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训练写实性策略探讨

2013-08-15戚桂荣

文教资料 2013年27期
关键词:写实性小学生文章

戚桂荣

(淮阴师院附小,江苏 淮安 223001)

一、小学生“虚假乱编”作文现状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笑话,内容是一位小学生的日记。时间:2月30日,天气:晴,内容也很有亮点:今天的天气很闷没有太阳,让人提不起精神,我和爸爸从市场买了两只金鱼,结果不小心淹死了一只,真是杯具的人生啊。老师的评语很经典:“恭喜该同学一下子遭遇了史上空前绝后最牛的三件事:没有太阳的晴天,2月份的30号,能够淹死的金鱼,见识了!”这个笑话虽然在想象力方面太穿越了一点,但是充分说明了小学生们虚假乱编的作文现状。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会读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春天就写自己游览公园欣赏到满池荷花;明明是艳阳高照的星期天,却洋洋洒洒满篇阴雨绵绵。这不禁令人担忧:文章本应书写心意,小学生的作文咋就偏离了“写实”这个基础轨道,今后又如何能有效提高写作技巧呢?

二、写实性在小学作文训练中的重要性

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曾说:“有些人认为写作是件了不起的事,一写文章就不由自主板面孔、端架子,这容易造假。其实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初学者不妨解放思想,先练‘胡说八道’,怎么想就怎么写,时间长了,有了经验,就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需多说,哪些宜少说。”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这实则上就是在启示我们,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该从“写实”入手,写出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才能为今后的文字再创作积累素材、夯实基础。正如集腋成裘,毛之不得,何以成裘?小学生们由于认知能力的制约,无法敏感地捕捉实际生活中的文学素材。因此,在面对作文时不知道如何下笔,为了交差,胡编乱造的情况很多。像本文前面提到的一例就是典型。在写实性的作文训练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引导非常重要,我结合多年小学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三、在小学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写实性

小学生都有无限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引导和发掘得当,他们创造的惊喜就会让人大吃一惊。像他们无可比拟的想象力一样,如果他们在写实训练中得到正确和有效的培养,则都可以成为高手。

1.观察入微,正确引导学生悉心观察周边的事物。

能描述好一件事物的前提,就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引导中,观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事情,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深究和发现。比如蚂蚁不会摔死,小猫的肉垫可以画梅花。如果无视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小故事,那么小学生永远无法写出真正写实性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善于观察的人不仅能看到生活,更能“发现”生活。

培养观察的习惯,有以下措施:(1)引导观察,教给孩子观察的角度。如观察植物,可以从形状、颜色、气味;观察人物,可以从动作、表情、外貌等。(2)进行特定的训练。先观察静止的事物,如老师、同学的长相,一朵花、一棵树的样子;再观察运动的事物,如特意请一位孩子不熟悉的人经过孩子面前,让他说说这个人的特征,并准确地在某一场所找到此人。也可以告诉孩子某一事物的特征,让孩子自行寻找,等等。学会了观察,孩子对人、或事就会有立体的感知习惯,也不会无话可写,这是习作的最基本要求。刘子琪同学在《我的新老师》中这样写道:上课铃打响了,我们远远地看到一位穿米白色风裙的女老师朝我们教室走来,她走起路来很有节奏感。等走进教室,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哇,还挺漂亮的呢!长长的秀发扎成一个马尾辫,白皙的皮肤,亮晶晶的眼睛炯炯有神,纤巧的面部轮廓,最好看的是那个高傲的鼻子,鼻梁上还架着一副整体是大红色的眼镜。没有细致的观察,怎么会有这么传神的文字呢?

2.海量阅读,阅读别人精品的过程中成长自己。

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比如小学生优秀作品选集,童话故事选集,世界优秀文集针对小学生的版本,还有专门针对小学生的一些读物,都可以极大地拓宽小学生的生活及拓展知识面,为写作提供词汇的支撑。描述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时,也可以顺手拈来,头头是道。阅读就是跟着别人的思路去旅行,阅读别人的精品,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见识。我们没有经历的事情,可以通过别人的经历去体会和了解;我们没有想到的角度,可从别人的角度看来更有趣;我们没有预测到的高度,可能通过别人的描述有更清晰和理性的认识。要知道,在10层楼上看风景,跟在一楼看风景,那是完全不相同的。

读书还要注意积累。可以让学生分门别类地将词语记录在采蜜本上,如描写外貌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等等。另外,还有片段的积累,如描写天空云朵的变化,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有了语言的沉淀,才能会表达,并使表达趋于生动。如三年级习作中,有描写自己的练习,有同学这样写道:“黑葡萄似的眼睛仿佛会说话”;“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薄薄的嘴唇总是能说出许多悦耳动听的话”;“小括号一样的耳朵可灵了,一点小动静都能听见”,等等。这就避免了此类作文描写外貌时“千人一面”的弊端。在读了《西湖》这篇文章后,学生在描写家乡美景时,也模仿《西湖》第六自然段的写法写道:“夜晚的淮安城别有一番景象。华灯初上,大街小巷如繁星闪烁。里运河面倒映着路灯的影子,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正是文字在脑中有了积累,运用起来才为文章增色许多。

3.把握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的素材。

(1)抓住课堂生成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吸引,而课堂上往往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干扰。当我们困惑于阅读教学无法顺利推进的同时,不如换个角度,将它变成一次说话写话训练的良好契机。一次语文课上,一位男同学哈欠连天,惹得同桌暗自窃笑,谁知这哈欠居然传染,同学接二连三地打起哈欠。站在讲台上的我,压抑心中不满,只是冷眼观察着事态的发展。几个小调皮仿佛得了鼓励,互相模仿,相视而笑。其他同学也忍不住回头观望,面面相觑。课结束后,当天的任务便是日记《瞌睡虫进了我们班》,孩子们将同学打哈欠的表情描写得生动传神,这又何尝不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呢?像这样写实的契机还有很多,如因为蝴蝶飞进教室而写出的《蝶儿蝶儿慢慢飞》,因为同学之间矛盾而生发的《文具盒坠楼记》,等等。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精彩无处不在。

(2)组织多样活动

学生的生活单一,当然写作的素材难免缺失、空洞。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的材料。画鼻子游戏结束后,有同学写道:“张子恒最滑稽可笑了。他扭动着滚圆的身体,转动了三圈,然后伸手摸了摸讲台,紧接着,可笑的一幕出现了。瞧,他弓着腰,弯着腿,横着向黑板摸去,那架势真像一只大螃蟹。他每走一步就跺一下脚,每一步都显得铿锵有力。底下的同学早就乐翻了天,有的笑得直拍桌子,有的笑得前仰后合,还有的笑得直揉肚子。张子恒可不管这些,继续迈着他独特的步伐向前进。找到合适的位置以后,轻轻用手一圈,哈哈,这鼻子画得,真像是嘴角流下的一滴硕大的口水。同学们又是一阵哄笑声。”班级举办了一次小型跳蚤市场,引发了同学的感叹:“经过这次活动,我领悟了一个道理:赚一元钱不容易,花一元钱很容易,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分钱,因为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丰富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写实习作避免成为“无本之木”,有了生活的积淀,又何必再费尽心思“虚假作文”呢?

4.学会评价,发现文章的优缺点,提高写作能力。

(1)小组合作交流

在一个班级内,肯定有一些对作文和表达自己很有心得和感觉的同学。所以,在写作课上安排一小部分时间,让那些写得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方法的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写好作文的方法和过程。尽管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一定会有启发。而且,通过这种分享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内部交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训练团队凝聚力、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的最好方式。在说出一个IDEA之后,别人的另一个IDFA也可以让我们产生无限的启发和发挥空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给别人分享后你就只能吃到半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分享之后你就可以得到两种思想,两种思路。

(2)懂老师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起初,要孩子学会看评价,就是老师所给的评语:文章的结构,即此类文章应该包含的内容在孩子的习作中是否完整;写作是否有一定顺序;语句表达是否正确;能否用恰当的修辞使表达更生动;文章的描写能否为中心服务。

(3)尝试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不断自我评价和修改,是学生回读文章,品味咀嚼的过程。学生一开始评价自己的作文时,要求不能高,能评价出一点就要肯定一点。要告诉他,他的评价值得肯定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优点没点出来,有什么问题被忽略了。这样,让他品尝到自我评价的甜蜜,从而形成评价的动力,使得习作能力呈螺旋式上升。不能忽略的是,“写实”应该作为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有时可以适当地引入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能用学会的方法评价别人的作文,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就感。如:一位同学写《令人尊敬的清洁工人》,讲了清洁工人教育他不要乱扔垃圾的事例。结尾却写道:“他们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总是默默地在街头弯腰扫地。”同桌在他的文章结尾加上了“更改结尾,你会大有收获”这一批语。经过这一番评价修改,这位同学的文章更精彩了,对于文章结尾的认识也更明确了。

5.典型激励,对于每次作文写实好的要特别嘉奖。

激励制度依然是企业或学校惯用的一种方式。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奖励制度的透明和公开,将更加有助于激起团队士气。对于每次写得漂亮的同学们,就应该让他们得到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当然,精神奖励也不可少。比如每一期的高手、冠军,就要有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象征性奖励,比如文具或者作文书籍。这些奖励措施,对学生写实性写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编写记录班级生活的作文选,让学生选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在老师提供的固定本簿上进行创作,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写下评语。学生能有机会小试身手,体验到发表文章的成就感,可极大满足其荣誉感,增强其写作的自信心。奖励可以鼓舞整个团队的士气,只要是获得奖励的同学,就会有很强的干劲或持续坚持的决心。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工具的广泛应用,很多小学生也用上了手机、IPAD,等等,为他们了解大千世界提供了方便,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但无论我们借助什么方式学习和交流,能写会说都是重要前提。让学生不断观察周边的事物,不断阅读别人好的作品,不断地进行内部交流,切磋如何布局谋篇,模仿大家的手法和写作方式,我相信小学生的作文写实性会越来越高,也更利于学生的表达交流。

[1]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概述[M].济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2]庄宗沛.写实:小学作文训练的根本[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田本娜.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笔记[J].福建教育,2011(08).

[4]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J].福建教育,2009(06).

猜你喜欢

写实性小学生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商周青铜器上的写实性动物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