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教学法:幼儿绘画的有效路径

2013-08-15王晓晴

文教资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西瓜皮绘画教学法

王晓晴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中实验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62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指出:“小孩天生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由此可见,游戏必须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并充分考虑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目前幼教界、美术界普遍认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正视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的绘画规律,把幼儿的绘画过程看做是游戏的过程,充分体现寓画于乐、寓教于玩的幼儿教育理念。在国外,美国幼教界非常重视幼儿绘画的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也很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游戏与生活,强调应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由此看来,在幼儿绘画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绘画,有效激发孩子们学画的兴趣和灵气,是很有必要的。

一、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启导幼儿学习,使他们不仅能做一些简单的、形象的动作,而且可以将这些动作串联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游戏教学法表面上好像是教幼儿们“玩”,实际上是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玩乐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种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地结合,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在许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地被运用,大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喜欢这种方法。在幼儿绘画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是因为,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绘画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在绘画时觉得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为难,甚至会积极创造自己的绘画方法,这样就有利于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头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自然就制约了他们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游戏绘画的内容时,必须充分注意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同时又是新奇的、简单的事物,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的情绪。

幼教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譬如,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状况,有的老师首先设计了“太阳出来了”、“开火车”、“会跳舞的线宝宝”等绘画游戏活动,以引导幼儿从无目的的“涂鸦”向有目的“涂鸦”迈进。随后又设计了“虫宝宝穿花衣”、“小熊过生日”、“小猴子家的花园”等绘画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由“涂鸦”向可以画出简单的图形过渡。接着又设计了“橘子树”、“一袋小圆糖”等,引导孩子们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成更为丰富的画面,于是孩子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太阳、树木、花朵等,甚至有了人物和动物。孩子们从这些游戏活动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因而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高。在小班孩子学习认识“圆”形的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请家长配合的方法,让家长辅助启发孩子一起找“圆”,即找出生活中跟圆点相似的物品——饼干、皮球、钱币等。另外,还在区域手工活动中提供圆片拼贴画、圆片拼插,在数学活动区给点点排队、排序等,逐步加深孩子们与圆之间的情感,使他们头脑中本来抽象模糊的“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并主动表现出许多鲜活多样的“圆”——圆圆的太阳、圆圆的气球、圆圆的花朵、圆圆的糖果等。这种找圆、玩圆的活动丰富了幼儿脑中“圆”的形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表现“圆”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绘画的有效入门路径。

二、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绘画

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理解和成长。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以达到绘画教育的目的。

首先,要以充满游戏色彩的口吻和做游戏的形式导引入题,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老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老师要根据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迅速吸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然后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入,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中班绘画“小兔过生日”的时候,老师让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小兔”邀请“小动物”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这个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并在“小兔”的要求下,耳朵长在头顶上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右边,耳朵长在头两边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左边。然后,孩子们在“讨论”与“排队”中了解了各种小动物头部的不同特征,并把它们画了出来,从而达到了老师教学的目的。又如在绘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老师在活动的开始先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多条圆圈线,效果也很好。

其次,在边做边玩中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三四岁幼儿的学习往往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学习。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幼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引导幼儿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学习绘画,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在毫无思想负担的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幼儿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往往把绘画活动当做一种有趣的游戏,“玩”起来显得十分投入,而且无拘无束。因此,教师应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绘画教学的元素与手段。如在组织小小班幼儿学画泡泡时,要先让小朋友玩吹泡泡的游戏。老师让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学会用三原色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学习画圆技巧,又能帮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启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仅容易掌握绘画的一些技能,而且会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在学习洗毛笔的方法时,老师通过大白鹅的形象来吸引幼儿,让孩子们模仿大白鹅走路的样子、游泳的样子,并启发他们把毛笔洗得像大白鹅那样干净漂亮,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洗毛笔,通过自己的模仿不仅学会了洗毛笔的方法,而且明白了一些道理。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老师应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最后,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有许多幼教老师都曾运用“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这一教学模式。确实,这一教学模式对幼儿绘画是有实用价值的。例如,为了指导幼儿学画短短的竖线,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可爱的小牛,请你来做客”的活动。首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打滚、玩耍,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和外形,这即是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牛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绘画愿望,可谓“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进行表演,同时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牛是否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这就是“在活动中思维想象”。最后给孩子们留出充裕的绘画时间,画完以后,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纸牛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绿又大,真好!瞧,可爱的小牛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们积极创造、大胆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孩子也会因此增强信心,这就达到了“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效果。

总之,通过游戏的形式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有利于幼儿在玩乐和涂抹中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并使他们享受绘画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通常都强调临摹和模仿:老师画一幅画,让孩子照着画;老师教一笔,孩子跟着学一笔。这种临摹和模仿对幼儿的学画起步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忽略了创造与创新,对幼儿创造力的开发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体现在日常活动和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鲜活的事物不断开启幼儿脑海的创新灵气。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所以,幼儿的绘画教学内容必须注意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尽量为幼儿创设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境,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难度不大而具有诱导性的问题,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做游戏不仅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且最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幼儿做游戏活动的过程,是他们想象、思考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创新欲望最强的时候,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幼儿营造最佳的游戏氛围。比如,一次幼儿园分给每个小朋友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小朋友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在一旁留心观察,看到有的小朋友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有的把西瓜皮当成碗、碟玩。于是我抓住时机加以诱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呢?”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有的小朋友还说:“要是有半个西瓜皮就更好了。”为启发、引导、挖掘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并使他们的想法付诸实践,我找来状如半月的西瓜皮给他们玩。果真有奇效,孩子们一会儿把瓜皮画了图案放在地上做地雷,一会儿又把瓜皮当做半轮月亮,一会儿又在瓜皮上插几只铅笔做成小刺猬,半个西瓜皮在孩子们的奇妙想象下变幻无穷。随后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这些西瓜皮的变型,即画出了月亮、小船、小刺猬、香蕉等。

游戏教学法注重让幼儿通过各种游戏绘画活动,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加丰富生动,自然随意,充满游戏表现性。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把幼儿从狭窄的封闭体系中解放出来,使其创造力具有多向性,敢想、敢提出新的想象与假设,从而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享受快乐,茁壮成长。总之,教师要使绘画教学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使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彩奇妙的美好世界。

[1]陈鹤琴.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现代幼儿教育.金城出版社,2002:23.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7月,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公报(www.GOV.cn).

猜你喜欢

西瓜皮绘画教学法
一块西瓜皮引发的惨案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扔西瓜皮的小猪
西瓜皮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