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协调发展

2013-08-15康良生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民俗

康良生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体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音乐是各个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情思、灵魂。学校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出文化传承,探索一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产生之初就担负着承载文化发展的使命,不同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化既有一元属性也有多元属性,在一个民族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建立文化并不断提高的时候,文化可以被看成是一元的;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渊源不同,又出现了文化多元化的现象[1],[2]。广义的音乐文化指的是与音乐相关的并且带有社会性的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的事物;狭义的音乐文化一般是指代广义音乐文化概念中的精神层面。本文所研究的是狭义的音乐文化。

目前,我国音乐文化一般被分为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两部分,也可进一步细分为民族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文化与民俗音乐文化等,这些都是在社会进步与音乐发展中人们经过实践而建立与完善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音乐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音乐文化只有通过合理的音乐教育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才能促进人类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关系复杂,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一种文化离开教育可以传承发展。特别是学校教育,更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教育工作者对文化形态进行归纳、整理、加工,将其系统化、形象化,形成教学思想,编写教材,继而实施教学。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对文化形态的理解、整理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这也就决定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音乐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它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改变,这种改变往往首先反映在教学中,例如,现代美国音乐教育中不断增加爵士、摇滚内容,就是美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折射。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还是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教师只重视对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理解音乐,对音乐文化了解比较少,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以及音乐文化的发展[3](P19)。在我国音乐文化中,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音乐都深深体现了音乐工作者优秀的艺术能力,对学生进行音乐文化教育的好处是巨大而且是终身的。强调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协调发展,建立一个以音乐文化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对我国音乐事业的腾飞有着重大促进作用。就二者如何协调发展,笔者从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音乐三部分进行了思考分析。

(一)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在我国的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音乐文化中的珍品。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培养音乐素养,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但目前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并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民族音乐落后、陈旧。缺乏民族音乐认同感是音乐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这种不良音乐环境的改善需要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首先,建立中国音乐的理论体系,利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分析语言、哲学、心理等多学科的发展历史,借鉴西方文化理论体系建立的方式,因地制宜,建立一套中国特色的音乐理论体系。其次,加强民族音乐教材建设。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教材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目前民族音乐教材尚未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应该重视我国民族音乐理论成果向音乐教材的转化,注重教材的统一性、科学化,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不仅要引经据典,引入动听优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还应该向学生灌注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艰苦奋斗的优秀民族精神,在加强审美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再次,加强民族音乐课程建设。应注重课程体系的改革,例如,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设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风格等课程。总之,在民族音乐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在传承中体现文化和利用文化来传承两方面的结合。

(二)流行音乐

当今社会音乐文化中,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流行音乐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流行音乐曲调流畅、歌词易懂,为人们带来娱乐享受。很多教师认为流行音乐中包含不少消极因素,或对流行音乐文化存在偏见,无法解读流行音乐中蕴含的文化特点,将流行音乐拒之门外。但实际上,流行音乐中的很多优秀作品可以适当引入音乐教学。很多公益性歌曲宣扬了关爱他人的精神,比如《手拉手》、《爱的奉献》等,都可以引入课堂[4]。

新时期提倡素质教育,新时期音乐教育的特点也是强调学生思想的开放多元化。音乐教育要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构建有所帮助。音乐教师有必要通过仔细筛选,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达到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效果。流行音乐是音乐发展最明显的体现,在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既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的标志。

(三)民俗音乐

民俗音乐,就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民间音乐。民俗音乐文化包含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是传统的生活方式、民俗活动、文化教育的结合体。很多优秀的民俗音乐,例如《蒙古人》、《大麦子号》等,就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曲调来让听众对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民俗音乐,给学生了解、接触这些逐渐没落的民俗文化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我国民俗文化的多样化,增强爱国情感[5]。

在音乐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优秀的民俗音乐,培养更多的民俗音乐人才。目前,我国民俗音乐文化在逐渐衰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所以,引入民俗音乐不仅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创新点,而且对发展音乐文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二者协调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三、结语

教育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教育,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育对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与作用。教育既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学校教育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们在未来应不断深入研究音乐教育,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促进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协调发展。

[1](英)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灿.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J].大舞台,2011(5).

[5]周荫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音乐教育,1996(3).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民俗
冬季民俗节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俗中的“牛”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俗节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