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位推进皮瓣术治疗混合痔80例

2013-08-15张孔晖张金华邓大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1期
关键词:肛缘肛管原位

张孔晖 张金华 邓大鹏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 福州350007)

为减少环状混合痔患者的痛苦、缩短疗程、避免术后并发症、提高一次性治愈率,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科采用原位推进皮瓣术治疗混合痔8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环状混合痔住院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56例;年龄32~70(平均 46.8)岁;病程3~30(平均 13.5)年。

1.2 治疗方法 术前备皮、清洁灌肠,术中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取俯卧斜坡位,常规碘伏消毒手术区,铺巾,充分扩肛。在外痔部分顶端近齿线处做一倒“V”形皮肤切口,潜行剥离皮下静脉丛及组织。剥离痔组织至齿线上0.8 cm,中弯钳夹内痔组织,7号线结扎,在结扎头上方0.5 cm剪去结扎组织。将倒“V”形皮瓣修整,使其保留适当长度,一般以能覆盖痔剥离后创面,皮瓣伸展服帖不显得松弛而且略具张力为度,用4号线固定于倒“V”形切口创面上。同法处理其他痔核。视肛门松紧情况可选择于截石位3点部同时作内括约肌松解术。用食指、中指测量肛管宽度,了解切口之间有无弦样紧张,如无肛门狭窄现象,予凡纱敷盖于创面上,方纱加压包扎术毕。术后应用抗生素5 d,给予半流质饮食,控制大便48 h,48 h后每天便后给予软化大便、中药坐浴、太宁栓塞肛、伤口换药。术后10 d拆线。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显效:症状消失,留有皮赘或内痔黏膜轻度隆起,痔核变小;有效: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2.2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伤口愈合、疼痛、水肿、排便情况。

2.3 结果 经治疗后80例患者均痊愈,其中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2 d;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伤口轻微疼痛能忍受者48例,术后伤口疼痛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方能缓解者32例;肛缘水肿情况:术后肛缘水肿8例;术后排便情况: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大便失禁、排便不畅等排便异常情况。

3 讨论

肛管皮肤在维持肛门正常功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学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肛管口径测量器研究了痔切除前后的肛管口径变化,结果表明平均每切除1/12肛管皮肤,肛管口径平均缩小(0.13±0.04)cm,缩小率为4.15%[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外剥内扎术,即外痔剥离内痔结扎[2],该术式往往会出现术后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而且有伤口创面大、愈合时间长、破坏肛门功能等缺点。

原位推进皮瓣术有以下优点:(1)保留了外痔痔体表面皮肤,起到自体带血管网带蒂皮瓣原位植皮的效果,最大限度保留肛管皮肤,防止肛门畸形和肛门狭窄。(2)由于推进的皮瓣覆盖了创面,使创面明显减小,所以术后伤口疼痛较轻,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3]。(3)由于缝合时皮瓣向肛管内推进,缝合后皮瓣起到提拉肛缘皮肤的效果,从而避免术后肛缘水肿和赘皮形成,达到肛门整形的目。注意事项:(1)术后塔形敷料及包扎一定要压紧。其目的是将皮瓣与创面粘连牢固,防止滑脱,预防皮瓣水肿,提高成活率。(2)控制大便48 h,以避免过早排大便时将皮瓣移位。(3)术后应用高效抗生素,有效预防感染,防止因感染而使皮瓣移植失败。(4)术后10 d拆线,让皮瓣和创面更好地粘连固定。

[1]张东铭.肛管移行区[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9,19(5):23

[2]李雨农.中华肛肠病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7

[3]陈飞雁.痔切除开放伤口与缝合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7(4):32

猜你喜欢

肛缘肛管原位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SA508-3 钢夹杂物诱导贝氏体形成的原位观察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探析
原位稀土修饰Bi2MoO6高效可见光催化剂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