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研究

2013-08-15汪泽泓

文教资料 2013年23期
关键词:古迹常州历史

汪泽泓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余祭元年,季札封于延陵。”春秋末期(前547年,即吴余祭元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常州开始了2500余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康熙常州府志》记载:“季札封地延陵,号为延陵季子,后更名为毘陵……然而吴之先人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者在常不在苏也。”明确常州是“开吴之地”,吴之先民最早聚居于此开荒打猎。改称毗陵是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之事,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常州”之名则始于隋。

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常州,古迹众多、文物丰富,常州城的历史个性与文化特色,也许有时会被现代化的街区和建筑遮蔽,但常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产,昭示着该座城市传奇的身世与不俗的灵魂。

一、古迹众多,文脉尽显

常州位居长三角中心地带,古属吴地,境内河流密布,长江、太湖南北呼应,是座典型江南水乡城市。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出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常州先民为之作出了贡献。2500多年前,季札分封延陵,是常州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始有了文字记载与明确纪年,季札是常州人文始祖和吴越文化的人文始祖,常州文明与文化一时处于巅峰。齐梁时期是常州文化又一高峰,常州籍的萧氏宗族对中国文化贡献巨大。人文荟萃、儒风蔚然的清代则是常州文化发展的第三波高峰,常州学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阳湖文派及各学派的领军人物,风靡一时,泽被后世。

常州是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新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三人与李公朴、罗忠毅一起成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的常州籍人士。

(一)天宁古迹。城区东部古迹较多,地属天宁区,故谓“天宁古迹”。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年间(480—482年)的文笔塔,原是太平寺附属建筑——太平讲寺塔,有着1500余年的历史,清丽的构造在中国古塔中别树一帜,是常州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象征。离此不远的西侧,是全国重点寺院、国家4A级景点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距今1300多年历史,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誉。清乾隆帝下江南,曾三次至寺拈香顶礼,题写“龙城象教”匾额与楹联。这是常州极富历史文化容量的古建筑单体与群落,大量潜在的人文资源与传统美学亟待发掘与利用。

(二)运河景观。京杭大运河横贯常州东西,历史上,常州拥有“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之美誉,市内众河道湾流,形成许多沿岸景观。城西运河边篦箕巷古迹深深,是古毗陵驿所在地,历史知名度很高,毗陵驿设于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供传递公文的差役和官员途经本地时歇宿、换马之用。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经常州时,有二次即从此处大码头登岸进城,毗陵驿也被改称为皇华馆,接官亭叫做皇华亭,亭前的码头叫做大码头,现有大码头、大码头牌坊、皇华亭及亭内的毗陵驿石碑可供游览。篦箕巷旧称 “花市街”,巷内众多梳篦店兼售宫花,一到晚上,家家户户挑灯加工篦箕的盛况,构成西门“篦箕灯火”美景。乾隆南巡经常州,从该处登岸后,见沿街尽是生产和销售梳篦的作坊和店铺,遂将此地赐名“篦梳巷”。自古以来,常州制作的篦子、木梳,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声名远播海内外。毗陵驿外的文亨桥,是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政诀别之地,据说,贾宝玉落发为僧的寺院是常州天宁寺。常州并不缺历史文化资源,缺的是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包装和开发的力度。变身为旅游资源和文学影视素材,是常州古迹扬名天下的途径之一,要通过延伸空间,克服大部分古迹区域狭窄的印象,以线连点,形成面积大、功能全、综合性强的常州旅游景区,打造成全国性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和观光旅游区。

东坡公园也是运河之畔景点之一,园内古迹价值不菲,“舣舟亭”是南宋时常州民众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11次来常而建,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万寿亭行宫,重修舣舟亭,是一座集运河风光与古迹览胜于一体的江南园林。静极而思闹,若离此不远建起宋清风格建筑物,设置容纳说书、演戏、曲艺、娱乐的“瓦子”、“勾栏”、茶楼,讲演内容以两宋和清朝事儿为主,那么,东坡公园街北面的新建东坡茶城,正可借此氛围发扬茶文化传统。

(三)历史名街。光绪版《武进阳湖县志》、《武进阳湖志余》及《常州市志》记载了常州城墙建造历史。至今,“西瀛里”西首还有段复原的明城墙古迹,透出五代、两宋城垣的气势。古城墙往东便是老城区核心区,内有几条著名历史街区。

1.前后北岸。“前后北岸”业经恢复的古建筑有: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赵翼故居——意园,管干贞“赐福堂”,吕宫故居等名人故居。通过名人故居、古街巷的保护,突出宣扬苏东坡、赵翼等名人的生平和成就,弘扬常州的五大学派。建筑形式:运用具有江南和常州地方特色的空间组合方式和庭院式民居形式,私家园林以住宅、院落为基础,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多进式民居,硬山造木结构,设有砖雕门楼、木梁柱、小青瓦、坡屋顶等。由于顾唐河、惠明河、白云溪诸河早被填埋成路,河岸丰富植被消失,曾吸引明清文人学士定居于此的白云溪景观终难再现。名人事迹与明清建筑成为该街主题,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将之建成常州古文化(含建筑文化)与名人文化研究中心,利用附属店铺中经营常州特产、工艺品与文宝,开发成旅游产业,值得探索。

2.青果巷。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古名“千果巷”,其南边紧邻古运河,成为船舶往来、南北果品集散之地,沿岸果品店铺众多,往来人流不息。《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果商纷纷搬走,这里遂成了名门望族聚集之地,青砖雕瓦的明清建筑颇多,名人故居亦最多,仅明清两代就出了近百名进士,如清代状元钱维城,明朝进士、抗倭名将唐顺之(即唐荆川),实业家盛宣怀,清末谴责小说家《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国际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以及恽鸿仪、刘国钧、周有光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八桂堂天香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的诞生之地,小小古巷出现如此众多名人,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恢复青果巷,应体现昔日的毓秀、书香与富足气息,重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典型江南古街的意境与氛围。

(四)淹城古迹。距常州老城区4公里的淹城遗址,系春秋早期城池遗址,距今已有2800余年,占地约0.65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建筑,其三城三河的形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淹城三城三河的形制似一水城迷宫,城内有江南第一竹木井、玉兔神井等一批古迹、景点及优美传说,城外有宝林禅寺等古迹,是考古研究、探古访幽、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淹城在保护利用方面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空间充裕与资源珍稀的特点,是其优势所在,若与常州城区诸古迹形成呼应态势,推出疏密有致的常武古文化旅游线,前景不可估量。

二、遗产善用,传承文化

常州城区众多古迹,在城市整体面貌向时尚美变化的大势下,更加夺目,放射出历史文韵的古典美,一个城市,古典与时尚共存,便有了立体纵深感,静谧的历史风俗背景,凸显了当代常州继往开来、奔腾向上的现实。

(一)古迹经营。合理做好历史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既为常州增添光彩,又为常州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市内城东、城西名胜古迹较多,天宁寺、红梅阁、季子牌楼、东坡公园内的东坡遗迹和乾隆遗迹等。城西有明城墙、文亨桥、篦箕巷等。两处古迹有运河相连,现已开通黄金水道游览线,于东坡公园乘游船抵达篦箕巷,沿岸风景与古迹还可深度开发,导游丰富的讲解,会使游客兴趣盎然,常州地域文化能得到充分展示。两景点间亦可以陆路古迹相连,城中的前后北岸和众园林(如近园、约园等)。进一步强化媒介宣传常州传统文化资源的力度。把握整体,重视细节,交通路牌景点指示标示准确、科学而艺术,导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设施齐全、方便与一流。市区古迹景点区域较为狭窄,合理设计停车区位,游客能较快、安全步行至旅游目的地。常州住宿、吃饭堪称方便,多种规格酒店、餐饮能满足不同层次与口味客人的需求,开发与推出含历史文化内涵与浓郁地方风味的餐饮,如东坡家宴、老农菜肴等,将味美肴佳、价格公道的常州餐饮发扬光大,使常州成为集吃、住、行、玩诸方面都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

篦箕巷空间较狭小,可借运河之景,扩大空间。向西,打造城西河岸历史文化街区,西门曾是常州经济中心,怀德桥西面南岸是米市河、北岸为豆市河,还有油市和木材市场等,繁华的商业地段留下了许多清朝与民国建筑。西直街是条有几百年历史的街区,可与篦箕巷联成一线。新恢复的前后北岸,体现了明清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名人事迹与名人故居成为主题,从北宋跨越到清末,仿佛穿行在时间隧道中,风靡的历史穿越剧,可在这里找到感觉与场景。充分利用附属商铺,经营传统文化用品、地方特产及工艺品。

(二)遗迹开发。常州城区各方位,应有标志性的古迹建筑物,做到能恢复尽量恢复。

1.季子宗庙。季子是常州人文始祖和吴越文化始祖,应建立庙宇纪念这位学富德崇的常州开城之祖。淹城遗址的研究与开发,使常州有文化资本修建季子殿堂,1958年以来,淹城出土了大量几何印纹陶罐、缸、瓮、钵和青铜器(如铜编钟、铜鼎),在内城发掘出了独木船,历史容量巨大。老城区季子纪念物与武进淹城应成为常州春秋历史文化整体。

2.西门。古时是常州风景形胜之地,拥有“毗陵灯火”、“江湖汇秀”等十景。西直街是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街,清初“常州的徐文长”卜灵望曾在此住过,其故居已不存,有关他的故事仍在流传。留存至今的优秀民居建筑仍很多,夏宅、陈宅、唐宅、张宅等宅都建于清朝,设计精妙、建筑宏阔。此外,还保存着许多民国和建国初期的民居建筑。西直街是常州留存不多的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街,可以和西门十景或八景一起适时恢复,延伸“篦梳巷”古文化容量,丰厚常州历史文化底蕴。

3.东门。从大唐开始,建造不久的天宁禅寺,便成为了常州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北宋苏东坡对佛学造诣颇深,曾11次来常,天宁寺应是吸引他多次来常的重要原因之一,离寺不远的现东坡公园内“夜宿亭”是他夜泊常州、伤感离愁之处,与常有着佛缘佛心。苏东坡在常有众多朋友与亲戚及后代,留下很多与其有关的遗迹。东坡祠:原在早科坊17号。苏轼手迹:鸣珂巷陈氏圃有“天远堂”手迹,常郡关帝庙有“聚星堂”手迹,清凉寺有“敕建端明寺”手迹,红梅阁壁间有《红梅阁帖》手迹等。

千年古塔——文笔塔是儒教文化在常象征,常州读书人视其为神物,是祈求科考成功的精神力量。历史上,该塔附近是世俗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一些历史建筑可酌情恢复。

4.北门。现青山桥一带有多处古迹。原青山桥是五代十国吴天祚二年(936年)所筑青山门外的吊桥。后吊桥不存,原址上建起木质板桥,桥西北为皮货商集散地,桥东北成木业渔业集散地,桥南是大北门直街(北直街),桥西南为西滩,是常州北大门的商品集散地和庙会场所。曾有木业经营枢纽的“五省会馆”和“临清会所“在此,应有所选择加以恢复。

5.南门。该处是常州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应将大成一厂旧址,完全建成常州纺织工业博物馆与历史陈列馆,突出知名民族工业家刘国钧的历史地位,建立为常州纺织工业作出贡献的功臣元老名录。

三、理寓实际,行以致远

岁月沧桑的地方文物建筑,对科学研究、历史教育、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形象,源于古时,活在当代。民间文学(如淹城传说、苏东坡传说等)、民间音乐(如常州吟诵等)、传统戏剧(如锡剧等)、曲艺(如常州道情等)、民间美术(如常州梳篦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等),汇成民间历史人文资源,与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历史文化遗产体系。

常州在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过程中,需以谦虚谨慎、踏实苦干的精神和攻关的认真劲,解决众多繁杂又不能拖延的实际问题,科学而艺术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与工程。善于总结经验进而达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文物古迹保护利用事业发展。如今,观赏和收藏文物古迹己是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普及文物古迹正确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正当其时。政府部门在常州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领导与协调作用,常抓不懈的务实工作应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夯实本城历史文化资料贮存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外省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取经;聚集一批专家学者、古建筑人才;建立古建筑构件贮备库;建立专门基金用于古迹保护修复工作。

[1]张戬炜.文化常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2]陈丽华,黄建康.常州文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3]常州市旅游局.中华龙城——常州[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

[4]张一农.前后北岸的故人往事[N].常州日报,2012-03-06(B03版).

猜你喜欢

古迹常州历史
古迹“开发”之忧
常州的早晨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京都古迹
新历史
探秘吴哥古迹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