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宿州砀山梨物流为例

2013-08-15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砀山农产品物流

刘 峥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皖北地区是安徽省的重要水果生产基地,宿州砀山地处皖北,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闻名于世,是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宿州砀山梨作为皖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其种植规模和经济规模快速发展,但因为对各方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物流发展投入不足,农产品物流主体不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砀山梨产业的发展。

作为皖北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其物流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因此,研究以砀山梨为代表的皖北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对促进皖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丰富区域农产品物流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定并出台砀山梨物流系统规划方案,完善地方政策和法规

物流系统规划关系到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的预留、交通秩序和物流秩序及物流效率等诸多方面。因此,政府应当研究并出台符合砀山梨产业实际情况的物流系统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整个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内容、地位和作用等等,作为发展砀山梨物流和经济的宏观指导。尤其是对于作为重要物流节点的各级批发市场,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加大管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使其逐步发展为具有完善功能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或牵头组织协调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解决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外贸、工商、物价、税务、环保等诸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应当出台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的建设用地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税收的减免优惠及拓宽融资渠道等,以形成投资农产品物流业的强大吸引力。吸引各路资金向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投入,尤其是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立。应当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系,通过引才引智为砀山梨物流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支持。

二、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砀山梨物流的信息化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各种物流资源的调度都必须建立在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的基础之上。在砀山梨物流系统建设中,无论采取哪种物流主导模式,信息搜集、信息记录与分析、信息提供、信息处理都是主导运作主体的基本任务。因此,信息系统建设是发展砀山梨物流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政府应统筹规划,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应当逐步建立起覆盖县、乡镇、村的物流信息网络和信息化标准体系,要在各批发市场建立功能全面的信息网络平台,要在生产集中的乡镇建立信息网点,要求水果合作社和营销大户建立自己的网络站点,要求各政府职能部门设立管理服务网站接口,将这些信息和资源整合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砀山梨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集成生产资料供需、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运输服务、仓储服务、产品供需、电子商务、物流设施设备租赁、企业推广和政府网上办公等功能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政府要制定砀山梨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政策,加大对基本网络等硬件建设的投资,创造鼓励物流信息化的适宜环境并提供财力支持。其次,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批发市场、农户、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相关服务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等物流运作主体和管理主体参与到信息系统建设中,先建立适合自身运作的物流信息系统,再逐步实现相互的衔接,最终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第三,在各种物流信息实现共享之后,政府应当建立物流信息数据库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分析机制,利用数据分析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决策支持,提高物流主体对物流运作的预见性并适时调整发展策略。第四,政府应当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物流信息市场。[1]民间资本进入物流信息市场,不仅可以分担政府的投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物流信息的市场化竞争中,促进砀山梨物流信息市场的健康成长。

三、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砀山梨物流人才支撑体系

物流产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复合型的。对于砀山梨而言,虽然拥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其生产和管理水平必须不断提升,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此,砀山梨物流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全社会教育资源,加大多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以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相互补充的人才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由地方政府应为砀山梨产业和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搭建合作平台,促使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二是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地方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建设与之配套的学科专业,不断加强对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地方政府和有关砀山梨企业也应当积极的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建设中去,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有机结合。三是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的继续教育和岗位教育。政府、企业应当与地方高校合作,结合政府的“农民创业培训”、“农技人员培训”等惠民工程,推出各种形式的中短期培训,使其在短期内能具备砀山梨物流实务运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这也是支撑砀山梨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措施。

四、完善市场建设,建立砀山梨营销网络体系

加快砀山梨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依托砀山地处连接四省的重要地理位置,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的专业产地批发市场,对促进砀山梨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完善现有水果批发市场。加强批发市场交易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逐步实现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努力将这些批发市场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惠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皖北水果交易市场,应当进一步强化功能,规范管理,服务配套,使其砀山梨年交易量分别达10万吨以上。分布在曹庄、官庄坝、吴寨、周寨、葛集、唐寨、关帝庙和程庄的8个中型交易市场,应当实现吞吐量40万吨、交易量20万吨以上,形成覆盖全县的水果流通网络。

2、调整国内市场。通过提高品质,整合品牌,强化产后处理,改善包装,转变砀山梨形象,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将销售重心由原来以中小城市及农村销售为主,逐步调整为在大中城市、高档市场销售为主。主攻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市场,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进一步开发北京及东北市场,逐步提升国内高端市场销售量。

3、进军国际市场。利用地理、人文优势,巩固并扩大现有的港澳及东南亚市场。同时,欧美市场已有消费东方梨的习惯,砀山酥梨已初步打进该市场,通过生产绿色食品,打破绿色壁垒,引进国际水果销售大户,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创造条件,打进中东市场,使年出口量达到10万吨以上。

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砀山梨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

农产品生产的集中性与消费的分散性决定了其需要大量的专业贮藏设施和运输工具。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运输设备和运输技术、储存技术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运输主要靠敞篷卡车进行常温运输,能耗大、容量不足,缺乏对产品的有效保护,运输效率低。因此发展砀山梨物流迫切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1、完善运输网络。公路是砀山梨物流网络的载体,也是其流向国内外市场的基本途径。确保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首先应当改善现有公路质量,尤其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真正实现“村村通”;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尤其是正在建设的济祁高速,使砀山梨能便捷的融入高速公路网;加大对高等级公路的投入,加大建设和维护力度,增加公路里程,提升其覆盖能力,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此外,应当提升改善砀山梨包装和储存水平,以逐步提高铁路运输的比例和发展多式联运。

2、提升贮藏能力。按照稳定自然贮藏能力,提升气调和冷藏贮藏能力的原则加大建设力度,逐步降低贮藏环节的自然损耗。气调库投资大、技术要求高,贮藏产品主要由于出口和高端消费,应当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水果生产企业投资建造。按目前砀山梨百万吨年产量及出口和高端消费所占比例,气调库贮藏能力应当在10万吨以上,小型冷藏库(库容10-100吨)库容应当增加至10万吨,大型冷藏库(库容500-2000吨)库容应当增加至10万吨以上。

3、加大物流硬件设施和技术的投入。政府要鼓励研究和引进有关砀山梨物流的保鲜储存、冷链运输,新型农用运输车和加工、包装等新技术。物流硬件设施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因此,政府应当以龙头企业和大中型批发市场为依托,制定并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其购置相关设施;对于普通运输企业和合作社组织购置冷藏车等,也应当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要研究和提高砀山梨的物流技术,尤其是包装技术,应当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包装,实现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

六、培育与壮大物流主体,提升砀山梨物流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目前,砀山梨物流主体规模较小,服务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差,抵御风险能力差,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生产者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和经营模式,壮大物流主体,把分散、小规模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主体,提升砀山梨物流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加快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水果协会等产业化组织。水果协会等产业化组织可以将果农有效地组织起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将更多的农户纳入这类产业化经营模式之中,从起点上消除砀山梨物流的杂乱无序。在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宣传和示范,要规范操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果农得到实惠,看到加入产业化组织的好处和必要性,最大范围的吸引农户加入。同时,要不断创新和推广产业化合作模式,如砀山近年试点的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农户自愿集资合伙经营模式、外来企业独资或合资建立基地模式以及行政或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租赁或承包成片果园模式等,都可以有效的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应当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并加以推广。[2]

2、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中化。政府应当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鼓励土地适度向种植大户和私营农场集中,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获得规模效益。在土地流转形式上,对近年当地涌现出的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代管、互换、抵押等形式应当不断完善和制度化,为物流主体组织化提供制度基础。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要统筹各项资金,针对砀山梨产业发展和物流发展出台有关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为农村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以及有关私营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和平台。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砀山梨物流量巨大,仅靠生产者自营和政府投入远远不够满足物流需求,而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通过实现规模效应来降低流通成本。因此,要支持和鼓励包括私营、合资、外资企业在内的第三方进入砀山梨物流市场,制定吸引民间资本的相关政策,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必要的扶持,同时也积极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模式。通过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之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闲散物流资源的整合者,能有效的推进砀山梨物流的集约化、现代化、专业化。

[1]章程凯.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0(12):185-187

[2]刘峥.宿州砀山梨物流发展现状及组织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102-105.

[3]李涛.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4).

[4]韩兰兰,李艳芳.陕西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交通科技,2009(9).

[5]赵洁,江岸.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4).

猜你喜欢

砀山农产品物流
安徽砀山:“互联网+”赋能水果产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安徽砀山乡村振兴的“数字密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