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2013-08-15宗艳红魏俊龙张金桥桑文华张金纺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情绪

宗艳红 魏俊龙 张金桥 吕 华 桑文华 张金纺 梁 丹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终身性疾病,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进入康复阶段,自知力逐步恢复,对自己的病情有了一定认识,能够意识到自己今后生活道路的艰辛,不仅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要面对社会的偏见甚至歧视,心理活动也更为复杂,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疾病康复。笔者对在我院住院的108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调查患者114例,拒访6例,获得完整资料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18~63岁,平均(31.4±12.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43例(39.81%),初中33例(30.56%),高中20 例(18.52%),大专及以上 12例(11.11%)。职业:工人 24 例(22.22%),农民 45 例(41.67%),干部13 例(12.04%),其他(商人、家庭妇女、自由职业者)26例(24.07%)。入选标准:(1)入院前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自知力部分或完全恢复,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自知力≤3分。(3)精神症状基本缓解,病情稳定,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4)患者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向主管医师了解患者病情,确定符合入组条件后,先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获取调查对象合作再进行调查。本调查均为自评问卷,调查对象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因文化程度低等填表有困难者,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口述问卷,记录答案,调查员不作任何解释。

1.3 调查工具

1.3.1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1]采用 SAS,SDS量表分别评定患者近1周以来的焦虑、抑郁状况,两种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1~4”分四级评分法,最后按照总分来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1.3.2 自制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相关因素的调查表 本调查表主要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包括:担心社会对自己或家人的偏见和歧视;担心自己学业或前途;沉重的经济负担;药物毒副作用;对自己患病期间的行为感到自责;不了解精神疾病,感到恐惧;认为病房条件不好,不适应住院生活7项内容。评定时以0~10数字尺表示,数值越高,该因素所占比重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2.1 SAS及SDS评定结果及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表1)

表1 患者SAS及SDS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分,±s)

表1 患者SAS及SDS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分,±s)

SAS SDS调查对象组别 例数108 40.01 ±14.33 43.95 ±10.24国内常模 1388 29.78 ±10.07 33.46 ±8.55 t′<0.05 <0.05 7.2904 10.3685 P值值

2.2 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调查(表2)

表2 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分,±s)

表2 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分,±s)

项目 评分担心社会对自己或家人的偏见和歧视2.00 ±1.00 7.91 ±1.22担心自己学业或前途 6.59 ±2.24沉重的经济负担 5.16 ±1.94对自己患病期间的行为感到自责 4.86±1.77担心药物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4.08±2.07不了解精神疾病,感到恐惧 3.85 ±1.30认为病房条件不好,不适应住院生活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恢复期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已基本消失,自知力逐渐恢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和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0% ~70%,较多报道在60%左右[2]。表1结果显示,患者的SAS和SDS评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说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十分严重。这种心理压力的产生,主要是担心家庭、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使他们有“病耻感”,认为低人一等,担心自己的学业或前途。在这个阶段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对于自己的病态行为,如言行紊乱、打骂他人,对家庭、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及住院治疗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而感到内疚、惭愧等,还担心疾病将来是否会复发,药物是否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等。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自尊心也逐渐增强,这些均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如不及时引导,轻则影响患者安心住院治疗,不利于疾病康复,重则容易发生自杀等意外情况。因此,医务人员应重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帮助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努力创造条件,给患者心理和情感支持,有助于患者减轻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4 护理对策

4.1 个体化心理干预 根据每位患者的测评结果以及产生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重点针对患者的“病耻感”、惧怕他人歧视、担心影响今后经济收入、前途、工作、婚姻等原因所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劝解、安慰、疏导、启发、支持鼓励和针对性暗示治疗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同情,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观念,减少和消除患者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集体健康教育 病区定期开展集体健康教育活动,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精神分裂症、常用药物的治疗及其副作用、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如何面对应激及正确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社会康复等方面的知识[3]。强化处理应激的能力,减少愤怒和自责,保持恰当的期望值。也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精神卫生常识、防病治病措施以及如何进行精神健康保健等,以加强有关疾病知识及应对技能的教育。

4.3 进行丰富多彩的工娱治疗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工娱活动,根据其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组织不同的娱乐活动,如集体游戏、音乐欣赏、打扑克、下棋、手工、读书、看报、健身或扫地等适当的体力劳动,并根据患者的成绩和表现,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3]。工娱活动不仅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陶冶情操,增加健康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的内心烦恼得到释放和宣泄,对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起到积极作用。

4.4 寻求社会支持 家庭成员对患者的不正确态度、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应激,均可影响患者的情绪,来自家庭成员过分的批评、敌视态度等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对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教育可减少来自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应激,可促进其康复[2]。可以与患者的亲人、朋友或单位领导取得联系来院探望,让家庭成员或单位领导与患者面谈,以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从而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1]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1.

[2]沈渔屯主编.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5,531.

[3]彭爱琴,吴明霞,周玉梅.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2):2 -3.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住院情绪
妈妈住院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