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与思考——以亳州师专环境艺术专业为例

2013-08-15余彩霞

关键词:教学做教学活动院校

余彩霞

(1.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2.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安徽 亳州236800)

教学模式是指:“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1]“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主张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相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即学的过程是做得过程,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掌握了行业和专业需要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自2004年来,亳州师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根据毕业生调查的反馈结果,结合当前区域需求和市场调查结果,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明确提出“地方性、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尤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室等进行了改革,尝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明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建构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根本保证。正如威廉.H.克伯屈所说:“课程编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不然会会默默无闻地处于休眠状态的兴趣,并把它们调动起来。”[2]据调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惯用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的教学方法与实施步骤,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环节脱节现象严重,其结果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这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较低。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偏离。因此,必须对其改革,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和校企合作联系加强等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坚持精讲够用为度的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的不足,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议教学内容多安排职业技能需求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比如设计色彩课程的安排,注重学习色彩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方式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参与企业行业关于色彩方面的设计活动。在实践中,允许学生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色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校内实训课上,通过模拟现场工作环境、校企合作等途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做中学,以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与社会工作岗位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大教师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

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愈来愈重要。因此,要建设一支具有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达到教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和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近年来,我校制定了教师培训的计划和任务。从培训的结果看,部分教师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取得了相应技术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能训练指导能力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机制。一方面,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为教师创造条件,采取“引进来,派出去”的渠道,聘请培训基地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假期对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有计划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了解市场行情及专业发展动向,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充实到教学中去,调整教学计划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师管理和技能水平。

以“产学研”为导向,注重加强产学合作。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质量效益型办学模式。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办学理念,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并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以任务引领实施现场教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键在课程和教师上,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尤其要处理好课程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性高技能专业人才,不同于本科院校以学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突出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3]笔者认为:任务引领是教学的关键性因素,任务的确定意味着“教学做”的目标和内容指向明确,为教学活动提供较为可操作的实体,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课堂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因为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师范类教育,职业能力与素质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若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浅表的掌握,就会导致学生毕业时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侧重于实践教学,除了设计好教学任务之外,对于如何开展现场教学是首要的事情。只有设计好教学情景,才可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与能力。

(一)明确“教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核心地位

“教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职业综合的素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与安排既要考虑校、企合作和师资问题,又要兼顾校外兼职教师积极参与等问题。课堂环境的设计不单单是校内实训基地、教学方法和课程之间的链接问题,更重要的是知识与能力的链接与转换。如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实情,对该课程涉及的教学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筛选与整合,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中的章节内容,突出技能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模块,增加了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行业需求的必备技能。因此,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是必需考虑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看,岗位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二)校内实训室与校外现场工作环境的整合

应用型专业教学资源和硬件投入一直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难题,笔者建议通过校企联合与提高使用率等方式来解决。即在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校内外联合、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资源的共享等因素。同时,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校内外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来弥补教学资源的紧缺等问题。

据调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应用型专业已充分发挥校内实训教室的作用,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尝试学生“做中学,边做边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边教边传授理论知识”。甚至部分院校已经做得比较出色,将课堂设在实际的工厂里,以确保“任务引领、现场教学和做学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为学生创造获得职业需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实践表明:现场的环境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健全管理与评价机制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个融教、学、做、考、评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实践活动需要教学管理与考评。其优点是融知识的讲授、动手操作和考核评价为一体的过程性考核。目前,将校内实训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的做法在很多高校已成为趋势,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根本目的是为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实践表明: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快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形成。

如在《家具与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校开展了融“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该活动在教学计划进度安排上,突出以技能训练为主体,打破了从理论到实践学习的授课方式,将等级工考试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四、结语

目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中得到高度重视,并且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开展多边教学活动,通过对职业能力相关知识整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室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不断深入改革,提高了应用性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1]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2]威廉·H·克伯屈.王建新,译.[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1.127.

[3]左家奇.艺术与技术相融是工科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特色[J].艺术教育,2009-08.

猜你喜欢

教学做教学活动院校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