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辽宁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因素分析

2013-08-15温向良大连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辽宁省志愿

□ 温向良(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具备体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实践教学经验、体育组织的管理能力以及科学地指导群众健身的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理应成为体育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为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而目前,我省对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的开发和利用率较低,重视力度也不够,导致了这一庞大资源的浪费与闲置。随着我省举办大型赛事的增多以及全民健身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志愿服务对我省大型赛事成功的举办以及全民健身工作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影响辽宁省高校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的内外因素的分析,以期促进辽宁省高校体育志愿活动的更好发展。

1、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志愿服务开展的外部因素

1.1、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举办的大型赛事越来越多,群众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 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对体育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志愿服务也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本着因地、因时、因事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群体(包括服务对象和志愿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辽宁省高校体育志愿者要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需要,以及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理念、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促使我省高校体育志愿服务向社会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等方向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期为我省乃至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现阶段辽宁省所处的社会转型期

随着我省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出日益的分化与多元化。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群体育需求差异较大。人们对体育志愿服务的专业指导水平、社会体育指导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等方面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凸现了社会大众对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力量的需求。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建立公民社会。因此,辽宁省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辽宁省经济目标能否顺利完成。高效体育专业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现阶段我省人群体育健身指导的需求。

1.3、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8年1 0月,中央文明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对我国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志愿服务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宣传、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提供了许多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因此,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志愿服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广泛影响并深入人心,使其逐渐成为国民的一种自觉自愿行为,为高校体育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4、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志愿者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出了巨大的显性经济价值和隐形经济价值。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者的服务至少带来了1 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收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潜移默化地向人们传达着健身的思想和理念,引起了大众对健康意识的培养,从而引起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奥运会期间,北京是世界的焦点,无疑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聚集的地方,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绝好机会,志愿者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的介绍,更是产生了直接的广告效应,提升了中国的形象,这必将给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第十二届全运会即将在辽宁举办,期待第十二届全运会能够顺利的举办成功,更希望能够带动辽宁省的整个经济和旅游业更上一层楼。

1.5、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辽宁省是我国体育大省,我省体育健儿在 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8枚金牌、2 5枚奖牌,创造了参赛人数、金牌数、奖牌数三项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我省运动员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共获得4 3枚金牌、6 5枚奖牌,金牌数、奖牌数均名列全国第三位,创造了亚运历史最好成绩。第十二届全运会又将于 3年在我省举办,辽宁体育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对我省发展体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满足我省即将举办的全运会志愿服务以及群众体育健身指导的需求,需要有一支庞大的体育志愿者,我省的体育才能良性的发展,而我省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可以补充这一庞大的体育志愿者,推动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因此,我省高校应该通过有效途径加强体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为我省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6、辽宁省体育志愿者事业发展的需要

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的重要性,提出了逐步增加公益性岗位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比例,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省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织教练员、体育老师、体育科研人员和体育院校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志愿为群众讲解体育知识、传授健身方法和辅导体育技能。“十二五”规划对我省体育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辽宁省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对志愿者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强,因此,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对现阶段辽宁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1.7、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由于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做好事、献爱心,共同建设美好的生活,从而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对辽宁省而言,在即将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以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新形势下,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大力宣传、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使体育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

2、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志愿服务开展的内部因素

2.1、学生成长、发展和价值体现的需要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原因排第一的是增加个人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其次是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再次是能使自己有成功感和满足感。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动机很明显,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学生不但增加了实践经验、满足了内心、丰富了情感、体现了价值,而且知识、技能和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提高。

2.2、学生社会角色变换的需要

体育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社会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而大学生除了家庭亲属网络中的角色扮演外,与社会接触的身份是以学生为主的社会角色扮演者。一方面是大学生角色,社会期望是将他们视作受教育者,是被动学习者;另一方面是社会公民角色,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权。为了更好、更快的了解和适应社会,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是学生角色转向社会角色的一个有效载体,因此,高校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社会角色转变的需要。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1.

[2]谭建光.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13).

[3]刘珊.高校志愿服务的动机、类型及问题[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9).

[4]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OL].辽宁省体育局,2011,(8).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辽宁省志愿
我志愿……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