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歧路灯》中的“竟”和“竟是”分析与比较

2013-08-15杨峥嵘唐韵

关键词:歧路语气现代汉语

杨峥嵘,唐韵

《歧路灯》是18世纪李绿园所著的长篇白话小说,共108回,60余万字。按蒋绍愚先生给汉语史的分期,《歧路灯》反映的是近代汉语后期的语言现象,语言中虽带有河南方言色彩,但对于语法研究的影响不大。所据版本是栾星校注,中州书画社1980年版。

除去“毕竟”和“竟自”,《歧路灯》全书使用“竟”字共238次。其中“竟”作为词使用共136次,同形异构的“竟是”出现102次。下面从语法功能、语法位置和语义类别三方面比较分析“竟”与“竟是”。

一、竟

《说文·音部》:“竟,乐曲终为竟。 从音,从人。 ”[1]据此,大多数学者均以“乐曲终止”为其本义。苏州大学徐山博士通过对甲骨文“竟”的分析,提出新的观点,他认为:“竟一词的本义为‘终了,完毕’。 ”[2]无论“竟”的本义是什么,毋庸置疑它的副词词性是由动词演化而来的。首先是作为动词的面目出现,然后渐渐具有了副词的功能,接着动词的功能开始衰减,最后蜕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副词[3]。《歧路灯》中的“竟”都是以副词的面貌出现。

(一)“竟”的语法功能

1.“竟”修饰动词性短语或动词

现代汉语副词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但是,《歧路灯》中的副词“竟”除了可以修饰动词以外,还可以修饰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副词置于整个谓语前,是近代汉语副词的特点[4]。例如:

(1)潜斋竟落孙山。 (10·112)①

(2)你把我叫的来到,主子竟躲了。 (30·283)

(3)又迁移了三日,竟搬移个干干净净。 (98·916)

例(1)“潜斋‖[竟]落孙山”中,“潜斋”为主语,“落”是动词,“孙山”充当宾语,副词“竟”在句中做状语,修饰动宾短语“落孙山”。 例(2)“主子‖[竟]躲了”,“竟”修饰动词“躲”。 副词“竟”表示说话人对主语发生动作、行为的出乎意料,是正常情况下始料未及的。 例(3)“[竟]搬移<个><干干净净>”,“搬移”是动词,“个”和“干干净净”都做补语,构成动补结构受副词“竟”的修饰。

2.“竟”修饰主谓短语

近代汉语副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修饰主谓结构[4]。 修饰主谓结构的“竟”在《歧路灯》中仅有一例。

(4)我竟一客不烦二主,就恳钱老师包办何如?(5·54)

“一客‖[不]烦∣二主”是一个主谓宾完整的主谓结构,在“我‖[竟]一客不烦二主”中,做谓语,受“竟”的修饰。

(二)“竟”的语法位置

近代汉语副词“竟”在句中做状语,置于动宾短语和主谓结构之前。当句中有多项状语时,根据状语的不同性质,它的位置有时固定有时灵活。

1.时间副词和“竟”共现时,置于“竟”前

(5)今日竟坐了碧草轩西席。 (8·88)

2.句中有处置式“把字短语”做状语时

“竟”既能置于“把字短语”后,也可以置于“把字短语”前。共13例,“竟”置前的占61.5%,置后的占38.5%。现代汉语则只能置“把字短语”前。例如:

(6)竟把一个方正醇笃的学者,成了一个君子曰终。 (12·132)

(7)把一个人家竟做得火焰生光的昌炽。(39·360)

3.语气副词的位置比较灵活

既能置于“竟”前,又能置于其后。现代汉语“竟”只能位于语气副词之前。例如:

(8)也竟公然成了一把赌手。 (34·322)

(9)竟也得不到一丝儿音耗。 (45·417)

(10)不料竟被脚户缠绞住了。(44·402)

综上,句中多项状语时,一般来说,除了时间状语外,只有语气副词、“把字短语”可以位于“竟”之前,其他的(范围副词、介词短语等)都位于“竟”之后,这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副词置于“竟”前,可以看作是近代汉语副词的一个特点。

(三)“竟”的语义类别

《歧路灯》中“竟”的语义大致有四种,处于近代汉语末期的副词“竟”继承了前期的所有义项。

1.终于,到底

(11)又迁移了三日,竟搬移个干干净净。(98·916)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5]。例(11)中,经过搬迁三日的过程,出现搬移干净的情况。这种语义在《歧路灯》中出现得比较少,仅有4例。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语义发展到近代汉语后期已经逐渐失去阵地。

2.径、一直、直接

(12)改日相约,竟往馆陶看看娄兄去。 (39·360)

(13)老贾挑礼盒,竟上主簿衙门而来。 (46·427)

共7例,“竟”后面行为的实施免去某一中介[6],表示人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句中一般都有处所词和“来”“去”等动词。表示位移没有拖沓,直接而不是间接地去某地、做某事。

3.就

(14)我竟仗香火之情,你脸上我定啐十来口唾沫。 (42·388)

共12例,表示说话人语气的笃定。例 (14)中“竟”加强了说话人的语气,是说话人对所说之话的笃定。句中的“竟”若省略,不影响句子的意思,但会影响整个句子的语气。

4.居然,竟然,含有出乎意料之意

(15)那得一个穷庐书愚,竟得上觐龙颜。 (10·101)

表示出乎意料的“竟”受汉语双音节化的影响,在现代汉语中被“竟然”所替代。共113例,占“竟”所有语义的80%以上。可见,近代汉语后期“竟”表示出乎意料的义项已经成熟。

二、竟是

在近代汉语中,副词或副词性语素同各类“是”的组合,不但出现频率很高,而且情况错综复杂[7]。“竟是”在汉籍检索系统清代小说中出现有3000次之多,在处于近代汉语末期的《歧路灯》中出现102次,现代汉语中却不常见,所以应该看做是近代汉语时期的特殊现象。“竟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副词“竟”与判断动词“是”的组合;一类是副词“竟是”。

(一)副词“竟”+判断动词“是”

查阅 《汉语大词典》“竟”的发展轨迹:奏乐完毕→终了,完毕→穷究→遍;全→谓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终于;到底→竟然、倒,含出乎意料之意→直接;一直[8]。发展到近代汉语时期“竟”主要用作副词。从先秦到现代,“是”一共经历过五个阶段:代词→动词→副词→词根→词缀[7]。当“是”以“判断动词”的形式出现时,“竟是”的语法意义大致有表判断和表比喻两种。

1.“竟+是”表判断

(16)这谭绍闻竟是一个积匪。 (65·627)

“谭绍闻是积匪”,“是”用于名词性成分“积匪”前,表判断;“竟”含有出乎意料之意。“竟+是”表示在情感上对所判断情况真实性的出乎意料和不满意。

2.“竟+是”表比喻

(17)死了一个益友,又走了一个益友,竟是少了半个天。 (39·360)

(18)谭绍闻读了半年书,夏逢若竟是师婆子没了神,赶脚的没了驴儿。 (56·522)

例(17)把“失去两个益友”比喻成“少了半个天”,突出两位益友的重要性;例(18)把“夏逢若没有谭绍闻”比喻成“师婆子没了神”和“赶脚的没了驴儿”,夏逢若的焦急心理跃然纸上。“竟”只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强化比喻的结果;“是”为比喻词。现代汉语比喻句继承了“是”的此用法。例如:

(19)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二)复合式副词“竟是”

据张谊生的《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副词“竟是”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竟”和“是”由于经常共现,逐渐趋向凝固,随着内部分界的消失,词义也渐趋融合,终于形成了一个复合式副词;另一个途径是“竟”在修饰动词“是”的过程中,就已形成了定型的搭配,又与“是”进一步结合,从而走上了凝固、融合之路。两条途径殊途同归。

1.“竟是”的语法功能

第一,“竟是”修饰动补短语或动词。例如:

(20)竟是大赌起来。 (17.178)

(21)家叔竟是死了! (22.217)

例(20)“[竟是](大)赌<起来>”,“赌”是中心词,与“起来”一起构成“动补结构”,受副词“竟是”的修饰,表示说话人对动作、行为的不认可。例(21)“家叔‖[竟是]死了”,“竟是”修饰动词“死”表示“家叔死了”是说话人出乎意料的事情。

第二,“竟是”修饰主谓短语。例如:

(22)这谭年兄忠弼的善行,竟是人人说项。(5.48)

“人人‖说∣项”,是一个主谓宾完整的主谓结构,在句中做谓语受副词“竟是”的修饰。

2.“竟是”的语法位置

副词“竟是”与其他副词共现的频率很小,《歧路灯》中仅有3例,“竟是”置于语气副词“也”和否定副词“未曾”前,置于情状副词“公然”后。例:

(23)绍闻竟是也不脸红,也不手颤。(17.177)

(24)竟是未曾听着。 (59.545)

(25)你公然竟是如此! (20.203)

“竟是”与其他副词连用的现象在《歧路灯》中很少见,这是与“竟”明显不同的一点。

3.“竟是”的语义类别

在两种不同的途径下,“竟是”的语义类别也有两种:第一种语义偏向“竟”。

一是居然、竟然,含有出乎意料之意。例如:

(26)竟是叫我哭不的,笑不的。 (17·176)

“竟是”在语义上等于“竟”,但与“竟”相比,“竟是”出乎意料的语气相对较弱,这是由于词缀“是”弱化了句子语气。

二是索性、干脆。例如:

(27)我竟是上亳州寻我舅舅去。 (44·402)

句中,“竟是”作为语气副词,含有说话人主观上的任性。

三是毕竟。例如:

(28)谭绍闻竟是没法,只得随走。 (54·506)

例(28)“竟是”等同于“毕竟”,有“到底;终归”的意思,带有让步的语气。

第二种语义偏向“是”。

一是倒是,表强调。例如:

(29)你竟是躲一躲儿。 (50·465)

例(29)中表示妻子对丈夫不“躲一躲儿”的嗔怪。“竟是”表示实际情况与说话人的主观想法不一致,在现代汉语中被“倒是”取代。

二是将、将要,表趋向。例如:

(30)我竟是要睡哩。 (19·193)

(31)我竟是醉了,咱走罢。 (90·852)

“竟是”表示未来的一种趋向、预测。例(30)绍闻还没睡,但是打算睡了;例(31)程嵩淑还没有醉,但是他就要醉了。“竟是”的“将,将要”义项是继承古代汉语中“将”用作“是、为”的用法。

副词“竟是”的产生,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副词而不是动词。“竟是”在古代汉语中几乎没有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被“竟然是”和其他词所代替,它只存在于近代汉语时期,是近代汉语副词的特殊现象。

三、副词“竟”与副词“竟是”之比较

副词“竟”与“竟是”同时出现在一部著作中,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

(一)“竟”与“竟是”一致性表现

语法功能的相似性,都可以修饰动词性结构和主谓结构。

语法位置的相似性,都可以置于语气副词“也”和否定副词之前。

语义上的相似性,都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义项,并且“竟是”的此义项是由“竟”的语义发展而来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是孤立的。

(二)“竟”与“竟是”差异性表现

语法功能上,“竟是”能修饰动补短语,不能修饰动宾短语。

语法位置上,“竟是”极少与多项状语共存。

语义上,“竟是”可以表示“毕竟、将要、倒是”和委婉语气的意义,这些义项“竟”都不能承担。另外,在表示“竟然,含出乎意料之外”意义时,“竟是”比“竟”的意外意味要淡,对出现情况有所预料,只是当情况发生时依旧不愿接受。

综上,副词“竟是”的发展轨迹:副词“竟”修饰判断动词“是”→“是”虚化为词缀→副词“竟是”产生。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竟”和“竟是”广泛活跃于近代汉语时期,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语法功能、语法位置和语义类别上。副词“竟是”是由副词“竟”发展而来的,没有“竟”,“竟是”不可能产生。但是,它们又不能自由地更换,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副词。

注释:

①文中例子有数字标注的均选自《歧路灯》,例子后面括号里实心点前表章回,实心点后表页码。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58.

[2]徐山.释“竟”[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施建平.汉语副词“竟”的产生、发展及分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8).

[4]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袁宾.《儒林外史》中副词“竟”的引申义[J].中国语文,1981(6).

[7]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8]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385-386.

[9]聂丹.语气副词“竟”及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

[10]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11]李绿园.歧路灯[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0.

猜你喜欢

歧路语气现代汉语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歧路亡①羊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无题(5)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夜路吟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