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生态视野下留守儿童暴力行为产生原因解读

2013-08-15李科生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网吧张某青少年

李科生, 罗 旭, 邓 巍

(1.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省津市监狱七监区,湖南 常德 415400)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1]。作为伴随着我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成长环境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董士昙等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受暴力文化的影响,经常发生相互攻击行为比非留守儿童犯罪率要高出11%[3][2]。崔丽娟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易导致偏差行为,甚至违法犯罪[4]。郭津等研究发现父母法定监护责任的缺失以及学校监护等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留守儿童之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5]。李坚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受到周边不良环境、同龄人越轨行为和流行时尚的影响,导致打架斗殴和偷盗勒索等犯罪行为[6]。

学者布朗夫布伦纳在社会生物生态模型中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系统,个体受微系统的影响最大,微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及网络四个方面的支持,各种社会文化通过微系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7]。从上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关系特殊,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面临亲子教育的缺位、教师教育的力不从心以及社区家长的排斥,以及网吧监管的不到位等四大危机,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态失衡。

一、亲子教育的缺位,导致家庭支持系统失衡

家庭是人们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人从出生到完全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家庭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8]。留守儿童的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而年迈的长辈们很少与他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长期的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安全依恋,形成低自尊;家庭监管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厌学、退学、结交不良伙伴,因此容易产生偏差行为[9]。14岁的留守儿童王某从小寄养在外婆家中,周末与其他留守儿童经常去网吧上网以打发空余时间。由于零花钱有限,他们就勒诈小学生的早餐钱,一个月内勒诈40余次。

在访谈中王某说:“在家里无聊又无人管就去上网,没钱就向小学生那里去借,不借就吓唬他们到小学生口袋里去拿。”王某的犯罪是典型的亲子教育缺位造成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由此造成的家庭结构不健全就影响了家庭功能的发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规范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一些行为偏差,当他们的不良习惯触及法律的时候,父母竟全然无知。

二、教师教育力不从心,导致学校支持系统失衡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加快个人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10]。留守儿童中个别男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很难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习惯,经常违抗学校的规章制度,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有效的配合,老师也经常感觉力不从心。为了保证班级的正常教学,在不影响班级的情况下老师们对他们放任自流。Elliot综合紧张理论、控制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业状况的不良导致留守儿童厌学、辍学,和学校的联系减弱,与不良同伴的联系增强,这使他们更容易学到不良行为[11]。

15岁的初二学生张某在班上是不听话的孩子,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班主任特赦他们几个可以随意请假,因此几个同学经常聚集在网吧,有一次他们与另一学校的同学因为抢电脑上网发生冲突,张某一伙打伤另一伙2人,被拘留半个月。在访谈中张某说:“无聊,看他们几个嚣张,就想代老师教育教育他们”。留守儿童的特殊成长经历,在学校本应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才轻德教育理念和教育者素质欠佳等客观原因,把留守儿童当作一个包袱,任他们放任自流。学校这种教育理念实质就是抛弃留守儿童,致使他们丧失完善人格的学校教育机会。

三、社区家长的不接纳,导致同伴支持系统失衡

同伴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他们交往频繁,时常聚集,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12]。留守儿童被学校定为“可自由活动”学生以后,其他同学的父母担心他们会把自己的小孩带坏,不让同学和他们一起玩耍,人为的隔离致使留守儿童完全被社会边缘化。他们被贴上越轨的标签,只好以这个标定的身份作出回应。越轨标签让被系者相信自己可能是坏的、邪恶的,而这一自我认同感的确认,阻碍了他们重回正道的合法机会,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只好接纳越轨者的角色,或者在越轨者的亚文化里寻求社会支持,并更深地介入到越轨者群体的活动中去[13]。缺乏家庭、学校、同伴关系的留守儿童,空余时间的极度空虚,只有去网吧通过在网络游戏和QQ群中发泄和倾诉内心怨恨。

16岁的李某每到周末想到同学家玩,感受同学家温馨的家庭生活,但是由于他平时在学校表现不是太好,同学家长表现得不是太热诚,大周末没有地方去就只好去网吧,在网吧认识一些社会青年,一次在KTV中吸食刺激K粉与他人发生群殴,最后因为吸毒和滋事被拘留三个月。在访谈中李某说:“在学校和社区大家多不理我,只有网吧的兄弟看得起我。”我们的社区强制地给这些叛逆的留守儿童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导致莫大一个社区无他们立足之地。

四、网吧监管的不到位,导致网络支持系统失衡

由于亲子教育的缺位、学校教师的教育力不从心、社区家长不接纳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社会生态系统失衡,网吧已经成为留守儿童重要的活动场所,上网成为青少年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成长经历、感兴趣的网络游戏、QQ、微博倾诉与交流,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摆脱孤独、发泄愤怒、倾诉心身,找到久违的亲情,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中远胜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网吧老板热情周到的服务,憨厚的笑容,让留守儿童在网吧找到家一般的感觉。网吧成为唯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安全感的地方。同时,诸多具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与网络媒体中暴力事件交织出现而形成的具有网吧特色的暴力亚文化,长期的“观察学习”把这种暴力亚文化内化成一种思维惯性,当留守儿童感到安全受到威胁时,往往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形自我防御机制。

(一)网吧内独特气氛易导致留守儿童暴力行为

网吧气氛是指弥漫在网吧中能够影响上网人员行为过程的心理因素,特殊的气氛让人出现紧张、兴奋、冲动等情绪。爱的缺失、社区的排斥,导致青少年缺乏心理安全感觉,唯有通过网吧学习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动态平衡论”者认为,外在因素及其形成的关系对具体人的行为有着选择的重要性,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14]。

16岁的赵某与另外三名留守儿童在网吧游戏相识,同样的成长经历和青少年面临的现实困惑让他们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天,周某在网吧被他人欺负,赵某听到消息以后跑过就给对方一刀。事后访谈中赵某说,我和那青年没有仇,但看不惯他殴打我兄弟,我“拔刀相助”。一件很平常的拌嘴,让赵某不顾后果为朋友挺身而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网吧就发生了,这与网吧独特的气氛是分不开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关爱,并且受到学校的冷落和社区的排斥,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他们在网吧的同伴中找到认同感和群体的归属感,“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有网络游戏共同的话题”“生死患难的兄弟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承诺”。心灵的脆弱让他们的保护意识超出其他同伴关系,过重的义气导致他们暴力行为的发生,“志趣相投”结成犯罪团伙。

(二)网吧不良的情景易怂恿留守儿童暴力行为情景怂恿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鼓动、煽动他人不计后果地去做某件事情,事情发生以后当事人又觉得十分后悔。网络游戏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发泄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通过砍杀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然而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只属于虚拟世界的特殊思维模式,通过“暴力血腥的征服”、“征服以后的成就的高峰体验”,来应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危机和矛盾。在网吧时的兴奋和唤醒也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越轨。根据兴奋迁移理论,一方面,生理唤醒本身会进一步激发、维持或强化个体当前的行为倾向,更容易将攻击动机转化为行为动作;另一方面,若一个人错误地将自己的唤醒归咎为他人引起,则由其他刺激引起的敌意就会指向该人[15]。

14岁的留守儿童张某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时因为欠费被网管停了机,而后发生了口角,张某一怒之下就用玻璃瓶砸向网管的脑袋,把网管砸成脑震荡。事后张某说:“我当时脑海中只是想着怎样才能过关,谁敢阻止我,我就砍死他,网管不让我继续上网,我就用玻璃瓶砸他。”从张某的口诉来看,他的犯罪动机很简单。张某欠费停机本应该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张某受到虚拟世界的特殊思维模式影响,在张某的潜意识中他认为网管是在阻挡他胜利,必须击垮他,于是发生了张某用玻璃瓶攻击网管一幕。

(三)网络游戏中不良的思维导向滋长了留守儿童暴力行为不符合逻辑或者不符合社会规划的思维,影响着留守儿童对问题的思考,网络环境中获取的大量不良信息成为他们学习越轨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和信仰危机,既造成他们的文化困惑,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长辈代表的楷模文化的认同。由于身旁缺乏父母监督,从小缺乏家庭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和道德教育,他们很难分辨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亚文化,这种认同障碍会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社会化失控,价值标准紊乱,丧失社会责任感。有关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变量关系的研究表明,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可以提高攻击认知水平与生理唤起水平,增加攻击情感与攻击行为,还有可能使个体对于真实暴力情境产生脱敏而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减少[16]。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区引导的不到位,进一步促进了留守儿童毫无分辩模仿网络中某些不良行为,导致犯罪[17]。

15岁留守张某等3人初三没有毕业就辍学,无聊就与其他留守儿童逗留在网吧玩当下流行的偷菜游戏,很快钱就花的差不多了,有人建议去抢的士,发生了半个月中抢劫的士十余起的悲剧。张某说,我们在玩偷菜游戏的时候,谁偷的越多谁的排名就最高,就越屌,就有很强的成就感。当笔者问他们是否害怕,张某说:“我们在网络中偷东西、抢东西和砍人是很平常的事情,习惯了,没有什么怕的。”从案例中看得出来,张某的犯罪很大程度上受“偷菜游戏”的影响。

由于社会生态失衡,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逼迫压缩到网吧,网吧变成了留守儿童暴力行为产生的“温床”,已成为无争议的事实。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人感觉到害怕孤独和寂寞时,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18]。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吧以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安全港湾”。因此,社会不应该一味的排斥网吧或将网吧“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积极关注网吧,因地制宜建立绿色网吧。既可以满足情感倾诉的需要,又可以过滤网络暴力行为传播的概率,这应该是一个“双赢”之举。

[1]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01).

[2]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04).

[3]董士昙,李梅.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与犯罪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崔丽娟,邹玉梅.家庭功能缺失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J].2010(03).

[5]郭津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1).

[6]李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透视与社会支持系统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

[7]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07(06).

[8]朱力等,著.社会学原理[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09).

[9]李科生.工读学生攻击性绘画治疗的初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05).

[10]杨智平.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J].青年探索,2011(2).

[11]Ronaldi A.Criminological theories introduction,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Los Angeles,CA:Roxbury Publication,2004.355-375.

[12]赵孟营.社会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13]李科生.预防重新犯罪视野下大五人格模式在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8).

[14]申志国.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8.

[15]张镇等.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J].中国学校卫生,2006(10).

[16]卢建军.暴力电子游戏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04).

[17]周世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障碍及矫治[J].当代教育论坛,2009(9).

[18]http://baike.baidu.com/view/390954.htm.

猜你喜欢

网吧张某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你非叫我跑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张某拐卖儿童案公诉意见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