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西游降魔篇》

2013-08-15吴皆凝

关键词:降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吴皆凝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一、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式后现代主义电影

后现代主义最初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是包含着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综合概念。后现代元素在电影、文学、绘画、哲学、美学理论、心理分析和语言中都被广泛应用,并有着独特的地位。

后现代主义电影,既指带有能反映后现代时代特征和文化风格的电影类型,又指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省和思考的电影类型,它采取反讽的方式怀疑一切可靠的真实性和确定性。“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1]中国式后现代主义电影一般不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体,而是在创作中加入后现代主义元素。香港由于其特殊历史原因和多元化的文化空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现代主义电影:有着中国传统的大团圆式结局、英雄主义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MTV 式的镜头语言、反讽、蒙太奇剪辑技巧等后现代元素。

蛇年伊始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周星驰的新作《西游降魔篇》,在搞笑的无厘头电影中融入古典戏仿、游戏解构、拼贴等后现代元素,创造了又一个票房神话。影片《西游降魔篇》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并加以随心所欲的戏仿和改编,给观众以后现代主义的冲击。

二、后现代元素在《西游降魔篇》中的应用

《西游降魔篇》由三个部分、四条线索交织而成。在妖魔横行的世界,百姓苦不堪言,由此诞生了驱魔人和妖魔之间斗争的故事。第一条线是年轻的驱魔人陈玄奘以“舍小我,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历尽艰难险阻,依次收服水妖、猪妖以及妖王之王孙悟空为徒,并用爱将他们感化,而陈玄奘自己也终于领悟到了“大爱”的意义;第二条线是各路驱魔人为了获得驱魔报酬互相争斗;第三条线是驱魔人段姑娘在驱魔途中偶遇陈玄奘并爱上了他,在驱魔过程中处处维护玄奘,并最终为他牺牲,以此唤醒了玄奘心中对爱的领悟;第四条是佛祖耐心教导指引陈玄奘,并最终使其修成正果。四条线索齐头并进,互相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拼贴式叙事结构。

(一)拼贴式叙事结构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本的制作方式,就是把各种差异因素组织在一个文本平面上。电影在叙述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因果关系直线叙述,而是将由四条线交织而成的故事从各个侧面展开,由此凸显电影的主题,达到娱乐、感化大众的效果。“后现代主义者怀疑连续性,认为现代主义那种意义的连贯、人物行动的连贯、情节的连贯是一种封闭体。观众在长期的观影经验积累中,逐渐产生了对影片的习惯性理解和预期性猜测,逐渐符合观众设想的影片会减低他们对影片的关注程度,甚至产生轻视感和厌倦感。”[2]《西游降魔篇》的故事不是按照因果顺序发生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交错的结构使影片更立体,更引人入胜。四条线索的主旋律都是驱魔,不管是陈玄奘“爱”的驱魔以修正道,还是其他驱魔人在利益驱使下的驱魔,都催生了陈玄奘的“大爱”精神,成就了其普渡众生之路。这样的拼贴更能体现故事的曲折性,也更能反映电影的主题。

(二)拼凑与戏仿

后现代主义电影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使用拼凑与戏仿。拼凑和戏仿,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和常用手法。这两种艺术手段都对一种独特的风格进行模仿。而这部影片恰恰就是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戏仿成果,它的内容和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复制了《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一反传统,把很多角色设计为现实生活中具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小人物。这样的戏仿效果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彰显。“任何戏仿作品所戏仿的对象都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神圣性,它的崇高感已经牢固地积淀为大众心理定势,所谓‘戏仿’就是瞬间抽掉神圣脚下的崇高圣坛,从而享受极速心理落差的刺激和快感。这就是戏仿文体的‘极速矮化’。”[3]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就是运用这种“极速矮化”的游戏方法,把观众心目中传统英雄大侠的形象推倒,让他们成为被戏仿的对象,并把他们颠覆成了现实生活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小人物,而观众也在这一“降格”游戏中获得了莫大的快感。影片对虔诚、严肃、永恒、稳固、绝对、不可变更等神圣性的降格,使观众在解脱羁绊和粉碎禁锢中获得自由的欢快。影片中,本是一心向佛、温文尔雅的陈玄奘,却被挖掘出了搞笑的潜质,他不再是《西游记》中被众人拥戴的师父,他也可以被吊起来,也可以和驱魔人段姑娘产生爱情,可以失声痛哭。《西游记》中那个天不怕地不怕、仗义执言、正直勇敢的孙悟空,更是一改英雄本色,他会向如来佛祖挑战,会伤及无辜,会不择手段地杀害驱魔人。驱魔人各自也都有被降格的一面,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伟大的拯救者,他们有自己的小心思,比如,空虚公子会装面子。雇来的四个女佣也不是天仙模样的美女,而是姿色平平的中年妇女,这样更能博得观众的笑声。这些“极速矮化”的英雄和传统的冷峻威武、不近凡人的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这些落差使得影片的搞笑效果更为直接。

(三)卡通化人物语言

虽然人物原型来自于古代,但是他们说的并不是“之乎者也”,而是最平实的现代语言,影片中港台腔调、大陆方言随处可见。从一开始村民们的对话,到后来空虚公子与随从女佣的对话,都可以看到方言的搞笑魅力。在对付妖魔的紧张时刻,在角色对战的紧张时刻,冷不丁冒出几句方言,实在让人忍俊不禁。片中很多精彩台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语言种类繁多,语言的卡通化也是一大特点。卡通叙事语言的主要特点就是机械性的重复和跳跃性的节奏。比如,空虚公子出场时和女佣的对白:“我是空虚公子,不是肾虚,我是肾虚,不,不是我肾虚,我肾虚公子。”又如,孙悟空向陈玄奘炫耀往事,“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砍了三天三夜,眼睛都没眨一下!”陈玄奘问道:“你眼睛不干吗?”孙悟空说:“我他妈说我杀人不眨眼,你他妈问我眼睛敢不敢?”如此跳跃的语言对话和略显粗俗的用词,无意中又戳中观众的笑点。通过这种机械性和跳跃性的卡通叙事消解了所叙之事,使人物之间的相互言说蜕变为只“言语”不“说事”,叙说和言语本身就成了游离于主题和情节之外的纯粹的话语乐趣。这部影片正是采用现代化、卡通化人物语言的叙事方式,使之达到了一种语言狂欢的状态。

这部影片其实是中国搞笑无厘头电影的代表。游戏式的结构、狂欢化的语言以及震撼的视觉效果,虽然给人以解构、拼贴、低俗的感觉,但在影片的结尾通常是中国式的回归、中国式的大团圆,回归到一种应有的传统的崇高。影片对严肃的解构和对崇高的建构是同时存在的,通常都是通过结尾对传统价值、传统爱情的回归来实现的。陈玄奘最终坦白了对段姑娘的爱,也因此明白了“大爱”与“小爱”本无界限,本可同在;而段姑娘是以牺牲自己作为对爱情的执着见证,这是爱情的回归。陈玄奘最后还是执着地虔诚向佛,以看似最无用的方式收服了孙悟空,终成正果,踏上西天取经的道路,这是传统大团圆的回归。可以看出,中国式后现代主义电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中西文化不断碰撞的结晶,为观众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视觉感受。

[1]王先霈,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智华.影视文化传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降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两神山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