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思考

2013-08-15

大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职学校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据有关报道,2008年全国高校统计的毕业生人数为478万,比2007年增加58万,其中高职毕业生210多万,比2007年增加20多万;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413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200多万[1]。从以上数据分析看,目前,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基本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并且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很严重的就业问题,整体就业趋势还是十分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大。虽然这几年,我国我国的经济发展健康平稳,但每年毕业生的增长数量还是要超过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普通高校 2011年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高职高专生为62.1%,本科生为81.7%,研究生为91.9%。[2]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而言,由于学历偏低,在就业选择单位的过程中不是很有优势,但是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就业姿态低、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很多用人单位也越来越亲睐高职毕业生。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的重中之重。高职学校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找准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传统教学方法上强调“教”,相对轻视服务的本位意识。所以,很多的老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推销出去就行了,而很少高职学校会去顾及毕业生的岗位、薪水、稳定性以及他们今后的去向等问题,这是就业政策与机制缺乏科学判断的表现。高职院校要依据社会需求,恰当地定位学校在社会及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在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办学思想和办学机制上坚持以毕业学生就业为主要的原则,这样毕业生对今后才有持续性的发展。科学的就业政策与机制要求学校在办学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找准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定位,以市场就业为主导,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为此,首先是要培养目标明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已经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适应建设、管理、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要准确把握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技术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首要目标,高职毕业生的主要专长是“技术应用”,介于“科学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在企业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和教学组织上,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要严格按照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灵活贴近劳动力市场。必须一切以市场第一线的岗位为中心,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毕业生,打造就业需要的环境。学校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等一系列教学要素的处理必须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课程。

2 要不断加强产学研的合作

学校要以当地支柱产业行业为依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建立课程体系要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本位,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将职业分析与课程开发紧密相连,坚持以职业对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实际需要为标准进行教学和培训,使学生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素质高、知识面宽等特点,以在就业的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与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相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教育方式。

3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运用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奖励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同时,建立教学评估制度。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估方式,建立起制度化的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常抓不懈,通过评估,把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高职高专的学生为什么能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凭的就是高职学生有真才实学,动手能力强,并且能够解决一线很多实际操作问题,这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作保证。

其次,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科学文化、文体活动、思想品德、社会活动能力等。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可以通过加强综合测评制度来提高。综合测评是衡量全面素质的重要指标,综合测评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实践成绩,是指参加各种活动的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创新大赛等,并纪录他们的各种表现进行,期终给予综合考评。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还应加强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工作效能责任感、合作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

4 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工作

众所周知,一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是情感理智和谐、身心平衡。很多高职毕业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会出现在在临近毕业之时。比如对自己的性格、兴趣、气质、与能力没有充分的认识,或是常常产生灰心、内疚、愤怒、焦虑、失望、无助、不满等情绪,急躁盲目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自信心不强、独立性不够、面试技巧欠佳等心理问题。

学校要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为了采取措施及时疏导毕业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疾患,可以设置毕业生心理咨询室。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教育他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在情绪、情感上保持乐观稳定,要对前途充满信心。还可邀请一些本校较成功的毕业生回校与他们交流,给他们多举一些身边的师兄师姐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所在。

5 建立教学、指导、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新理念。从入学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政策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引导教育。并随着社会劳动力市场对用人岗位需求的变化,在随时调整知识结构的同时进行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在各方面努力拓展知识面,强化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尽量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锻炼职业要求的能力。

而竞争的手段可以多样化,就业是一场竞争,其不仅体现在毕业生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上,还体现在毕业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上,它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家庭为其就业可能动用的各种社会关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所提供的就业信息,以及毕业生所在院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确保其办学声誉可能动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在就业指导中,学校要加强国情政策引导,加强对应届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将享受哪些鼓励政策的宣传;加强对高职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的宣传;加强国家对就业困难的高职毕业生有哪些帮助措施的宣传;加强对高职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将享受哪些政策优惠的宣传;鼓励学生到艰苦的地方、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心理志向。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愈来愈严重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而且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引导毕业生树立顺利就业的信心,确定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主动择业、自主创业。要及时指导高职生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正确认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要建立定期咨询和反馈的工作制度,全面了解就业现状及其前景。就业指导老师要对那些较为集中、典型的问题不仅要为学生解答各类有关就业的问题,还应进行记录、备案,还要面向全体毕业生进行解答。逐步建立教学、指导、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1]陈建恩,王文贵.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J].兰州大学学报,2000,(2).

[2]杨金土.谈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性[J].职教论坛,2004,(1).

[3]涂晓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4]盛继生,吕柯,庄晓龙.论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职学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校推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