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抵抗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探讨*

2013-08-15马卫琴聂志红钟磊高鹤余以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1期
关键词:湿质气虚抵抗

马卫琴 聂志红 钟磊 高鹤 余以本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 桐乡314500)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一、二级预防,可减少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但阿司匹林在患者人群中的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在按照指南要求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研究显示,AR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阿司匹林剂量不足、血小板对胶原及ADP等聚集诱导剂的敏感性升高、COX-1基因多态性等。但到目前为止,很难用某一种机制解释清楚所有的AR现象。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和获得性因素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1]。我院观察了87例AR+ASR的患者,结合中医体质分型,总结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共220例。入选标准:符合脑卒中、冠心病诊断标准,并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周。排除标准:(1)血小板计数>450×109/L或<100×109/L;(2)正在应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潘生丁、西洛他唑等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药物;(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阿司匹林过敏,或有家族和个人出血病史;(5)近期有较大外科手术或有严重创伤。

1.2 研究方法

1.2.1 阿司匹林抵抗检测方法 仪器:美国海伦娜公司AggRAM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试剂与方法:采用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购自美国Sigma公司。109 mmol/L枸橼酸三钠按l:9比例抗凝的真空管抽取肘静脉血5.4mL(2.7mL×2管),将血与抗凝剂混匀,废弃溶血及乳糜血的样本。其中一管以1000 r/min离心10min,取出上层富含血小板血浆,另一管标本以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出上层血小板血浆,分别以终浓度20μmol/LADP和0.5 mmol/LAA为诱导剂,采血后3h内,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1.2.2 阿司匹林抵抗诊断标准 应用20μmol/L ADP诱导血小板集聚率≥70%及0.5mmol/LAA诱导血小板集聚率≥20%诊断为AR,符合其中一项者判定为ASR,两项均不符合判定为AS。

1.2.3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对所有筛选的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最终判断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的一种类型。

2 结果

2.1 220例入选病人AR及ASR情况 AR35例,占15.91%,ASR52例,占23.64%,AR+ASR共87例,占39.54%,AS133例,占60.45%。

2.2 AR+ASR87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前3种主要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具体分布为气虚质19例,占21.84%;痰湿质17例,占19.54%;血瘀质14例,占16.09%;阴虚质9例,占10.34%;平和质7例,占8.04%;气郁质6例,占6.90%;阳虚质6例,占6.90%;湿热质5例,占5.75%;特禀质4例,占4.60%。

3 讨论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1(COX-1)的活性,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一、二级预防,但阿司匹林在患者人群中的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有部分患者服药期间仍然发生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有报道总结,AR以老年、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梗死等患者为多[2]。本资料中显示AR35例,占15.91%,ASR52例,占23.64%,AR+ASR共87例,占39.54%。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报道认为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机制:(1)药物剂量依赖性,有些患者需要比常规剂量更大的剂量才能得到最佳抗栓效果;(2)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及服药时间,AR可能在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时即出现,也可能在服用一段时间且已经有效后才出现;(3)非血小板细胞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增强,TAX2生成增多;(4)阿司匹林仅阻断血小板活化的环氧化酶途径,不能阻断血小板旁路活化途径;(5)基因多态性等[3]。

中医学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人体体质决定了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作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质既与先天禀赋有关,又随自身的发育过程而变化,并且体质与疾病相互影响[4]。本资料显示AR+ASR87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多见,其中气虚质占21.84%,痰湿质占19.54%,血瘀质占16.09%,提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是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好发体质。我们在临床中可以根据中医体质的类型,给予疾病相应的干预治疗,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气虚质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痰湿质用二陈汤,血瘀质给予血府逐瘀汤等治疗,结合体质特点通过中医药干预,改善明显的体质偏颇状态,进而防止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对于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1]王河宝,曹征.中医体质学说在高血压一级预防中的理论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5):18

[2]侯靓亮,魏立.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4):595-598

[3]袁英.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12-14

[4]张海梅,张云云,郭德莹,等.不同体质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409-1412

猜你喜欢

湿质气虚抵抗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