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州市“4168”工程规划的问题与对策——以孙圩子乡侯楼行政村为例

2013-08-15王俊奇王晓庆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王俊奇 王晓庆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丰则百业兴。宿州市是农业大市,“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基础逐步增强,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市第四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全市“三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既有新目标,更有新举措,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4168”工程

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在农业三次产业中提升二、三产业比重;在农业生产内部调高养殖业比重;在农产品结构上突出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用经济开发区的理念,发展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示范带动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主要任务概括为“4168”工程。

1.“四大支柱”产业建设任务

(1)粮食产业。到2015年,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总产达到90亿斤。打造萧县粮食加工、埇桥区、灵璧县粮食产业百亿元大县。

(2)畜牧产业。到2015年,肉类和禽蛋分别发展到56万吨、28万吨,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70%以上,打造埇桥区畜牧产业百亿元大区。

(3)果蔬产业。到2015年,全市果园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10万亩,鲜食果品优质率、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率均达到80%,打造砀山水果产业百亿元大县。

(4)林木产业。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5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打造埇桥区林木产业百亿元大区。

2.“一区多园”建设任务

“一区”即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多园”即每个县围绕优势产业,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创建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争取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做大做强粮食、畜禽、蔬菜、林木四个主导产业。农业经营由分散经营向专业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一产向农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加快园区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进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科技成果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的拓展区。

3.“六大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任务

(1)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2)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创新。

(3)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

(4)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

(5)现代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

(6)农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4.“八大支撑体系”建设任务

(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农业装备设施体系。

(4)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

(5)农业经营组织体系。

(6)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7)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农业生态经济循环体系。

二、以侯楼行政村为例,分析4168工程存在的问题

侯楼行政村隶属于萧县孙圩子乡,包括8个自然村,人口约4300人,耕地面积约7600亩左右。没有特色产品,纯粹的以农产品种植为主,农业生产最显著的特色是散户经营,靠天吃饭,年人均农业收入大约1500元,劳动强度较大,收入较低。其中主要问题如下:

(一)乡村两级发展方向不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发展方向上,乡里缺少明确的规划,农民依然按照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经营,其中主要是农业种植,没有形成特色种植。农民在种植与养殖时,缺少资金,但是难以从银行贷款,缺少政策扶植。

(二)管理者素质不足,能力不够,私心重

村长的选拔在农村是个不小的问题,好多行政村村长的选拔是看谁的家族势力大,谁的拳头利害,这样的干部一旦选拔上来,怎么可能带领全村致富?比如侯楼行政村村长是一个地痞式人物,靠威胁和拉关系上任,任职期间,依靠国家政策搂钱,准备一届任职捞钱100万左右,然后让他儿子接班。这样的干部素质可能管理好全村吗?

(三)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农民依然以传统方式经营

以养殖为例子,蒋楼村许多村民养殖猪和羊,但是一旦生病,就损失惨重。今年12月有几家养猪户仔猪几乎全部病死,乡村兽医看不好,县里兽医不愿下去,养殖户只能黯然神伤,默默的承担损失,不能也不敢进行大规模养殖,原因就是风险太大,挫伤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四)农民文化程度不足,信息传递落后,留守人员少

现在农村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不愿再加种地,主要经营者依然是6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主要是按照以前的经验在养殖与种植,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无论在见识上还是能力上都难以进行规模化经营。

俗话说:见一叶落知天下秋,同理知一村弊而晓一乡病。4168规划工程是未来发展的蓝图,它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前提的基础之上的。从上述侯楼行政村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显而易见存在着下列问题:

缺少优秀的乡村管理者和领头人。村一级的行政干部的选拔缺少成熟而有效的任免机制,而没有有素质和能力的村干部,无论是政策的解读还是经营的眼光以及任务的落实都是如画蓝图,看起来好看,却难以实现。

缺少有魄力有能力文化素质高与吃苦耐劳的农村年轻人。再好的规划也需要有人去踏踏实实来做,由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别,农村年轻人更多的是愿意出去打工赚钱而不愿在村里经营。50岁以上的不去讨论,农村的年轻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大多数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眼光与能力皆有缺陷,这样层次的劳动者支撑不了规划的进行。

缺少有效的具体政策与资金技术的支持。任何经营都离不开钱与技术,农业发展也不例外。4168规划需要具体而有效的农村金融政策、技术扶持政策、区域发展差别细分、人事任免政策、监督与奖惩政策,这些政策或是没有制定或是执行无效。银行不想贷款怕收不回来,农民经营又缺少资金。农村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却没有,城里有技术人才却不愿下乡。这一系列现实矛盾的存在很明显会影响规划蓝图的实现。

缺少有效的培训与后续教育。农业的发展需要及时的技术与知识的更新,但我们宿州在这一方面明显不足。职业院校无论从知识还是实践都难以与现实有效的衔接起来,偶尔的培训更多的形式上的进行,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农业的发展现状。

缺少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市场。农业的发展需要因时而变,明确了解市场的需求,但这恰恰是目前农村最缺少的东西,农民在经营的时候不知什么是市场所需的,什么市场饱和的。

三、顺利实施4168工程的对策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要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大力培养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以实施“4168”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建设上档次、有特色、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要充分利用园区的集聚效应,大力引进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发展适应大中城市和出口需要的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基地,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要大力发展粮食、果蔬、畜禽、林木四大产业,从四大主导产业具体项目入手,逐渐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通一、二、三产,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工增值率和就地转化率。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要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健全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大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鼓励引导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要加快推进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种引育展示中心和品种改良繁育基地。要加快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畜禽安全高效饲养技术、农业信息化等农业实用技术,为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要加快品质创优,进一步健全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定体系,加强农产品商标、品牌工作,立足特色、做响品牌。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深化农村发展体制改革。要全力做好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申报和推进工作,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新增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集团。要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积极发展农业金融组织,建立信贷支农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

5、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十一五”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三大目标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投入办学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是围绕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现农村基层工作机制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努力使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基本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不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束语

宿州市是农业大市,奋力崛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市而言意义重大,也更为迫切。宿州市未来几年将实施农业跨越式发展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上狠下功夫,突出宿州市产业优势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发展的总体目标。

[1]周天勇.新发展经济学2001[M].经济科学出版社

[2]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1987[M].商务印书馆

[3]国家发改委赴美现代农业培训团.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08.(3):28—30

[4]吴蜂.英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参选编,2009.(7):6—9

[5]殷德健.法国发展链条武环保型农业的经验[J].内参选编,2009.(7):9—11

[6]王捷,谢作前.德国建立农业信息化生产体系的经验[J].内参选编,2009.(7):12—13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