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认识学习中的“苦”——初高中衔接教育活动之一

2013-08-15戚昊苏

文教资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刘伟同学生活

戚昊苏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今年学校招收一个励志班,把成绩最好的、家庭比较苦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我感觉到无形的压力,该如何对这批新生进行教育,一直都在思索中。高一是高中三年的起始阶段,是基础阶段,也是一个分化阶段,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增加很多,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开学初如果学习的心态和方法没有调整好,就会被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压倒,这对高中今后的学习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班主任在新学期之初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态和表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

在班级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象,令我担忧:

一、一部分学生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不适应,产生焦虑,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作业太多了,什么荔枝班,早知道这样不如上个技校什么的啦。”

二、几个学生行为习惯不佳,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有学习应付的现象。

三、嫌早读太早,作业太多,饭菜难吃。

我觉得应该对高一(7)班的孩子来一场班会的主题教育:重新认识学习中的“苦”。

在9月26号的班会课上通过四个环节进行人生励志教育:

(一)请在我们学校来自南通如皋的打工仔夏茂新讲述他的人生经历,以其亲身经历来告诉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二)观看视频《达人秀——无臂的钢琴师刘伟》

(三)让同学们去反思: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高中生活?

(四)给同学讲一个故事:感悟用什么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育的目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生动的案例还有视频的案例的冲击,让学生比较自身的优越环境,反思自己,克服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班会过程:

1.一个打工仔的心路历程——夏茂新。

请我们学校的一个南通的打工仔夏茂新,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的成长路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夏茂新,来自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农村,今年我已经二十四岁,从2004年,那时我17岁,不是我不想上学,那时是没有办法。我还有一个姐姐,那时姐姐也在上学,我只能退学回家,回家后走上了社会,也不知道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因为没有文化,到许多的公司找工作,人家公司的老板就因为我没有学历一口回绝。只有在家里吃吃喝喝睡睡,天天到外面玩,混日子。之后看到了一个招工牌,我就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找个事做做。没想到干了一个月老板找到我,对我讲,我没有文化,他们公司不要了。没有办法我只能自行离开,到最后又走上了社会,天天玩,不务正业,打架,什么坏事都干,到最后打架把人家打伤了,人家到公安局报案,把我抓起来了,送到看守所,我就进去了。想到了,已经来不及了,大概一个多月后我被押到法院,法院的法官对我讲,问我认不认罪,法院最后判我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我没有文化,从而走上了犯法的路,窝在里面天天反思出去了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公民。每个月我只能见亲人一次,我父亲已经60岁了,每回一过来边流泪边说,叫我在里面一定要好好改造,出去之后做一个懂法的好公民。我在里面看到父亲又多了许多白发,心里不好受,就想那时没有听父亲的话,导致今天的恶果。我对父亲讲,我出去一定好好找个工作,好好干,不犯法。我那时在里面想到了一首我们在牢房里唱得一首歌:手扶着铁窗,看着高墙电网,妈妈在流泪。我出来之后,就自己搞了一个歌舞团,到现在我也是事业有成。所以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着多学知识,以后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并懂法律的好市民。今天我之所以给你们讲这些,是我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你们:有了知识,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你们今后一定要认真苦读,之后再想到没有文化就已经晚了,你们从今以后一定要用功读书,有了文化,才能找到好工作,不要只知道玩,不要像我一样。我从2005年大丰农场被放出来之后,我叔叔想办法,找关系请客送礼,才把我带到部队去,我接受部队的一级特种兵的强化训练,在当兵的时候,受到上级领导下达的命令到大森林去抓一批贩毒团伙,因此受了伤,从此退伍回来养伤,部队首长为我开表彰大会。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有知识,才能更好地做一个有用的人才。现在我跟大家讲这些是本人自己的亲身经历,之所以我那时候犯法,是因为不懂法,不知道犯法是多么严重的一个事情,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我当了兵之后才知道社会上有好也有坏,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不要犯法,要知法懂法,努力学习文化,不然到头来一场空,到时候后悔也已经晚了,你们现在还有机会学习,你们要谨记恩师的教诲,把老师教给你们的知识一定要记在心里。以上是我真实的感受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夏茂新给同学讲述完自己的心路历程,用他最真实的经历,最朴实的话语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教育,要珍惜现在的求学时光,要刻苦读书,有了资本才能在社会上体面地生存着。

2.给同学们播放视频《达人秀——无臂的钢琴师刘伟》。

视频中的刘伟,斯文清秀,从出场脸上就一直挂着恬淡的笑容,但他空荡荡的衣袖让我们有种心酸的感觉,但他没有因身体的残疾而显得悲观颓废。他表演的是弹钢琴《献给爱丽丝》——用脚弹。用脚弹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那流畅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音乐世界,被音乐感动了。有的同学眼睛里已经有了泪水,用纸巾在擦眼泪。

这首《献给爱丽丝》我平时也很喜欢听,这一次我听着眼中也含着泪水,当他弹完这首音乐,评委问他:“我们都是用手弹,学的都很辛苦,你是怎样弹成的,我想听你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规定弹钢琴必须要用手。”“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我就要把它做下去。”他在回答评委的话时始终面带着恬淡的微笑,这就是来自北京的没有双臂的23岁的自由职业者——刘伟。

看完视频,我对7班学生说:这一刻我被震撼了,为他面对身体的残疾,依然能够自信恬淡地面对生活,他克服了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弹出这么出神入化的音乐。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没有你们身体健康的人,依然自信健康勇敢地面对生活,依然开心快乐地面对困难,依然能够找到心中的爱好,并能精彩地演绎自己,用生命去展示他的才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我们学不好和现在遇到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抱怨呢?身体残缺的人都能把很多常人学不会的东西学得那么好,我们更应该相信,我们可以把学习这个常人都能学好的事情学好,好好努力吧,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学不好和不好好努力学习。

3.听完打工者的经历和看完残疾人刘伟的视频,让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悟及对现在的高中生活的认识。

刘益彰的感言:“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当我听见这句话时,内心被极大地震撼了,失去了双臂的刘伟,竟能用短短四年的时间去学会弹奏一曲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感叹的同时,不由得深思。没有人是完美的。失去双臂的刘伟,拥有着内心坚定的信念,而成就了自己,而我们,拥有双臂,更该珍惜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而不是用它来打游戏,哄闹。也许,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并没有什么天生缺陷;也许,我们又是不幸的,我们仍拥有刘伟没有的,我们身上没有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在刘伟身上,我发现,没有什么不可能,除非你不专注。当我们遇到困难与坎坷,我们仍应该多想想刘伟。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仲琦的感言:刘伟说:“对于我的生命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刘伟,你是最棒的,我们看在眼里。

刘伟,你是最苦的,我们痛在心上。

优美悦耳的音符从你的脚下发出来,是的,我们没看错,你拥有了一双世界上无人能比的纤细的巧手。

我不是在鼓励刘伟,因为他即使没有手都能那么坚强,生命之花那么顽强地绽放着,他在用脚展示着又一个贝多芬。

我是在为我们感到难过,为什么我们健全的人能过得那么好,和他比,我们只是在小山面前长叹,三年又岂能和他四年切肤之痛相比呢?所以,我想说,仲琦,你是可以的,你会向刘伟学习。

仲琦,你不是最苦的,你会苦读这三年。

坚强下去吧,刘伟的精神附着在我的身上!

陈婉婷的感言:也许上天是一位盲人,他不能让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十分健全美丽,但上天又是明智的,他会给予人们苦难和挫折的同时,再赠予他们一种坚定的信念。

对于参加中国达人秀的刘伟来说,虽然他在19岁时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他坚信:生命对于他来说,一是死,二便是精彩地活下来,他的答案是第二个。的确,就此他开始确定目标,他要弹钢琴,而且是用脚。“谁说钢琴只能用手弹”,他的这句话令我十分震撼,学习钢琴,如此一件难事,他竟然只用了四年就学会了,他的这坎坷历程,肯定不是我们如此健全的人所能想象的,脚趾磨破,抽筋……这些我们难以体验、想象的事,他竟然坚持了4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4年的青春年光也铸就了他的灿烂人生。

对于另一个打工者,他的命运虽不尽坎坷,却不乏艰辛,生活贫穷使得我此生文盲,逐渐沦为社会上的恶人,打架斗殴,最后被人送进监狱,1年零6个月的光阴就此停止,不,在监狱里的他,我相信一定痛定思痛,反思自身,展望未来。出狱后,他当了兵,一个特种兵,这便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的存在不是负担,最后上天再一次给他开了玩笑,但他依旧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的确,我们的生活比起他们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渺小的我们不应该再抱怨生活的不公,如今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做好一个铺垫,不再浪费一分一秒,让未来的自己留有遗憾。

听完学生的感悟,很欣慰他们能从这节课的班会上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有比他们生存环境更恶劣的人依然能够坚强地活着,能够笑对生活的磨难并让自己的人生散发生命的光彩,从而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激发出内在的动力。才能转变他们的行动,更积极,更拼搏,更感恩。也看到刘益彰同学,仲琦同学能够有这样的感悟,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看到他们的进步,赶上大家。期待他们今后的进步!

4.讲故事:一个教育改革家和三个建筑工。

一个教育改革家一天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没有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他又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说我在砌堵墙啊。后来他又问了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充满自豪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说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同学们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第一种人是悲观主义的态度,他们会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看做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种人的态度称为职业的态度。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觉得要对的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个职务和职称,所以他的态度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没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种人的态度称为理想主义态度。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都是在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知道,他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此时,他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而是关系到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梦想,关系到我们最终能不能建筑起一座教堂,同时,因为有了这个教堂的梦想,成就了这样一个超出平凡的个体。而那个梦想,那个目标,既是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它就存在当下,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好好把握我们美好的青春时代,把现在的学习生活看做是我们实现自己梦想的阶梯,充满信心地面对现在的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刘伟同学生活
For the fish
刘伟误交损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刘伟(刘冠儒)
且行且珍惜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