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阅读行为和学习资源获取方式的实证研究

2013-08-15刘晓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利用图书馆高职

刘晓辉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1112)

1 引言

现代图书馆服务工作一直强调以读者为本。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图书馆无论从建筑格局、书刊布局、图书借阅方式还是读者查询方式等方面都更多地考虑读者的需求,以保障进入图书馆的读者能够无障碍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数量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因此,高职学生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庞大的读者群。要贯彻“读者为本”,首要是要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充分掌握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读者阅读行为和习惯等。因此,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高职读者群文献利用和阅读行为,把握其阅读倾向、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高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职学生阅读行为调查

2.1 读者调查的缘起

阅读行为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分析阅读行为必须充分了解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特殊的学习现状。关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人作了一次调查,基本结论为:①学习目的基本明确但不清晰、不具体。②学习兴趣不高。③学习方法欠缺。④学习取向趋于务实。⑤学习上有自卑感。

鉴于此,笔者于2011年10月在杭州对3所有代表性的高职学院学生的阅读行为和学习资源获取方式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全面了解高职学生阅读行为及其特征,分析阅读行为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的影响。

在该项调查中,笔者将学生的阅读行为界定为两种方式,一为传统的纸质图书的阅读;二为通过电子终端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如手机、IPAD、电脑等进行阅读,但网上观看视频和网上收听音频不包含在网络阅读之列。

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问卷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阅读状况。包括:阅读类型、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地点等。②电子阅读情况。③利用图书馆阅读的情况。

调查选定的3所高职院校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学校随机抽样100名左右的学生。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回收率为95.63%。在样本中,二年级高职生有158人,占51.63%;三年级学生有148人,占总数的48.37%,一年级学生因入学时间不久,未作抽样。

本报告即以这次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分析高职学生的阅读行为及学习资源获取方式。

2.2 调查的基本数据

2.2.1 利用图书馆的频度

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周去图书馆一次及以下的学生为151人,占51.19%;2~3次的为124人,占有42.03%,而4次以上的为31人,只占10.51%。这说明,高职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频度是比较低的。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前一般应取得船员适任证书,这是上岗的基本条件。其他专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会花更多的时间到图书馆自习专业知识。

2.2.2 在图书馆滞留时间

高职学生在图书馆的平均滞留时间在0.5~2小时间居多,占67.97%。而在馆2个小时以上,只占12.09% 。在馆滞留时间是深度利用图书馆的一个标志,特别是研究性的阅读,没有一定的时间是无法达到的。滞留时间低于0.5小时间的读者,大多以浏览、外借为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难以形成有效的阅读的。

2.2.3 图书馆利用时段

笔者调查发现,在回答“你一般什么时段来图书馆”这一问题时,有42.48%的人回答“不定”,表明读者利用图书馆缺乏规律性。但比较而言,高职学生利用图书馆时间集中在午后至晚上这一个时间段。

2.2.4 月均阅读量

从月均阅读量来统计,笔者发现高职学生明显偏少。80%的学生月均阅读书籍在2册及以内,其中26%的学生月均阅读不到1册,也就是说,在一个学期内(以4个月计)阅读量不足4册。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职学生阅读愿望较弱,这或许和学习兴趣有关,也可能和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关。

2.2.5 高职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

问卷要求在借阅图书、纸质书刊阅览、电子阅览(上网)、参考咨询、阅读自带书籍等5个列项中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两项。统计结果显示,图书借阅是高职学生主要的利用方式,占36.89%。这个统计结果与“在图书馆滞留时间”呈负相关。一般来说,在图书馆滞留时间越短,图书借阅的可能性越大。

2.2.6 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因素

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因素主要分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浓厚的学习氛围、温馨的学习环境及其他。从读者的回答来看,“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温馨的学习环境”是两项最主要的吸引读者的因素。

2.2.7 移动电子设备阅读情况

在回答“您有否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阅读图书?”这一问题时,有49.35%的学生回答“经常使用(每周2次及以上)”,而回答“从未使用”的只占11.11%。这说明,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的情况十分普遍。读者的阅读时间并未减少,但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在减少,究其原因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了,特别是时效性强的信息,利用移动设备阅读更具优势。

2.2.8 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倾向

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上,电子阅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纸本图书阅读仍占有主流(51.31%),但电子阅读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占41.5%)。这一特点说明,现代读者已渐渐适应了新媒体的阅读方式。

2.2.9 高职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

在高职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的调查项中,进一步验证了第8项的统计结果。高职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最主要方式中“网络下载”拔得头筹,占45.1%,而“图书馆借阅”屈居第二,占有31.7%。

3 高职学生阅读行为剖析

3.1 新的媒体环境对高职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影响

3.1.1 文献资源开放获取内容增加

网络学术资源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由个人和团体主动提供的免费获取内容;二是由商业财团如谷歌、超星等提供的大规模数字计划;三是由出版商和图书销售商提供的“付费浏览”,它为用户提供更直接、更方便和便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3.1.2 新的媒体环境的影响

在新的媒体环境中,新媒体工具与简单易用,读者更愿意第一时间选择这些信息工具。

3.1.3 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

近些年来,图书馆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学习环境更人性化,馆藏建设更重视和反映读者的需求,开放时间更长,服务项目更多。这些服务方式的变革,塑造了高职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文献利用方式。读者不一定去图书馆,特别是校园网的建设和无线局域网的全校园覆盖,使读者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并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阅读研究。

3.2 强调实践能力的教学观对高职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

高职学生在学业上,比较强调实践能力,这种教育观念,会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的“航海技术”、“道路与桥梁”等专业的实习在野外,阅读环境比较差,在此期间,阅读数量会有一定的减少。因此,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对在外实习学生的阅读服务方式和途径,将图书馆的服务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

4 适应电子阅读时代的高职图书馆服务

4.1 改善阅读环境

图书馆的服务重点要有所转变,要更加强调以读者为本,为读者营造文明优美、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①适宜于学习、研究,环境幽雅的阅读场所。②营造良好的阅读和研究、交流氛围。③便捷的文献获取途径。

4.2 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其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①人的因素。图书馆员应该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服务经验和相关的业务素质,有能力帮助读者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②物的因素。丰富的、适应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③服务意识。要真心真意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④环境和氛围因素。通过“读书节”、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扩大图书馆在学生中的影响,促进读者信息利用技能的发展。

4.3 提高高职学生的阅读素质

阅读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将来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有用之才打好基础。阅读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促进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内容的进行与效率的提高,这不但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图书馆员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结语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读者的能力,就需要研究读者群的阅读行为和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通过持续的观察、研究,准确把握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图书馆应通过专业化的阅读辅导及良好阅读环境的营造,引导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

[1] 田种芳.高职卫生院校学生阅读行为分析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 凯文·凯利.数字化时代:全新的阅读方式[J].斯密森尼杂志,2010(8).

[3] 董宜焕,贾云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动机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7).

[4] 刘心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9(8).

[5] 刘小红.高职图书馆优化服务探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利用图书馆高职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图书馆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去图书馆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