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2013-08-15桂雨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积极性体育教师

□ 桂雨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1、前言

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月5日政府报告中作出重要要求——“保证大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然而对于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和社会综合因素导致学生缺乏锻炼和不爱锻炼的老问题,已岂能是一朝一夕,一纸一文能够迅速扭转和解决的。学生缺乏锻炼和不爱锻炼积习已久,根据目前学生情况和我国的国情,在很长时间内很难改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校负责人重视文化课的学生,对于体育不够重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功夫上,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大气候”就不怎么浓厚,怎谈学习有积极性呢?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改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2.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兴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的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2)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要生动、示范要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领会动作要领,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在新课改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在篮球教学中,在学习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我国男、女篮在奥运会上积极的表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来讨论,然后教师在进行总结讲解动作要领,明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是篮球的一项基本技术。

2.2、教学活动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1)教学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要强,教学富有竞赛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方法。

(2)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竞赛或游戏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我在教学中把让学生感到乏味的途中跑采用追逐游戏或帖烧饼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技能。

因此,在选择教材和安排组织教学时,既要考虑到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和接受能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张有弛、节奏鲜明,使学生以极大热情投身于学习之中。

2.3、学生心理状态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1)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高度集中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刻苦地进行练习,只有这样,学习和掌握动作才会有成效。

(2)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自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

(3)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耐力项目,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有目的的发展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

3、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学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上不断改进。

3.1、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可以分别在不同班上进行同一内容“障碍跑”,一班采用的就是教师设计的普通路线,每组的障碍物摆放顺序和难度都是一样的,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机械地练习,学生学得没兴趣,我教得也很辛苦。课后就有学生说:“障碍跑没有一点难度,不好玩,还不如自由活动好。”正因为二班教学障碍跑中设置情境教学(冲过封锁线、红军过草地等等活动),故,二班的课氛围明显比一班活跃、刺激,学生练得满头大汗,却不知疲惫,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3.2、自主学练小组合作,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教师一个轻松、标准、漂亮的前滚翻转体加后滚翻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技能水平较差)望而生畏。这时小集体的作用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以教师的动作为达到的目标,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在本组人员的帮助下,选择比自己略好的学生为参照,把他们的动作作为达到的目标。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将来,便于激发学习兴趣。

3.3、合理评价,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体育教师习惯以是否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来给学生分高低,而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是先天素质就具备,还是后天学习锻炼获得,根本不加以辨别。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经验证明,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成功表演,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小小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都会引起更加积极的反响,并产生群体效应。

3.4、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要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理想、人生价值、社会发展等联系起来。只有中学生的兴趣与其理想、目标一致时,才能促进兴趣的不断发展,进而推动全面发展。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形式,帮助中学生认识体育对人的直接作用是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体育由衷的喜爱。

3.5、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掌握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栏教学中,体质强、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弱、技术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的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技术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采取因势利导、逐一辅导的办法,并及时发现他们技术动作的细微变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鼓励表扬他们,此举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练习的主动性,逐渐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4、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积极性的培养前提则是兴趣。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积极性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兴趣为基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觉有兴趣接受和探索,从而积极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教师教中有乐,让学生学中有乐!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各科教学效率。

5、结论与建议

总之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后天在提提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故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转换角色,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挖掘学生的潜力途径,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增加兴趣,最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体育,同时他们也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养成坚持不懈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最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乃至终身体育观,达到健康体育塑造健康人的最终目的。

[1]吕莹莹.初探如何激发厌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海峡科学,2009,(6).

[2]姚德一,王贤峰,曹英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J].教育与职业,2006,(29).

[3]张东秀.“1+1”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3).

[4]严美萍,李林.体育教学中归因理论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张万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体育意识.[J].新农村,2010,(4).

[6]史蓉.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

[7]李云生.如何把兴趣教学运用于体育学科[J].价值工程,2010,(7).

[8]王荣伟.试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心态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积极性体育教师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