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黑猪形成的四个时期情况调查

2013-08-15李渤南杨志强山东省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264001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8期
关键词:猪种黑猪烟台市

李渤南 杨志强 (山东省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64001)

刘雪萍 葛春旭 (山东省莱州市畜牧兽医站)

烟台黑猪(Yantai Black Pig)俗称“胶东灰皮猪”,是山东省烟台地区人民历经数千年,逐步培养的具有典型体貌特征和优秀生产性能的优良地方猪种。烟台地区养猪的历史和烟台黑猪品种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 烟台黑猪品种的起源时期

猪种的形成和演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烟台地区养猪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7000~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烟台的先民们傍海而居,过着耕种、畜养、渔猎、采集的生活,在山海间构筑了自己的家园。烟台的白石村遗址和邱家庄遗址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的典型代表,其中在莱山区庙后遗址挖掘出土的猪骨,现珍藏于烟台市博物馆。

到岳石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1900~公元前1500年),烟台地区的先民已经开始充分利用山海资源,进行狩猎和渔捞活动,猪、羊、狗等家畜饲养业已经十分兴旺。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烟台市长岛县砣矶岛大口遗址考古发现9个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3500年)家猪和狗的祭祀坑,并以家猪最为多见,说明当时家猪的饲养已经十分兴旺。

2 烟台黑猪品种的形成时期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征。烟台地区的家猪饲养数量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适合烟台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的特有地方品种。海阳市辛安镇《谢家村志》记载,“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汪家宅科的农民汪丞顼(xu)“稼穑之余,有豕、养蜂、畜牛、牧羊,获益可观”;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有马8匹、牛8头、猪29头、羊40只”;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有马3匹、牛11头、驴8头、骡4头、猪36头、羊63只”;清嘉庆六年(1801年),“有马1匹、牛20头、猪73头、羊130只、驴12头、骡6头”; “所养猪种多为‘胶东灰猪’,其特征为团头、大耳、短嘴、面有深皱、黑毛灰皮”。

到清朝康雍乾时期,烟台地区以饲养当地品种的黑猪为主,但也有外地品种和国外品种的猪流入。《康熙莱阳县志》(清万邦维修,卫元爵、张重润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刻本)卷二之六“实业、物产”记载,“豕,方言燕。朝鲜之间谓猪为猳(jia),关东谓之彘或曰豕,南楚曰狶(xia),吴扬曰猪。土产者喙短而耳下垂,其贩自江北者足高喙长。近来自海外者耳竖而小,俗呼洋猪。”《顺治招远县志》(清张作砺修、张凤羽纂)卷之五“物产”记载,“豕,杨雄方言云燕,朝鲜之间谓猪为猳(jia),关东谓之彘或曰豕,南楚曰狶(xia),吴扬曰猪,其实一种也,礼记谓之刚鬛,崔豹古今注谓之参军,今通名猪。”另外,《栖霞县志(康熙)》、《黄县志(康熙)》、《乾隆海阳县志》、《乾隆福山县志》、《乾隆掖县志》、《同治黄县志》、《光绪增修登州府志》、《民国福山县志稿》、《民国牟平县志》等烟台各县市区地方志,在当地物产、食货卷中都有关于“豕”的记载。

3 烟台黑猪品种的低谷时期

清末和民国时期,烟台成为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猪肠衣从烟台口岸大量出口国外。英国人A.G.Ahmed著《图说烟台》(1935-1936)中,有大量关于猪肠衣产品出口的详细描述,“在烟台一些有长远眼光的出口商的精心组织下,猪肠衣可以直接从烟台出口,而不必绕道天津或上海”。“猪肠衣产品在山东东部的产量估计每年超过50万套(每头猪一套),其价值大约是100万墨洋”。民国十三年(1924年)出版的《烟台要览》“蚕牧篇.第八节猪”中介绍“猪为地方人之食料,屠宰极多,猪肉每斤三百余文,五脏用为以为卤食或罐诘,洵食料中之上品,亦滋补品也。粪尿以之充作肥料,皮亦可制造充革之一类而用之。”

近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生,烟台地区的生猪养殖数量大幅下降,养猪业走入发展的低谷。据《莱州市志》记载:“民间素有养猪习惯,1936年存养2.6万头,由于日军入侵,生猪存养量下降,至1949年仅有1.04万头。”

4 烟台黑猪品种的确定和大发展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烟台市养猪生产快速发展,生猪年存栏和出栏数量大幅增长。《烟台市志》记载,烟台市“新中国成立前,养猪品种多是当地灰猪,饲养管理粗放,猪厩设备简陋,饲养方式多采用舍饲养和放牧相结合。 1949年境内养猪50.8万头,1967年全地区养猪达到226.8万头,1979年全地区养猪数量为360.96万头”。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农业部两次组织全国家畜品种资源调查,编写了《祖国优良家畜品种》以及各种家畜的品种志。1973年,在山东省农业厅指导下,烟台市对全市猪种资源状况开展了详细调查。1976年,烟台市将全市地方猪种统一命名为“烟台黑猪”。

近年来,国家和山东省对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成立了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公布了国家级和山东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烟台黑猪作为地方猪种先后被列入1999年10月出版的《山东省畜禽品种志》和2010年4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公布的《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鲁牧畜科发(2009)16号)。

大量烟台市的考古发现、史志资料都说明,烟台市养猪的历史和日常食用、使用猪制品的历史都极为悠久。烟台黑猪是烟台人民在数千年的家猪饲养过程中,逐步培育出适合当地自然环境、饲料资源、饲养习惯的独特地方猪种。19世纪烟台地区已形成了稳定的原华北型灰皮猪这一古老地方猪种,体型外貌特征主要是:团头、短嘴、大耳下垂、面有深皱、黑毛灰皮。

猜你喜欢

猪种黑猪烟台市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灌木丛篁图》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黑猪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小黑猪
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