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活动与有效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2013-08-15杨雅芬

文教资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邮票名著活动

杨雅芬

(漳州市华侨中学 语文组,福建 漳州 363000)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顺畅地交流,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信息的来源,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如此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少,在授课过程中谈不上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求甚解,从而对语文产生厌倦的心理,语文课堂也变得单调、沉闷,语文课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倡让学生自主地、探索性地、研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要求教师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站在一个更加综合的高度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优化课堂内外的教学策略,营造一种更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但是有效如果只立足于短期的收益,那么满堂灌和大量的强化训练、死记硬背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这种做法消磨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做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只有搭建一个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发学习的行动力。

“只有适合学生的的才是最有效的”,我尝试着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课题类型,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来实现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找到有效增强学习效果的方式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与反思。

一、小说教学的课堂活动

以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说单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第一次授课前,因为课文的篇幅大,考虑到授课的时间不能拖得太长,提问都是从整体上来安排的,问题设置涉及的面太广,提问的方向不明确,比如:你如何分析鲁提辖的性格特点?在解读文章时,学生的回答与我的提问一直有偏离的矛盾存在,即便是我一再提示也不能把其思路拉回来,问与答之间的衔接出现中断,学生不明确我问的是什么,所以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

第二次授课时做了更多的准备工作: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好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的现场情况和授课状态来进行调整,删减或者补充。根据文章的层次的安排,并作了换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展开思路,从复习文体知识开始,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把学生带领到你认为合理的答案上来。于是先从复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入手,设计的方案是:

课前把人物性格分为常见的几种类型(勇气,责任,卑鄙,无私等),并对每种类型进行细分类(如把勇气分为疾恶如仇,勇往直前,知错就改几种情况)。让学生在喜欢的小说中找到一些符合性格特点的人物,准备讲稿上台演讲,简述人物事例并进行分析,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属于正面还是侧面描写?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回顾后再推出问题:人物描写的手法有哪些?你认为从文中对鲁达的几处描写,分别表现出怎么样的性格特点?然后按照情节结构的四部分来进行提问,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晰。如果只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只能读个大概,要深入品味,还是应该从字句、细微之处去感知。课后我们一起阅读了金圣叹评《水浒传》的两个经典片段:“倒拔垂杨柳”和“大闹野猪林”,拓展学生对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并欣赏下载的新版电视剧片段。虽然开展这样的活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名家的点评,再看电视剧的诠释,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轻松多了,读其他的作品也能举一反三,比按部就班地上课分析要有效果得多。但也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这么拓展,还需要教师做好课前选择,选择经典,重点突破。

小说的篇幅长,重点多,什么人物、情节、环境描写,伏笔铺垫、方方面面综合性强,每个要素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要铺陈开,内容安排得太多,学生反而没有重点,也没办法给予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因为急于赶时间,不能引导学生回到前一部分温故知新,寥寥带过,就没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学生认为只要知道大概,死记要点就足够,从而失去让感受小说精彩的机会。首先,每篇课文重点讲小说的一个要素,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范进中举》重点解读人物遭遇的对比和场面的描写,《山米与白鹤》就从小说情感和主旨讲起,这样一来,一个单元上完,知识点都讲过了,学生接受起来也轻松。课堂上通过这样语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按座位自然分为4人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以每课的小说要素来品读课文讨论问题,一些简单的题目在小组消化解决,必须每一个人都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并把成果用小纸条的形式在班级展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使得他们更乐于讨论,乐于交流,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只要做难点突破,学生积极投入,老师也轻松。

课堂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思路引导,理解错误要纠正,难以理解的问题,要耐心点拨,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课外阅读活动——邮票与名著

学好语文,光靠课本上的几篇美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语文工夫在课外”,名著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为了强化名著阅读,各地市已将名著阅读列入中考考查的范围,因此指导学生有效复习“名著阅读”势在必行。但很多学生只为了迎考而准备,应付着读,死背一些现成的题目,如何调动积极性便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邮票中有许多关于名著经典情节系列邮票,有中外知名作家的纪念邮品,邮票可以通过图案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有空间感和质量感,可表现出客观事物的形式美和形体美。利用名著邮票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比空泛的阅读和讲解要轻松愉快得多。

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邮票,让学生了解了远古神话传说;展示J.67(2—2)《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从观察作家的外貌特点开始切入,并学生自行介绍作家生平与主要精神,了解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贡献,然后引入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又如中国邮政自1988年—1998年发行的5套《三国演义》20邮票和三张小型张,就涵盖了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蒋干盗书、火烧联营、孔明班师、空城计等23个经典的故事情节,还有1987—1997年发行的5套《水浒》特种邮票和小型张;1981年的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我组织学生欣赏邮票画面中的场面描绘、人物神态、动作细节,让学生到原著中去找到相应的内容,这样促进他们细读名著,能大大加深印象,也能灵活地运用。

将名著邮票的欣赏活动引入语文课堂,不能只流于形式,邮票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合理使用,才会起到积极的效用。“内容为主,画面为辅”教师尝试着发挥主导作用,要结合邮票中精美的画面对于经典情节的诠释作用,在总体上把握好教学的构思。欣赏的过程,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名著的品读由枯燥乏味向新颖活泼转化,这样自然就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是综合性学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能增强学生的爱乡意识,提高文化素养,以发扬优良传统、创造新生活的实践能力。为此在语文课外设计了两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是结合《苏州园林》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访了解漳州的园林古迹(孔庙、可园、威镇阁,石牌坊等)通过活动,学生自行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上网,书籍,走访,调查),动手动脑,把成果通过手抄报、PPT、板报等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了解到漳州历史的悠久古老,又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体验了成功感。

二是漳州民俗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收集传统故事,传说,老照片,观察家庭节日传统习惯,采访老一辈等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领略到了乡土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让同学燃起了对家乡节日风俗的热情。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在语文活动中我尝试着放下教师的架子,用更亲切、活泼的语言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影响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精彩之处。

语文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能力。活动由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总负责,主题确立后,全体组员将互相合作、分担工作:上网收集资料,形成书面材料、交流沟收集反馈、写总结报告。虽然也有考虑不周、手忙脚乱的时候,但他们引以为豪的是在挫折中学会了如何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他们中一些不善与、性格内向的人也学会了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语文活动,个人与班级的语文学习效果都在考试中得到了可喜的增强。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要不断探索,多反思多改进,用丰富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奏出一曲曲“波澜起伏”的动人乐章。

猜你喜欢

邮票名著活动
独一无二的邮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邮票上的“三月三”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