粗陋和空想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指责其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和公妻制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1]118。在这里,马克思把文化与文明并列使用,认为文化即文明,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开化程度的标志。所谓“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也就是说退回到原始的野蛮时期,即社会进步和开化程度较低的时期。同样,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多次提到了“文化初期”一词,如在分析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自然基础时,指出:“在文化初期,已经取得的劳动生产力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其次,在这个文化初期,社会上依靠别人劳动来生活的那部分人的数量,在同直接生产者的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2]559很明显,这里的“文化初期”即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的时期。马克思把文化等同于文明,这是对文化概念广义上的理解。

(二)文化表示知识水平、知识观念及教育程度

马克思在使用文化概念时,经常与“水平”、“程度”、“教养”等词连用,将文化理解为知识水平和知识观念。如在关于现代社会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中,马克思指出:“美国的制度的缺点在于地方的性质过重,教育取决于每一州的文化水平。”[3]654这里的“文化水平”便是指“知识水平”。在1844年《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中,马克思比较魏特林和蒲鲁东的理论水平时说:“谈到德国人总的文化、知识的水平或者他们的接受文化、知识的能力,那我就提醒读者注意魏特林的天才著作,不管这些著作在论述的技巧方面如何不如蒲鲁东,但在理论方面有很多却胜过他。”[4]483这里将文化、知识并列,显然是文化的一种通俗的狭义用法,即文化的知识性和观念性。此外,马克思在其他著作中还将“文化”与表示教养程度的词汇连用,将文化确认为教育程度,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5]184;在1844年8月11日致费尔巴哈的信中提到:“英国的无产者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他们的文化素质不及法国人。”[6]14

(三)文化类似于精神文化、意识形态

在精神文化的层面和意义上使用文化,是马克思对文化的狭义用法,此时文化的涵义相当于意识形态。最为鲜明的体现是,马克思曾接受和使用过“文化斗争”这一概念。他在莱茵报时期发表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指出:“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的纽带,是使物质斗争升华为精神斗争,并且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观念化的一种获得体现的文化。”[7]179这里,马克思将“文化”间接地理解为一种“精神斗争”,而在之后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则直接使用了“文化斗争”一词。他指出:“‘信仰自由’!如果现在,在进行文化斗争的时候,那么只有采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才行……”[8]317“文化斗争”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马克思将文化与精神斗争相联系,确认了文化的非物质性,赋予了文化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含义。

除了以上这三种基本含义外,有的学者还认为马克思还用“文学”、“文艺”、“艺术”的意义来表示文化[9]21;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是人类的精神生产等[10]24。

二、关于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单维度解读

即从某一个方面去理解马克思的文化观。孙代尧、何海根着重从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阐述马克思文化观的内容,他们认为,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为经济基础决定但有自身的特点;特定历史时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具有不平衡性。同时他们还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文化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跨越性的特征[9]21。

(二)多维度解读

即从多个方面去解读马克思的文化观。林坚认为,文化观是马克思的一项丰富遗产。首先,他分析了文化的含义,认为文化不仅表示精神生活、知识、意识形态,还具有社会生活方式、文明形态的意义;其次,他指出了研究马克思文化观的方法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第三,他揭示了文化的产生和文化的本质,认为文化产生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第四,论述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相互作用;第五,把人类史和自然史看作两类文化,并阐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0]24。这种理解是多维多面的,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三)纵向解读

即从马克思文化观的整体发展历程上对其做了探究。陈宇宙认为,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从马克思最初确立的黑格尔式的文化观念到受费尔巴哈的影响形成“文化就是人化”的思想,再到历史唯物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的实质性嬗变过程[11]82。

(四)横向解读

即对马克思文化观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进行分析。邹广文首先从逻辑起点上对马克思的文化观进行探究,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产生之源,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自由本质否定的批判,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文化观是一种完善和肯定人的本质的主体文化学说。因而主体文化是马克思文化观的核心。最后,他认为马克思文化观的目标旨归是完善唯物史观[12]30-32。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思想上的指导价值

郁建兴认为,要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赢得思想意识领域工作的新胜利,首先必须重视科学、重视理论、重视意识形态;其次,必须既高度重视科学文化、思想意识和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善于在尊重科学与反对科学主义、维护意识形态与批判意识形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最后,必须致力于文化和意识形态自身的创新[13]21-23。孙代尧、何海根认为,以马克思的文化观为指导,当前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开放融合”和“先进取向”的文化观,促进文化发展[9]21。

(二)战略上的指导价值

范俊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以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对当今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其一,马克思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广义文化的本质,从宏观上体现出文化不断发展、分化、嬗变的过程,有利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二,马克思从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揭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为当今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三,客观评价了资本主义的文化现象,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价值目标,对于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四,论述了文化的全球性交往,指出全球性交往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战略上的指导意义[14]5-9。

综上所述,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的文化观仍具有当代价值,尤其是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正是对其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孙代尧,何海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学刊,2011(7).

[10]林 坚.文化观:马克思的丰富遗产[J].探索与争鸣,2008(3).

[11]陈宇宙.马克思文化思想考论[J].武陵学刊,2011(3).

[12]邹广文.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J].求是学刊,2010(1).

[13]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现时代[J].中国社会科学,2001(1).

[14]范俊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学术交流,2004(2).

猜你喜欢

文化观人民出版社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抉择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