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13-08-15刘建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团委团委社团

刘建生,代 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则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职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真正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作为现实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了满足课余学习、生活、心理、文化、社会需要而自发筹备并经批准成立的具有一定目标和活动规范的学生业余团体组织。[1]学生社团越来越多地承载着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所要求的目标和任务。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创新学生社团运行机制,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需求,笔者拟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学生社团实践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机制创新。

一、机制与学生社团机制的内涵

《现代大辞典》对机制一词解释为:“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理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规律”。[2]因此,机制指一个客观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织结构及各要素和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具有规律性的运行过程和运行方式。[3]

学生社团机制是整个学生社团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体现着系统运行和发展的思想,具有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和可调性等特点,学生社团机制一般由组织系统、管理体系、激励与约束机制构成。[4]只有把学生社团系统全局化,合理调配机制内各种要素,使之符合机制的特点、要求和目标,才能科学运行。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机制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机制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党委宣传部管理模式、学生处管理模式和团委管理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团委管理模式。团委主导机制中,学生社团的运转主要由团委以审批和任命等形式来进行一定程度行政化的管理。实践中,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校团委牵头管理,包括社团的成立与注销、经费使用、社团负责人的变更、社团活动等都要经过校团委审批;二是校院两级团委牵头管理,校团委管理校级学生社团,院系团委管理院系学生社团,院系社团接受校团委的管理和监督,并到校团委注册。三是院系团委牵头管理,校团委把管理学生社团的权力下放给各个院系团委,院系团委具体负责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校团委对全校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评审,对活动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注册或者注销不合格的学生社团。[5]

三、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的实践与困惑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笔者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围绕机制创新的特色实践活动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新机制。

1.特色学生社团活动推动学生社团机制创新。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社团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学生社团已发展到29个,近2000人加入了不同社团,占在校生的1/5。这些社团可以定位为专业科技、文化艺术、实践技能、素质拓展、志愿服务、体育竞技、兴趣爱好等七大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繁荣了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和平台。

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文化育人功能,重点从学生社团机制创新入手,将学生社团活动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形式,打造学生社团品牌。比如,学校创新性地组建了以安塞腰鼓阵、飞扬旗阵、风之彩扇阵、太极阵、女子绛州鼓阵、龙舞阵为活动形式的六个学生社团。将蕴含民族传统文化的学生团体文化活动作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通过团体活动形式,吸引了上千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吸引力。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组织纪律观念,接受集体主义教育,感知传统文化魅力,在活动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提高。六个特色学生社团活动受到广大媒体和所在地区高职院校的极大关注、好评。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之所以能够开展有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得益于从学生社团机制上寻找突破口,学校探索构建校、行、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社团的机制。学校内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校团委、各院党总支、团总支主抓特色学生社团工作,校团委负责指导,各院系团委具体负责特色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日常工作。同时,学校将各特色学生社团研究列为校级科研课题,并申报立项为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力图从理论上深化研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学校外部,学校按照校行企合作共同育人要求,将特色学生社团工作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与文化传统相结合,共同推进学生的素质培养。为了提高特色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学校还从社会、行业、企业以及学校内部等不同渠道吸纳和引进指导教师,从专业角度进行指导,形成学生踊跃参与,教师言传身教的良好氛围,体现了文化育人、社会育人的精神。

2.问题与不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特色学生社团机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上分析,学生社团机制创新与其他高职院校比较类似,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学生社团机制建设中,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参与建设的程度不高,有的甚至还没有涉及。二是学生社团的组织机制不清晰,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三是学生社团负责人、社团干部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学校对学生社团规划、人员配备、活动开展、工作绩效等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目标,约束机制还不健全。五是学校对参与学生社团工作的教师和学生等人员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六是学校对学生社团在经费、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等资源方面的保障机制还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建设的需要。

四、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机制的探索

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应以育人理念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学生社团结构,整合各方资源,从学生社团的组织形态、管理体系、人才队伍、活动指导、监督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社团新机制。

1.构建校、地、行、企共同参与管理的学生社团组织形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组织构建应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将学校、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多方资源加以整合,在多方参加的学校理事会下,建立由学校党委领导,学工部统筹,校团委负责指导,院系团委具体管理,学生社团自主活动,打造精品,彰显特色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提供政策指导和咨询,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确保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在学校学生社团与行业企业间牵线搭桥,形成互助形式,真正解决学生社团活动与企业选拔人才对接的问题;[6]行业、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学生社团提供技术支持和活动项目,使学生社团参与企业文化,校企互动,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就业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2.完善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隶属于校团委的学生社团联合会,专门负责学生社团的管理、服务工作,体现学生社团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与效果的发挥。学校团委可对各学生社团的资源进行调配,实现对社团的管理从微观走向宏观。[7]

3.加强学生社团人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人才队伍主要有学生社团负责人、社团干部和指导教师等。学生社团负责人是学生社团建设的核心,应建立学生社团负责人准入制度,为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活动开展的中坚力量,要高度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应当通过民主推荐、个人自荐及组织把关相结合的途径选拔。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社团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指导教师是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建立学生社团导师制,出台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权利和职责,落实待遇,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8]还应从校外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等担任学生社团的校外指导教师,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4.健全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以学分的形式予以记载。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综合目标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等要素,对实现活动预期目标的社团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在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组织和学生管理干部体系,在推优入党、评先评优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在社团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调动学生社团干部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认同感,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要健全学生社团经费、场地保障机制。学校可通过拨付活动经费、收取会员费、引进社会企业赞助等方式解决学生社团经费不足的问题。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审批制度和企业赞助学生社团制度,从制度层面构建起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9]另外,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学生社团活动场馆设施、办公设备、网络等硬件的建设力度,积极为学生社团开辟出更多新的活动领域。

5.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社团约束、监督和评价体系。学校应对学生社团的成立、登记、变更、注销,社团干部的选用,指导教师的聘任,社团成员的吸纳,活动经费的筹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完善社团活动成绩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考核办法。建立严格的活动审批制度,严把社团活动的思想方向和活动质量关。[10]建立评比制度,对各社团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评比。促进学生社团自主发展,同时确保学校对学生社团的主导性。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2]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3]那述宇.监督机制的概念解析与模式选择[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

[4]李新瑾,张丽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制订与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1)

[5]张澎,曾灿.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11,(6)

[6]刘茗飞.高职院校“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构建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4)

[7]刘媛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发展之浅见[J].科教导刊,2011,(6)

[8]贾娜,王洪飞.高校社团管理模式的创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9]郭胜.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10]邓慧君.关于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思考[J].文化教育市场,2009,(9)

猜你喜欢

校团委团委社团
缤纷社团
高校免费为女生送出3000双高跟鞋
红色教育在高校团委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组织开展“奋力书写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时代新篇章”主题党课
浅谈校团委学生会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