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3-08-15王治中

文教资料 2013年2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能力

王治中

(敦煌市转渠口中学,甘肃 敦煌 736200)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这种主张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做法,而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各种能力。在长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优途径。为学生选择一个最优的学习途径,是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在进行发散思维时就不会处于防御状态,从而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因为只有在宽松而和谐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师生才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带微笑,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不带任何压力地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以提问,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并对回答情况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鼓励学生善思多问,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互相启发,培养思维的目的。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满堂灌”的弊端,学生总是被动地吸取教师从外部“灌输”的知识信息,形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一学生从不说二的机械被动学习模式,教师的 “主导”作用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过于依赖教师与书本,主体意识淡薄,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其素质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教学一般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发散思维,这样他们不仅掌握了许多知识,还懂得了许多道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参与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各小组做好讨论记录,归纳出讨论结果,再让各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发言交流,这样,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的功能,通过出示图片、文字、影像、音频等,学生受到形象感染,开发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教学心理学理论研究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的过程,是随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发生发展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主体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中学生的竞争好胜心又特别强,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各种竞赛活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积极思维,全体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和他人竞争的行列中,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赢得了老师赞赏和同学们的注意,就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情境,采用看谁的观点最新颖最准确,比谁的问题更精彩等方式,激励他们发现、探究。还可以采取小组答题竞赛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打擂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既快又好,以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还可以通过巧布争议性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的方式,刺激他们的竞争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上进意识,以达到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的目的。这些多样化的竞争方式,不仅使学生在抢答竞赛中展现了自我,增强了求知欲,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集体意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只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应更注重活动课的开展。要针对学生好动、好强、喜欢参与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供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活动方式,有着很大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走出课堂,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使部分在学习上落后,但在活动中却能为人先的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自豪感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还使部分只重视理论的学生也能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发动学生参加清洁社区活动,让学生组成环保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捡拾白色污染物,然后让学生讨论白色污染物的危害,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还让学生深入各村组去调查本地水资源现状,研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提倡学生大胆质疑求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学生有疑问,这正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流露,教师应鼓励而不能泼冷水。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启发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先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然后由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答案,当然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时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教师应在这方面发挥导问作用,而不能包办代替,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求惑、创新思考,假如教师总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挫折的体验,还会使他们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例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当前我们学校有哪些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定?针对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看法和观点: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有挤占活动类课程而上文化类课程的问题,有学校管理方面不合理的问题。尽管有些观点是我们不愿听到的,但学生却说了出来,他们的看法见解独到、富有创意。所以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关心时事,关注社会,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获取信息,这也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多读报纸杂志,多看新闻报道,多听身边故事,多参加专题讲座,从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收集、归纳整理信息,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基本国情时,我特意让学生每天收看新闻报道,平时多借阅《半月谈》和各类报刊读物,通过观察国际风云动向,聆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观看各项经济增长的指数,人民生活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服务意识,而且更坚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如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内容时,我为学生借阅了大量的《民主与法制》杂志,一件件具体的案例,一幅幅真实的画面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更培养了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达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教法,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善于捕捉自己的智慧灵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我想这对他们各项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探究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