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翻译工作坊”为视角探究翻译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2013-08-15张万防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工作坊传统教学模式

张万防

(武汉工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一、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改革的必然性

教师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学生所学的基本上是针对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和基本技巧,这使得他们面对真实的的翻译实践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翻译模式明显带有急功近利色彩,它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职业的针对性,有着课程设置随意、教材使用凌乱、课程标准不规范、课程定位不科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评估体系缺乏严谨性以及翻译师资严重短缺等种种弊端。种种弊端中突出的核心问题是没把学生以及他们能力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这与目前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理念格格不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翻译教学的发展。卢思源[1]教授指出:“总的说来,当前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和口、笔译翻译人才的培养都是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不少方面,很有改革的必要。”因此,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思想应该转变,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新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本文以探索“翻译工作坊”(workshop)的特点为突破口,在审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探索翻译教学的新程序,希望能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给翻译教学带来启发。

二、“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理念及其特点

工作坊(专题研习工作坊),初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翻译工作坊”类似商业性的翻译中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翻译活动[2]。即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就某一特定的翻译任务进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达成对原文解读、翻译原则、翻译技巧、词语选择、译文表达等各方面的一致,从而探讨出该群体所有成员都能接受或认可的译文的一种活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翻译工作坊”今已演变成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的平台,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3]。

翻译工作坊教学的主要理念是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的亲历者。学生只有亲历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才可能在活动中得到真知和情感感受与体验。其精神是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师“中心”地位和学生被动地位的一种颠覆和消解,是对平等价值主体的追求,是现实‘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一种有效手段。

不难发现,“翻译工作坊”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法,突出了翻译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它强调翻译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习得翻译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高校翻译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翻译工作坊”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再定位及教学具体程序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项实践性技能,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然而,传统翻译课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理论与实践脱节是一大弊端,某些老师只会讲理论,把实践教学搞成做练习、对答案的过程,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翻译工作坊式”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该模式强调的是,翻译教师并不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将其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翻译更加真实化,使课堂愈加社会化,以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任务中进行“实战”,从中获取翻译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翻译实践应该是开展教学的主线,指导教师对整个课堂过程加以组织、监督和指导,对学生的翻译成果进行评价。作为协调人和组织者,教师要推动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增强翻译兴趣;作为向导和推动者,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原文,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创造者,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作为督促者,教师要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心,他们共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归纳翻译原则,不断提高翻译技能,为他们日后从事实际翻译活动、承接翻译任务、实施翻译项目奠定基础。

在“作坊式翻译”教学中,教师主要起调解人、组织者、创造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向导的作用。在具体翻译教学中一般可以采用“分组翻译——小组讨论——班级展示——教师讲评”这几个步骤[3]。在这一模式下,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原来是以翻译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为主,现在是从“教”变为“导”。这种“导”,并非是减轻教师的工作任务,恰恰相反,这反而要求教师更有创造力,因为教师必须要跳出教材的禁锢,还要从真实的材料中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进而换位为主动参与者身份,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人而非奴隶。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翻译模式是教师“授我鱼”,而“作坊式”模式则是“授我渔”。

随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被重新定位,教学的具体程序较之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具体来讲,可分为三个步骤:“译前”、“译中”和“译后”。“译前”主要包括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必须的知识准备。在上课最初的时间里,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进行讲解。在“译中”这一阶段,理解和表达是老师和学生必须关注的步骤:教师针对翻译原文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整体熟悉原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以此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和了解背景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接着,学生就可以自己试着翻译原文了,此时,教师不应该妨碍学生的翻译活动,而应退至“幕后”,对学生的翻译活动进行组织和监控,同时进行一定的指导。“译后”是指复习和评价。学生们两人或N人一组,互相检查彼此的译文,在翻译得好和翻译欠妥的地方分别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评出最好的译文在全班进行朗读,对欠妥的译文进行讨论,共同研读,出谋划策,不断完善。这样一来,全班的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了同一目标,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作坊式”翻译教学法是对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性的鼓励,也是对参与者主人翁意识的提升。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在学习中确实动了起来,而不是像传统翻译教学法那样用一些过时的翻译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

四、“翻译工作坊”教学对翻译人才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现行翻译教学模式与市场不匹配的反思以及对“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理念及其特点的探究,同时对翻译作坊模式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新解读,不难发现,对提高学生适应真实市场的协作性、实践性和参与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和自主性特征,既使教师能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又真正培养了学生对翻译的理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从传统的翻译观解放出来,不再仅仅关注语言这一微观层面上的问题,还更多关注语言外的宏观因素,如文化思维。

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主流的学习理论和翻译教学的改革大趋势,也更注重翻译材料的真实性,译者的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合作精神,责任意识等的培养,为今后的翻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别是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所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翻译工作坊的确值得推荐。

五、总结

翻译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资源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方面。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推进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尽可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鉴于此,“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以作为翻译教改的一个新支点,它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营造民主气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以“翻译工作坊”为视角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还是一个探索和尝试,它并不是用来解决传统翻译教学不足的万能钥匙,但是,随着对之研究的深入,它将给翻译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1]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1).

[2]C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Rutledge,1993:7.

[3]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工作坊传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