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滨水区植物景观初探

2013-08-15

大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灌木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1 引言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指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市滨水区与人们的城市生活最为密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最深,它包括水域、水陆线与陆域三部分,这是与自然或原始形态的滨水区最大的不同。而在滨水区的景观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既可丰富滨水区的可观性,又可突显出一座城市的景观特征。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21.8℃,植被丰富,四季常青,是一座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城市。市区内水系丰富,有“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内)河”,拥有打造精品滨水植物景观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南宁强调绿、水、城的融合,期待以水点睛,提升滨水园林景观,将城市水系及滨水区域建设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住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公园,以实现南宁“中国绿城”加“中国水城”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植物与水的搭配更显重要了。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南宁市建设有滨水景观的水体的植物景观进行初步的探究。

2 南宁市滨水区植物景观现状

2.1 植物种类

南宁滨水景观区水上的水生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大都贴近岸边,有粉绿狐尾草、芦竹、菖蒲、再力花、野慈姑、水莎草、美人蕉、碎米莎草、伞草、纸莎草等。一般呈带状,断续地装点岸边,还间隔着稀疏的近一两年引进的水杉;也有离水岸有一定距离的,有芦苇、荷花、睡莲、南美天胡荽等。相思湖中的芦苇簇成不规则的圆形,犹如水中岛;而荷花、睡莲、南美天胡荽则星星点点的飘在水面上,其中南美天胡荽又可以过冬,填补着冬季大部分水面的空白。他们都有一定的氮、磷去除功能,其中,粉绿狐尾草和芦苇还有克藻功能,芦苇和美人蕉菖蒲等有去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能。他们所形成的自然岸线弱化了陆地与水体生硬的过渡边线,同时会给人不同于人工岸线的新鲜感受。

近水域的陆地上的植物种类更多,灌木有细叶萼距花、光叶海桐、金叶女贞、三药槟榔、花叶鹅掌柴、金边龙舌兰、红绒球、福建茶、黄金榕、花叶艳山姜、红背桂等。民歌湖近水域的陆地上还有肾蕨等蕨类植物,这些基本都是观叶植物,各种种类相互穿插,无规则零散分。乔木种类较少,一般有散尾葵、假槟榔、粉花羊蹄甲、小叶榕、大花紫薇、荔枝等。无论是那种植物,都比较喜湿润的土壤。而棕榈科植物的运用更代表了南宁亚热带气候别具一格的景观。

从总体上来看,灌木层植物的种类的丰富度要高于乔木层,乔木层虽然数量多,但种类少。但可能是因为不同滨水区的侧重各有不同,也有例外。例如相思湖上游的滨水区,其主要侧重水面上水生植物景观,近水域陆地中,灌木栽种生长快容易快速形成景观的,只有红绒花、黄金榕等不到五种植物,而由于刚移植了多种乔木,因而出现乔木层植物种类丰富度大于灌木层的特殊景观。

2.2 色彩搭配

滨水区的植物主要以观叶植物为主,颜色是其观赏的一个主要方面。如金叶女贞、黄金榕等的黄绿色;花叶芦竹、金边龙舌兰、花叶艳山姜、花叶鹅掌柴等的黄绿色与深绿相间;红背桂及紫叶美人蕉的紫红色都是万绿跳动中的新鲜色彩,丰富了景观色彩。

当然也有不少植物的花的颜色成为景观中的点睛之笔。有红色系的粉花羊蹄甲、红绒花、美人蕉和荷花;有紫色系的睡莲和再力花;有白色系的芦苇和芦竹。然而由于他们的花期各不相同,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颜色的搭配。如在种类齐全的条件下,夏季有荷花睡莲的粉紫搭配,秋季有再力花芦苇的紫白搭配等,随着季节的变化,叶的颜色无法更换,而有多种花交替开放产生的花色变化则让同一处的景观呈现不一样的景致,不单调、不枯燥,更不会让人审美疲劳,人们一年四季漫步在滨水边都有花可赏,有景可观。

2.3 景观层次

滨水区植物的层次分为两种类型的层次。一种是同种类型不同种植物的高低变化,另一种则是不同种类型植物的层次变化。

2.3.1 同种类型不同种植物层次

岸边的水生植物一般由粉绿虎尾草、再力花、美人蕉相配,形成高度不一与色彩不一的层次;再向深处便有荷花、睡莲、纸莎草、芦苇相互搭配,在叶形和高度上都具有层次感。近水域陆地上的灌木中有成球状配置的黄金榕,也有成条形配置的红背桂,这在线条形状上有层次感,同是放射状的既有三药槟榔又有金边龙舌兰,这在高度叶形上又具有不同的层次变化。相比上面这些植物形成的层次,乔木类植物在高度上的层次感就稍弱,即使有树冠型上的差异也因为过于紧密而显得不那么突出。

2.3.2 不同种类型植物的层次

若是自然岸线,种植有水生植物则一般有三层:第一层为水域与陆地的过渡;第二层主要以灌木为主,种植有少量灌木,例如相思湖和狮山公园有在水边种植水杉,邕江滨水公园临江边第一层护防坡上种植有荔枝。该层植物的配置是不规则式的,显得随性自然但又不混乱;第三层则是以乔木为主,随着坡度的增大植物的高度也变大,最上面主要是棕榈科植物,在底层也有少数灌木,如细叶萼距花等,该层较前两层更规则,依次排列种植,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靠近大马路,要与行道树搭配恰当。第二层与第三层一般都有沿流水方向的小路,可供人们休憩散步,更亲近水。

若是人工岸线,由于是石块等坚硬材料砌筑的水岸,限制了水生植物的分布空间,不利于水生植物生长繁殖,因而一般有两层,与自然岸线相比就少了第一层。

3 思考与建议

3.1 多使用水生植物过渡的自然岸线

经调查,南宁市区的滨水景区除了相思湖上游以及狮山公园的湖景,其余大多数的滨水采用的都是人工岸线,用浆砌石等硬化材料作驳岸,这只注意了防洪护岸的需要而缺少了滨水生态因素的考虑,略显单调枯燥。岸边水域环境直接影响滨水区的景观环境,而水生植物又是现代滨水区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水生植物能拦截外源营养,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和有毒物质,一些植物还对藻类有抑制作用,因而水生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适量种植水生植物不仅能弱化水域到陆地过渡的生硬,还美化净化了水体。因而对南宁市公园景观水体现状,似乎应加强对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研究,积极引进、筛选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在南宁市滨水景区的水体中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应有的景观生态作用。

3.2 多考虑植物空间的围合

在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的丰富度,也要多考虑各个角度的观赏效果。灌木的种类多,不规则,有时在某个角度会显得有些乱。究其原因,植物密度小、高度大都不一、零乱等可能都有关系。最主要的还是密度小,而植物也未达到预期的形状,显得各种植物都是单个个体,没有成群成景,如同散沙。因而建议考虑运用植物的高矮、稀疏、质感、远近、大小、颜色的变化,实现景观递进、轮廓起伏、层次丰富。在乔木与灌木间隔的且数量相当的区域,宜适当增大种植的密度,并有一定规律的层次,适当修剪植物的高度使其错落有致,形成更赏心悦目的立体式、复合式的植物群落。这种植物群落的模式,应该多加以运用

3.3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

在某些滨水景区,草树枯败,湿地荒废,基本就没有得到护理的痕迹,如心圩江湿地公园。而局部由于某些植物养护不到位,没有形成预期景观的,在民歌湖、南湖、相思湖等景区也都存在。植物景观不是设计完种植完就可以达到设计规划的效果的,应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到养护上,对植物进行定期的检查、修剪、“打针”,使景观能更突出的显示其高质量效果,最优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4 结语

滨水区的植物为单调的水域增添了生命力与色彩,是南宁向外展示水城的一大魅力,是打造水城并成功完成水城建设的关键要素。特别是拥有多种不同形态特性的水域,多样式的植物选取与搭配更能丰富水景,不单调并有创意。《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滨水绿地建设,整治城市水环境,启动建设了邕江滨水公园、五象新区堤园路滨江公园、心圩江、可利江、南湖—竹排冲、民歌湖、青秀湖公园等一批“中国水城”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滨水园林绿化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力军。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对植物种类选取、搭配构造进行优化,将植物景观与景观生态结合起来,南宁市一定能建设成为具有南方特色的绿水交融的现代宜居城市,成为“绿,水,城”相融合的“中国水城”。

[1]崔心红.水生植物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

[2]叶志敏.水生植物在南宁市主要公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 2011(6):152-154.

[3]董斌,丁健,高中旺,黄永芳.华南地区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J].广东园林,2010(6):54-57.

[4]刘新聆.水生植物在城市滨水区景观绿化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6):96-98.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灌木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漯河市常见灌木类苗木的整形与修剪要点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与世隔绝的人世
杜鹃等 5 种灌木对PM 2.5 的净化作用初探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