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13-08-15涂大杭

关键词:乐观主义如梦令苏区

涂大杭

(中共福建省三明市委党校,福建 三明 365000)

毛泽东在首次入闽后不到一年时间写成的 《如梦令·元旦》一词,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表明毛泽东在参加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建立在对中国革命规律和前途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科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苏区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促进苏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弘扬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如梦令·元旦》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闽西进行了不少革命活动,并用诗词篇章等记录了这些活动和进行这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感情,《如梦令·元旦》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当时为了 “争取江西”,扩大红色政权,进行战略转移的情景,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三明的十大名片之一。

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首次入闽,在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促进了闽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震动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便组织“三省会剿”,动用江西的金汉鼎、福建的刘和鼎、广东的陈维远等部队向闽西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的“三省会剿”,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便决定转移到敌人后方江西去开展游击战争。1930年1月3日,朱德率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从古田出发,进入清流、宁化。在清流里田锅蒙山消灭了国民党军队马鸿兴部600多人,在宁化宣传发动工农群众起来闹革命。14日,三支纵队经宁化济村龙头进入江西广昌。17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离开古田,进入清流、归化、宁化,鼓舞了当地劳苦大众的革命热情,促进了宁化革命形势的发展。19日,第二纵队经宁化曹坊、营上、吴家等地进入江西。就这样,“三省会剿”很快就失败了。在行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光辉的词篇《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①

《如梦令·元旦》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该词第一句是:“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作者写出了行军途经的三个县:宁化、清流、归化。归化县在1933年改为明溪县。同时作者还写出了这三个县的地理环境特点,指明了所走的大都是山岭重迭、地形险峻、隘口众多、树木茂盛、少有人迹的山间小路。第二句是:“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作者写明了粉碎国民党的“三省会剿”、实现战略转移后,就可以一直向武夷山下走去,实现战略转移的目标了。第三句是:“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作者进一步写明了在向武夷山下进军的途中,可以打出红旗,让红旗在风里招展,这情景非常壮丽,美丽得像画一样,写出了取得战略转移胜利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愉快的心情,写出了取得革命胜利过程中那种喜悦的心情。通观全词,可以发现全词体现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争取战略转移的胜利而不怕艰苦,在路隘林深苔滑的小路上行军;在艰苦中想到战略转移的胜利,经过艰苦的行军看到了战略转移胜利的希望时,风展红旗愉快地直奔武夷山下而去,展示了美好的革命前景。

二、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科学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梦令·元旦》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明毛泽东在参加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产生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是毛泽东所形成的对中国革命的理想信念,包括对中国革命的美好憧憬,对中国革命的极大热情,对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在革命中产生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在参加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参加和认识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坚定的信仰,激发了革命的热情,相信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了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的信念,从而形成了非常宝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应该说,如果没有产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就不会率领区区700多人的队伍,把红旗插上井冈山;如果没有产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就不会总是用积极的精神去奋斗,去战胜艰难险阻,去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曾经阐明了自己对乐观主义的看法:“不论在自然界和在社会上,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质来说,从来就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旧势力,不管它们的数量如何庞大,总是要被消灭的。因此,我们可以藐视而且必须藐视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难,把它们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②毛泽东所产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毛泽东在革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异于常人的感受和乐趣,这些感受和乐趣不仅通过 《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中的许多文章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如梦令·元旦》等许多诗词体现出来,包括早年的《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以及后来的著名的《沁园春·雪》等。

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毛泽东所产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而是科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建立在对中国革命规律和前途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科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贯穿毛泽东的大半生,是毛泽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就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进行了分析,解决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③;在1927年3月,毛泽东就认识到湖南农民运动 “好得很”;在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就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11月25日又对《井冈山的斗争》进行了科学总结,认清了许多革命过程中需要认清的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在写作《如梦令·元旦》之前,为在福建省上杭县的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 “古田会议”起草的决议,“使红军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后来“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④正因为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建立在对中国革命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他才能写出 《如梦令·元旦》的词篇,写出如下光彩照人的文字:“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因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⑤

三、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苏区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

苏区和老区是中国革命时期留下的印迹,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并在做出贡献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精神,这就是苏区精神和老区精神。苏区和老区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即一些地方既是苏区又是老区,因而苏区精神和老区精神有些也是共同的,可以统称为苏区老区精神。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产生于苏区和老区,是苏区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在全国12个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就是所说的“苏区”。苏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后来的燎原之势,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非常可贵的革命精神即“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伟大革命精神,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其内容非常丰富,以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具有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而这正是苏区精神的最重要内涵。毛泽东不管是处在革命形势低潮时期还是高潮时期,都能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对世界形势和中国革命局势的深刻认识,坚信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且发展,坚信中国革命这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⑥后来也在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全国大陆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9多个县(市、区)。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战争年代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老区精神。老区精神,就是在革命老区产生的,广大革命者和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同国内外敌人和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的过程中,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浇铸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老区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汇集上下各方面的意见,将老区精神的内容概括为:“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信念;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英雄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依靠群众、忠诚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理念;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断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因为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的主要内容如对中国革命的理想信念是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且还因为毛泽东亲身参与了老区精神的培育,使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直接成为老区精神的一部分,对老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四、在弘扬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过程中促进苏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

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苏区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整个苏区老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促进苏区老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继续关注和学习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苏区老区的人民群众在继承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过程中,能够弘扬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其成为促进苏区老区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要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变为苏区老区发展的精神力量。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产生于苏区老区土地上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是苏区老区曾经在战争年代发挥过精神作用的精神武器,是苏区老区所拥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苏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开发、利用和发挥的精神优势。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苏区老区需要更好地继承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优势和精神作用,将其变为更好地促进苏区老区建设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精神武器和精神力量,使得苏区老区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弘扬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又在弘扬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内容。

要树立苏区老区也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苏区老区的人民群众致力于改变相对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战争遗留的创伤、先天条件的不足、交通环境的落后等因素,苏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不如条件更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苏区老区的人民群众需要发挥好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份精神财富的优势和作用,大力弘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树立苏区老区也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坚信尽管苏区老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还有很多,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苏区老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苏区老区也能够和其他地区一样,彻底改变相对落后的面貌,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要在促进苏区老区发展中保持乐观和向上的精神状态。正因为毛泽东拥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才能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正因为苏区老区的人民群众拥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才能够在战争年代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矢志不移、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因此,苏区老区的人民群众在促进苏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彻底改变苏区老区相对落后的面貌,需要像战争年代一样继续保持一种乐观和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好信心,利用好政策,抢抓好机遇,发挥好优势,开发好资源,以不断地实现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拥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能够保持好乐观和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苏区老区在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一种优势。

要坚定能够将苏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我国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不仅包括了经济方面的奋斗目标,而且包括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奋斗目标,因此,这个奋斗目标对于相对落后的苏区老区来说,任务更加艰巨,困难更加突出,问题更加繁杂。在这种情况下,苏区老区的人民群众需要像战争年代坚定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那样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即坚定苏区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也能够像其他地区一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奋斗目标,将苏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苏区老区也能够像其他地区一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到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

总之,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一词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表明毛泽东具有这种精神。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科学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毛泽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争年代所形成的苏区老区精神的重要内容,是苏区老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助于苏区老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全面地建成小康社会,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注 释:

① 陈永成、吴景华主编,《三明史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4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5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6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99页。

猜你喜欢

乐观主义如梦令苏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如梦令
如梦令
乐观主义
苏区创业致富人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单独中的洞见
如梦令,长相思
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