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3-08-15刘敏朱骞

文教资料 2013年23期
关键词:资助学院科技

刘敏朱骞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必将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据统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技术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00年,技术进步一跃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占50%。近年来中国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出口方面取得巨大发展,在全球市场中,中国依靠技术进步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199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在GDP中所占份额不足1%,到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348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证明在中国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

(二)创新是衡量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迄今为止,足以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有70%诞生于高等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高等学校[2]。衡量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其学术水平。学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学术水平的核心内容就是学术创新能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创新中得到激活和强化。

(三)创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激发人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3],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应该把创新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1.从科研队伍看

独立学院起步于本世纪初,办学时间不长。办学初期,主要依靠母体学校的师资队伍。当前,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仍然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一方面,这部分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上好课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有精力和意愿从事科学研究,客观上仍然缺乏有经验的专家教授的传帮带,科研团队更是无从谈起。

2.从科研硬件设施看

很多独立学院没有形成独立完备的科研硬件设施,实验条件都比较艰苦,经常有与母体学校公用实验室,借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等情况。很多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因为实验室、仪器、药品和经费等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半途而废。

3.从经费资助看

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一般在1000~2000元间,而且必须通过中期考核才能拿到资助,很多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都是从指导老师其他科研项目中垫付前期的研究经费,而独立学院年轻教师占多数的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科研经费的数额,制约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存在和发展。

4.从研究周期看

一方面,现在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期限大多为一年。在一年的时间里,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实验、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到创新的实验结论,很多学生限于时间限制不得不应付了事,因此就影响到了论文的质量和项目的完成。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制一般为四年,没有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很多立意新颖的课题,由于受到学生学制限制,研究周期不够,而不得不终止创新项目。

(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1.从指导老师看

指导老师有自己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又要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投入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从事研究工作,教师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多,却不能在教学和科研工作量上得到实际反映,从而使教师逐渐失去了指导学生的内生动力。

2.从学生看

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业基础不太扎实,学生缺乏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必要知识储备和研究自信心,学院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方面缺乏适度的激励机制和有效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高。一些学生存在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情况。

3.从项目验收看

一般是通过“结果”,即项目成果的质量及答辩进行评选[4],而对于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过程”,即成果是如何产生,参赛者在整个过程中具体作了什么贡献,花了多少时间,则较难认定,而这整个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正是创新教育应特别关心的问题。

三、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对策

要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科创意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使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再上一个台阶,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一)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营造良好的氛围。

据了解,学院仍有部分同学对什么是科技创新,怎样参与科技创新存在疑问,普遍认为“科技创新”太高深,离自己很“远”。根据近四年的数据统计,学院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参与率较低,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据初步统计,学院目前仅有不到10%的学生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而仅靠这部分学生,很难有效调动其他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势在必行[5]。让已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发起,吸纳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同学进来。社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同学集结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主动了解科学前沿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机制。

目前,独立学院每年都会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竞赛作品进行评比,即仅针对“结果”进行奖励。笔者认为,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机制,对 “过程”予以肯定和激励。例如,在科创项目的研究团队之间开展科创实验操作能手竞赛活动,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求真”精神,给学生一个探讨交流实验心得的平台。同时,符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目前部分大学生科创项目浮于表面,做表面文章的不良倾向。

(三)探索完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渠道。

独立学院可以逐步探索、完善学院资助、科研经费资助和企业合作““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渠道。一是完善现有的学院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加强资助监督和指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与指导教师的在研课题契合度,使参加科技创新的学生逐步融入教师科研团队,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中寻求资助。三是应积极争取与企业合作,将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四)建立良性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涉及学院、教师和学生三类主体。要从根本上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院就必须有效调动其他两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从一些母体学校成功的经验来看,可以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找平台,给老师以补助。一是根据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研究方向的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研究,同时承担教师科研助手的工作职责;二是独立学院的定位为教学型学院,教师的科研任务重,学院可以统一组织将教师的研究课题或其中的实践环节向学生公布,学生自由选择相应的课题组。学院按照适当的标准,适当计算学分;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时间适当算作教学工作量,给予课时酬金。

[1]陈雨柯.中国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2012(2).

[2]李光.论大学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4).

[3]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1.

[4]张济生.大学创新教育及目前存在问题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

[5]吕冬诗等.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6).

猜你喜欢

资助学院科技
初等教育学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学院掠影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科技在线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