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理想化”问题

2013-08-15李豫晋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理想化实效性哲学

李豫晋

(长治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山西 长治 0460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以下简称理论教学)不仅是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培育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养成具有求真态度、反思取向、创新意识品格的根本途径。理论教学就是要努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理论教学的这种实效性。然而目前的状况却是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突出的是理论没有能够内化为人的本质力量,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程度远远不够。归根到底是教师理论教学的理想化意识还没有自觉,理论教学的理想化方法还不够明确。对此我谈几点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理想化实质分析

理论教学理想化的过程,是相对于教学中诸多不理想状态而言的一种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对理论及其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化重构,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美感中掌握理论的科学性,形成理论学习的实效性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学生面对理论教学中所用教材及其所述内容、理论体系,或是由于教师个体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理论的抽象性特点,或是由于学生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局限,或是由于学习兴趣与实效取向的错位,难免会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产生茫然状态,出现如前所说的问题,使理论教学的尴尬在时代进步中日显突出。这便是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不理想状态。

从理论教学的理想化特点看,理论教学过程既涉及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实践环境因素,也涉及教材体系结构与教师个体教学过程的完善。就教师个体而言,理论教学理想化的实质就是,教师个体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针对自身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自我认识和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理解习惯等)的基础上,把教材体系中的相关内容重构成既适合教师发挥专长而能自如讲授又能满足学生所希望的真实性、美感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需求样式,以教师的理想人格魅力和构建良好环境因素的能力,针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要领,领会精神,将外在于自己的对象化理论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思想智慧与实践能力,实现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理想化构建要点分析

理论教学的理想化虽然涉及的因素很多,但就教师个体而言,在理论教学中如何完善理论的理想化过程,普遍有效的应该是科学地处理好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第一,理论教学理想化的过程就是,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根据理论基本精神和体系特点、目的取向,还有学生情况和社会背景,找准理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讲授相关理论时因“从何说起”的问题,既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兴趣、情趣,又是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理论观念把握的逻辑进程。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兴趣,强化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更加关注理论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理论思维的乐趣与美感,在顺理成章的逻辑思维中,把握理论体系的结构、实质和意义,探视出理论内容的真谛,内化成“为我所有,由我所用”的本质力量。

理论教学过程中切入点分析,就是要根据所授理论体系与理论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兴趣所在,情感所向,关注焦点,还有相关背景和实践环境等,围绕着理论教学的目标要求,选择理论教学的切入点。以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为例,理论基本上是从“世界是物质的”说起,这样的逻辑起点在哲学启蒙和发生的历史进程中无疑是合理的。当人类开始进行其独有的实践活动的时候,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与“物”的关系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思考必然是以我们所面对的对我而言的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问题为前提。目前理论教学中的问题是,在功利性倾向比较突出的时候,人们对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立足于“有什么用”的急功近利的选择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就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视野,淡化出人们的关注之中,理论教学也就在学生观念中变成了空洞说教,在实践中也就使得哲学理论的智慧不能统领人的行为,理论没有有效地内化为人的本质力量,失去了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所以说,目前理论教学的内容虽说体系完善,结构合理,但是在面对教师个体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时候就不够理想。这正是相对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而言的不理想状态。我们在理论教学理想化的过程中完全有必要、有可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切入点,从“人的存在形式”和人的实践本质说起,以人的实践活动来贯穿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与体系结构,突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养成对人的存在及其实践活动的意义。如此这般就会使得学生对理论产生兴趣而关注理论。

在理论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相关实际情况,对理论切入点进行理想化重构,那么理论教学中的不理想问题就会有所改善,至少可以使学生产生对理论的兴趣而关注理论的精神,钻研理论的实质,接受理论的熏陶,最终内化为人的本质力量。

第二,理论教学理想化的过程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力求消除影响理论学习中的各种障碍性因素。影响和制约学生理论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制约性因素之一是学生背景知识的局限性。一个理论体系总是在一定背景知识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近代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和近代科技革命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背景下创立的。如果我们要对理论深入地理解接受,就要使学生在立足于这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认识理论。在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还不确切地了解这些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就不会懂得理论的实践性与时代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理论学习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恒久的动力,理论教学就会陷入不理想状态。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大学前阶段的学习特点,必须在这些背景知识方面“多说几句”,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创设一个理想化的背景条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知、体会和领悟理论的精神,感受理论的实践性意义。这正是理论教学中理想化的意义所在。

影响学生理论学习实效性的另一个制约性因素是,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反抽象性倾向的矛盾。学生在理解问题时难免遇到诸多抽象性干扰性因素,使我们面对理论总会有茫茫然之感,难以走近理论,更不会走进理论。理想化的方法,就是要根据理论体系和基本精神,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所授理论进行再选择、再构建,确定讲什么,不讲什么,怎样讲授,不怎样讲授的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理论的教学中关于哲学的界定是“哲学是理形态的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1],“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的统一”[1]5。如果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对此照本宣科,学生就会从对教材的茫然走到对课堂的茫然、由对老师的茫然,最终又回到思想的茫然中。理想化的选择构建至少可以减轻我们在理论教学中茫然程度,改善这种茫然状态。对什么是“哲学”的界定我们可以借助于理想化的方法从“哲学不是什么”说起,让学生在了解哲学不是什么的思维中认识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哲学不是知识,知识是可以以经验事实验证的,如“白马是马”的问题。哲学是经验事实无法直接确认的但又是合乎理性、合乎规律的东西,是需要在理性把握和实践中体悟的智慧,如“白马非马”的问题,哪怕它是错的,总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此我们就不难有效地说明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这就是用理想化的方法所揭示的哲学的界定原则。

理想化的方法就在于能够在抽象与具体的矛盾中寻求统一,在理论的复杂关系中理出头绪,使理论教学不再晦涩茫然。

第三,理论教学理想化的过程还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氛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理想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理论学习的热情,启迪人的思想智慧。理论教学理想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实践活动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的理想化就是教师在理论教学活动中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消除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一言堂”和学生“一言不发”、“没有疑问”的不理想状态。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消除迷信、克服盲从、解放思想,使学生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想。

课堂环境的理想化还应该是教师形象的理想化。教师作为普通人难免有其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局限,总会有因其情感情绪所致的热情不够,精神不振,情绪化态度等非理想化状态。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绝不可以把自己的这些情绪性的因素带进课堂,而应在学生面前永葆青春活力,永远积极向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不是积极进取、热情向上、思想深刻的气息,就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体验以及思维的逻辑性,思想的深刻性,进而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把自己诸多不利于教学需要的非理想化状态的因素弃之课堂教学的门外,潜藏在学生的视野范围之外,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理论学习的美感与力量。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真谛。所以实践环境的选择,对环境条件的理解等问题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智慧和独特的视角展示给学生。这便是理论教学实践环境的理想化过程。实践环境的理想化,可以给学生提供理论思考的思维空间和现实基础,使抽象的理论有了现实的诠释,使普遍性的理论有了针对性的的问题,使空洞的思考有了客观的内容,使没有反思的种种误解与偏见有了现实的纠正与克服。这样的理想化环境,是理论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统一的中间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归宿。

理论教学的理想化问题探讨,应本着如何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原则进行。所以须明确,一方面教师个体理论教学的理想化过程不仅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非程式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用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方法统领所有的理论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辩证的思维方法,反思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的独立意识,分析批判的科学视角,完善教材体系与教学过程,提升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效果。

[1]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理想化实效性哲学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菱的哲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陆毅:侯亮平是个太理想化的人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