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书法不可忽视临摹之功

2013-08-15韩士海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读帖结字临帖

韩士海

学习书法离不开临摹,只有通过对古代名碑名帖的临摹,才有可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也才能体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关于临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临摹结合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又叫“仿影”或拓写。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临帖,即在对帖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和背临两种方法。对临,即对着字帖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背临,即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便可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了许多书者自己的体会,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甚佳。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

二、先入后出

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用笔、结字、章法、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出帖。不入帖,写不进去,无法学到古人书法的妙处。但不出帖,即能进去却出不来,太像古人,便成了古人的书奴,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很有借鉴意义,尤其值得初学者深思。

三、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所谓读帖,即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读帖要从一点一画入手,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帖临一本、书观百家,相信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读帖结字临帖
关于书法临帖的四点看法
隶书“接笔”论
临帖孙过庭《书谱》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读懂细节 临出神韵
——《书法练习指导》五上《读帖与临帖》教学课例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
读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