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大肠杆菌病发病原因及防控

2013-08-15张兆成刘恩昌张爱斌山东省昌乐县畜牧兽医局2624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8期
关键词:黄痢水肿病白痢

张兆成 刘恩昌 张爱斌 (山东省昌乐县畜牧兽医局 262400)

仔猪大肠杆菌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疾病,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低估。大肠杆菌是仔猪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某些特定菌株具有很强的侵袭性,是初生仔猪腹泻及断奶前后仔猪腹泻和水肿病的主要病原菌,某些菌株还可引起免疫机能低下新生仔猪的全身性败血症。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有新生仔猪黄痢、白痢、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

1 仔猪黄痢

(1)为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以腹泻、排黄色液状粪便为主要特征,发病时间在出生后几小时至5d之间,1~3日龄更为多见,多是同窝发生。非免疫猪群初次感染的发病率可达100%,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但在有感染史或经免疫的猪群,发病率则低得多。引起新生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通过其菌毛黏附素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定植于肠道并产生毒素,从而导致腹浑。(2)该病原菌引起的腹泻通常与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太低、穿舍风、消毒不彻底等)和宿主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只有食入大量携带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才有可能产生腹泻。初乳中的非特异杀菌因子和特异抗体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的附着,所以产前未曾接触过此类致病菌母猪的初乳中因没有这些抗体,其仔猪就容易被感染。(3)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突然发病,拉黄色水样粪便,内含凝乳小块,肛门阴户红肿,迅速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发病猪可在几小时内死亡,有的仔猪没有出现腹泻就己经死亡。在流行较严重的猪场,少量病猪可能出现呕吐,加之体液向肠道的大量流入,可使体重下降30%~40%,并伴有脱水、腹肌松弛、无力、精神沉郁、迟钝和眼睛无光等症状,不久即死亡。对于慢性感染或症状不很严重的病猪,其肛门和会阴部可能由于与碱性粪便接触而发炎,剖检时常见胃扩张、胃大弯部静脉梗死、胃黏膜红肿、肠壁极薄、充气、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肠淋巴结充血肿大等病理变化。

2 仔猪白痢

(1)多见于10~30日龄仔猪,尤以2~3周龄猪常发。病猪的体温不高,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剖解病变以胃肠卡他性炎症为主,胃内常积有多量凝乳块。同窝仔猪发病率20%~100%,死亡率常为10%~60%,饲养管理条件差猪场的病猪死亡率更高。(2)该病的病原也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其黏附素和毒素等毒力因子特性以及血清型与仔猪黄痢的病原相似。在适宜的环境中,感染仔猪粪便或隐性感染仔猪的ETEC可存活数周,被仔猪摄入而感染,不良卫生环境可促使该病的发生,而实行全进全出制和干净、温暖、干燥的环境则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3 断奶仔猪腹泻(PWD)

常发生于断奶时或断奶后数日,发病率比新生仔猪腹泻低,但可引起严重的发育迟缓,其病因也比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复杂。已经证明,某些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均与本病有关,断奶应激、饲料变化等非传染性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但致病性大肠杆菌起重要作用,既可作为原发病原菌,也可作为继发感染。引起该病的大部分ETEC的毒力因子主要有菌毛和肠毒素(ST1和/或ST2)。在临床上,PWD易与其他腹浑混淆,需用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鉴别。组织学检查回肠及空肠刷状缘有大肠杆菌吸附对诊断有一定意义,但确诊需采用DNA分子杂交及PCR进行细菌学及毒力因子的检测。

4 断奶仔猪水肿病(ED)

(1)ED是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常发生于断奶后5~14d或刚转入育肥群的断奶仔猪,以眼结膜、咽部、胃大弯、肠系膜等部位水肿为主要特征。感染猪群的发病率变化很大,在某些猪群可高达80%,但平均为30%~40%,死亡率为50~90%。多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口流白沬、病猪静卧、肌肉震颜、抽搐、共济失调或惊厥,病猪眼睑水肿,发呻吟声或嘶B亚声,某些病猪可能出现轻度腹浑,但便秘更常见。(2)死于水肿病的猪大多数营养状况良好,皮肤略显苍白。水肿的部位不定,胃黏膜下水肿具有特征性(特别是贲门和胃大弯部位),肠系膜也是水肿的常见部位,其淋巴结有时可见轻度肿胀和充血。水肿一般为浆液性,有时可见黏膜出血。如果水肿严重,病变可延伸到黏膜下层。有时还可见胆囊、肺脏、肾周黏膜的水肿,脑水肿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主要原因。断奶猪所处的环境也有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来源,可通过灰尘、饲料、运输工具、病猪或其它动物进行传播。

5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

(1)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关键在于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机会和保证仔猪从初乳获得足够的被动免疫保护,可通过将产仔舍分开、实行全进全出制和保持清洁、温暖、干燥环境减少本病的发生。给怀孕后期母猪接种疫苗可提高初乳中特异抗体的水平,以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这对预防仔猪黄痢、白痢、断奶仔猪腹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商品化疫苗应在怀孕后经非胃肠途径(肌肉或皮下)接种,以后每次产仔前进行重复接种,这样可保护新生仔猪,但不足以保护断奶仔猪发生腹泻。(2)给予预防量的抗生素及生长因子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但费用较大,而且常遇到耐药性问题。另外,提早补料、训练釆食、缓慢断奶和改换词料、添加维生素、口服补液(盐)及外源蛋白酶(如菠萝蛋白酶)等都有利本病的预防。

对仔猪水肿病的免疫预防研究己经从最初的药物预防转向疫苗预防。目前我国仔猪水肿病的预防主要采用致病菌株制成的灭活疫苗。同时利用含有水肿毒素Stx2e抗原和菌毛F18ab抗原的菌株用于制苗,是仔猪水肿病疫苗研制的一大改进。

猜你喜欢

黄痢水肿病白痢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鸡白痢的防控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